龔潔寧
(石家莊市橋西區區委,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新媒體環境下提升基層公務員媒介素養的策略
龔潔寧
(石家莊市橋西區區委,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本文結合新媒體環境下媒介素養傳受者合一的特點與基層公務員的特點,從媒介認知、媒介使用的角度分析了基層公務員媒介素養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對策,以期對提升我國基層公務員的媒介素養稍有裨益。
公務員;媒介素養;能力
在新媒體環境下,公務員作為國家公共權力的行使者、政府工作的執行者,其媒介素養的高低不僅關系著其公共服務能力是否達到人民對“公仆”的要求,同時也影響著政府執政能力的力度。因此,如何提高公務員的媒介素養,就成了當代政府機構建設的重要任務。
“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面對媒介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1]筆者認為基層公務員的媒介素養主要是指運用媒介進行輿情分析,利用大眾傳媒管理公共事務,推動社會進步,塑造政府形象的能力。基層公務員媒介素養的高低直接關系其能否處理好政府與媒體、公眾之間的關系,進而高效地完成工作,為廣大民眾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在新媒體的背景下,基層公務員媒介素養的狀況主要有以下問題:
(一)對媒介的認知能力不足
新媒體環境下,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已經成為普通民眾信息互動表達和傳播的重要平臺,信息互動發展呈增長趨勢,執政環境的不斷變化給輿論監督帶來了沖擊和挑戰。社會民眾的政治行為和政治參與具有分散性和無序性,如果引導不當,則不利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健康發展,[2]而部分基層公務員缺乏對媒體環境及傳播規律的認知,缺乏學習精神,導致媒體輿情引導不力,這嚴重影響了基層公務員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二)對待媒體的作風與態度有待改變
基層公務員對待媒介中與自己密切相關的政務信息報道的態度是其媒介素養的構成方面之一。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首先,缺乏對媒體信息的敏銳反應力,不重視媒介傳播對政府工作的推介作用。其次,媒體公關能力嚴重匱乏,未能掌握與媒體建立良好關系的技巧,不能與媒體保持良好的溝通并自覺接受監督,導致本應正常公開的信息不敢、不能及時公開,負面影響加劇。
(三)運用媒體執政能力有待提升
基層公務員媒介素養的不足直接制約著政府網絡執政平臺的建設與發展進程。基層公務員往往是社會新聞事件的傳播者、參與者,更能深刻認識到發生社會問題的根本原因,部分基層公務員對新聞媒體功能的認識相對偏激,對其履行的監督作用認識不清楚,對其社會價值以及宣傳效應缺乏認知,[2]在突發事件時不僅會主動放棄媒體在突發事件管理過程中的作用,而且會拒絕為媒體報道事件提供有效的信息,導致政務公開工作滯后,公共危機管理中媒體問政能力缺失。
(四)對新媒體的輿情駕馭能力欠缺
媒體是政府與公眾間信息流通的主要橋梁,是社會輿論的風向標,是民心民意的晴雨表。隨著我國新聞輿論監督作用和地位逐漸上升,公務員面對新聞媒體履行職責的機會日漸增多。目前很少有基層公務員能夠有意識地運用新媒體進行輿情監控,對于媒體的態度仍停留在行政干預層面,尚不能將其與政府政務工作聯系在一起,從而導致基層公務員在民眾心中的形象受到嚴重損害。
對基層公務員而言,筆者認為媒介素養主要關注點在于其對媒介傳播知識和技能的認知程度,以及在此基礎上運用媒介調節公眾、媒體和社會之間關系的能力。目前,有效提高基層公務員的媒介素養已經成為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與執政能力的重要任務。
(一)加強對基層公務員的媒介素養培訓
培訓的內容上,各部門應加強對基層公務員新媒體使用技能、運作規律的培訓,幫助他們學會熟練運用新媒體獲得信息,了解民眾所求所需,制定切實可行又符合民眾意愿的方針政策。第二,實踐能力上,設置擬態環境,幫助他們掌握網絡執政語言技巧,增強危機情境下的公關能力。第三,將媒介素養作為公務員選拔與培訓的選項,在公務員招考中涉及新媒介素養知識,錄取正式上崗前進行認知訓練,在崗人員定期組織開展素養學習,學習和掌握新媒體傳播規律。第四,將媒介素養作為參考指標納入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從根本上提高其在現代執政環境中的媒介素養。
(二)提升基層公務員媒介素養能力
(1)提高對媒體信息的敏捷反應能力,確保公共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新媒體環境下,網絡媒體為公務員提供了一個強大的民主執政平臺,通過媒體平臺可以實現公務員與公眾高效、快捷的溝通,網絡民意對公共決策制定趨于完善有建設性意義。基層公務員在執政過程中,應該把網絡作為獲取民意的重要途徑。在履行公共服務職能過程中,首先要熟悉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以及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新聞事件、社情民意、輿論動態。其次,要充分認識傳播媒介,具有對媒體信息的認知、解讀和把控能力,做到既能從網絡、論壇等新媒體中收集民意,獲取公眾對政策制定的輿論意見、對政策的反饋信息,又能依據網絡信息特征,對信息去偽存真。再者,要充分發揮媒體的積極作用,關注媒體信息、網上輿情,通過媒體平臺主動了解公眾需求和利益訴求,通過網絡互動虛心聽取和收集民意,形成網上正面輿論強勢,實現決策信息科學、真實、有效,確保公共決策的科學性、民主性。
(2)提升善管媒體的能力,建立健全信息公開制度。媒體是政府與公眾雙向溝通的平臺,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有利于媒體更加準確及時地獲得相關信息。基層公務員對媒體依法具有監督、制約、管理權利,在對媒體單位管理過程中要張弛有度。執政過程中,公務員在科學監督、主動支持、合理傳播原則下,應對傳媒保持積極態度,從穩定社會經濟、提高政府管理工作效果入手,確立政府與媒體間的合作關系,積極主動地與媒體對話,與媒體機構共同建立起具有社會公益性的新聞監督價值體系,提高新聞媒介對政府工作的配合作用及監督能力,促進和諧社會發展,提高政府公信力。
(3)形成良好媒體公關的能力,創造健康有利的網絡輿情氛圍。斯科特·卡特里普總結公務員善于與媒體打交道的重大意義時指出:公務員主動接觸媒體,保持與媒體的良好溝通,方能使公務員了解公眾的需求和維護好公眾的利益。[3]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擴展,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信息,基層公務員應具有極強的媒體意識,充分利用不同媒體形式對信息進行科學鑒別;謹言慎行,通過及時發布政務信息回應民眾某些方面的訴求;同時要掌握媒體應對技巧,做好社會輿情收集、整理與分析;根據群眾實際需求和利益訴求制定政策,自覺接受媒體監督,與媒體建立良好關系,從而引導、創造良好的媒介生態環境,提升黨和政府的公眾形象,提升公務員媒介素養水平和執政水平,樹立親民友好的公務員形象。
(4)提高運用媒體執政的能力,加速建設服務型政府。媒體是執政資源,運用得當可以有效緩解、解除公共危機,妥善處理公共危機事件。良好的媒介素養有助于基層公務員在執政過程中通過媒體平臺使公眾積極參與到公共事務管理中來,通過學習積累將危機轉化為轉機的媒體執政能力,履行服務型政府的理念,使得公務員成為合格的“服務者”。處在轉型期的中國社會,突發事件明顯增多,事件影響力不斷加大。與此同時,公眾權力意識開始覺醒,信息公開成了政府行政的發展方向。在突發事件處置管理過程中,基層公務員應及時介入,充分發揮政府門戶網站、政務微博等陣地的作用,通過各種新媒體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強化媒體問政。當政府傳播與媒體報道沖突時,迅速識別危機,主動與媒體溝通,根據從政府、媒體掌握的實時數據、情報和資料,引導輿情,消除媒體和媒體背后的誤會,做到化險為夷、化危為機,使政府與媒體共贏發展,提高政府公信力。
總之,新媒體時代,完善民主制度、創建高效率的執政能力、確保政府公信力都需要以基層公務員媒體執政過程中發揮良好的媒介素養為前提。提升基層公務員的媒介素養,有利于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利于整個傳媒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
[1] 張開.媒介素養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94.
[2] 丁波栓.主政者媒介素養芻議[J].當代傳播,2011,14(7):117-124.
[3] 格倫·布魯姆(美),艾倫·森特,斯科特·卡特里普.有效的公共關系[M].明安香,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88.
G206.3
A
1674-8883(2015)21-00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