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彩云(保山市隆陽區蘭城街道文化服務中心 云南保山 678000)
?
創新社區科普工作提升居民科技素質
鄭彩云(保山市隆陽區蘭城街道文化服務中心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社區科普工作,對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大意義。社區科普工作只有在活動深度上求創新,在科普場所投入上下工夫,在發揮科普學校功能上求創新,才能增強科普工作力度,提升居民科技素質。
關鍵詞:社區科普;創新;提升;居民科技素質
社區科普作為科技知識傳播的主陣地,其效果將直接關系到科學知識傳播的深度和廣度,關系到廣大居民科技素質的提升。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在深度和廣度上做好社區科普工作是一項新的課題,需要對社區科普工作方面作進一步的創新、探索與嘗試,從而增強科普工作力度,提升居民科技素質。
社區科普是科普事業的重要方面,它體現著社區科普工作的水平。從近幾年社區科普活動實踐看,雖然活動搞的轟轟烈烈、有點有面,但要真正實現科普的功能,還需從市場需求理念角度,在以下幾方面加大力度。
1.科普活動要變單向傳播為雙向互動。科普活動不僅是簡單的灌輸,必須把參加者作為社區科普活動的重要一環,在設計活動方案時加以考慮,要讓居民真正參與到活動中來,變單向傳播為雙向互動,讓科學走進居民,讓居民走進科學。雙向互動不能理解成為簡單參與,要把握受眾人員的心理,以及其自身的素質能力。從以往科普活動經驗看,要搞好雙向互動,必須把握好兩點。一是要增加參與度,二是科普活動盡量避免大而全。
2.科普活動要增加趣味性。科普既是科學工作的一個方面,又是一項社會教育事業,其活動就更應該努力做到寓教于樂,使公眾喜聞樂見,由“要我參加”變為“我要參加”,以收到易于理解、接受、參與的效果。科普與文藝的結合也是增加科普趣味性的重要途徑。目前社區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編演科普小品、科普相聲、科普快板、科普歌舞、科普戲劇等已變的可能。既為公眾提供了科普食糧,又使他們獲得美的享受。同時激發人們愛科學、學科學、向科學進軍的熱情。
3.科普方式要多樣化。由于科普的內容、對象、背景、目標和效果的不同,決定了科普的實踐形式的多樣化。在科普宣傳中,可靈活采用面對面言傳身教的單向直接式(如講演、表演、講座、科普報告等);借助圖書或聲像讀物的讀物式(如錄音帶、錄像帶、電影等);借助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的媒體式;以參加科技館、青少年宮、夏令營、科技集市等科技活動,考察自然保護、博物館、工廠、實驗室,或利用圖書館、檔案館等陣地的陣地式;以交流會、討論會等方式的交流式;采用報刊連載、函授、短訓班等形式的系統式;以科技咨詢和技術服務等形式的服務式;以智力測驗或科學競賽方式的競賽式;有集科普對象、技術開發者和普及者于一體的三位一體式。只要根據實際靈活運用,就能取得滿意的科普效果。
1.大力加強企業科普。現代科普理念與傳統科普有著根本的不同,其特點是雙向交流,其效果是互動的。大公司等各類企業在科學傳播過程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作為公司企業,拓展科普功能,興辦科普事業,不僅能不斷滿足公眾對科普教育、技術示范、信息服務等的需要,而且也能不斷滿足市民、青少年等對現代科技產業知識、現代化生產、高新技術知識等學習的需要,從而對公眾科技素質提高發揮重要作用。
2.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資源共享是彌補科普工作場地設施不足的有效辦法,也是當前社區科普的一個重要特點。如此,社區科普有了陣地,轄區科普資源得到有效利用,社區科普工作空間得到有效擴展。充分發揮社區內“有才者、有心者、有閑者、有力者、有需者”的作用,全民動員搞科普,建立起固定的科普園地,進行長期宣傳,形成人人參與科普教育的良好局面。
社區科普內容多元、對象多元、形式也多元。社區科普學校是越來越充滿活力的社區科普形式。如何做好科普學校這篇文章呢?從目前看應做好以下幾點:
1.科普學校與轄區學校搞好聯合。以中小學作為區域性社區科普教育組織、協調的主力軍,利用自身辦學資源和優勢進行校內、校外科普教育活動,社區居民以學校名義開展的社區教育活動往往會定位在“保育”或課外活動層面上,對豐富社區科普教育的內容,提高科普教育知識水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就需要有街道的指導和全面調動,使社區科普工作向更深、更高的層面發展。此外,正規學校的科普教育活動已經成熟,有較好的利用條件。社區科普學校盡管有優勢,畢竟還在完善中。在聯合中,重要的內容就是要把教師培訓好。總之學校和科普學校的融合是目前情況下的一種經濟實用方式。
2.科普學校教學上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思想表現在社區科普學校目標上,不管有多少內容,歸根到底要以提高社區人口的科技素質為宗旨,要立足于服務,密切聯系社區群眾的需要,根據不同對象的不同需要開展科普教學工作。如可對領導干部學員開展“講科學,比管理決策”教學活動;對居民學員可開展“講科學,比文明生活”教學活動;對個體經營者可開展“學科學,比文明經商”教學活動;在青少年中可開展“學科學,比勤奮成才”教學活動。人本思想的倡導,對深入辦好科普學校,促進社區科普整體工作起著良好的基礎作用。
3.結合實際,逐步規范教學管理及程序。社區科普學校的建立,為社區居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營造起一片綠洲。從目前我區情況看,還需進進一步規范,至少要達到“五有”標準,即有教學大綱、有教學場所、有專兼職教師、有較穩定的學員、有教學活動記錄。在實現上述標準時,區科協要給予具體的指導,堅持依靠群眾辦學的原則,要把社區居民的意愿放在第一位,把社區居民和受眾對象的需求作為開班設課的第一選擇。如此,吸引更多的科普志愿者投入到社區科普活動之中。同時,科教、衛生等專家的進入,將使社區科普學校辦的既轟轟烈烈又扎扎實實。
社區科普工作,對提高居民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有重大意義,只有創新社區科普工作新思路、新載體、新內容,才能不斷深化科普工作內涵,使科學發展觀更深入人心,更出實效,更深層次的推進社區三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