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敏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播電視新聞與傳播研究所)
強化媒體責任 推動宣傳管理結構化改革——高長力司長授課啟示
魏 敏
(作者單位:四川省廣播電視新聞與傳播研究所)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輿論越來越多元、復雜,廣播電視宣傳管理面臨新的挑戰。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全國宣傳思想工作與文藝座談會的精神為我們的宣傳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中央確定的方針,廣播電視宣傳管理就是要負責引導播出機構制作、播出符合要求的節目。一直以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導著傳媒業的改革與發展方向,實施、制定了多項對中國傳媒業產生深遠影響的改革和制度,引領行業的發展路徑和戰略管理。
7月12日上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宣傳管理司高長力司長應四川省新聞出版廣電局邀請,為全省宣傳管理干部做了題為《引導廣播電視節目 攀登正能量高峰》的主題報告,為我們帶來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支持。作為我國廣電傳媒業界資深的學者型領導,高司長對全國廣播電視的宏觀調控、內容管理、節目制播等都有很深的研究,他的講解立意深遠,深入淺出,生動形象,內容豐富,全體與會人員都很認真地聆聽和記錄。會后,參會人員告訴本刊記者,高司長的講授既從宏觀上提出諸多指導性意見,又從微觀方面做了點撥性的智慧指點,給予大家很好的啟示。
啟示之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強化傳播意識。
一直以來傳統主流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是黨的意識形態的重要陣地,是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中最為敏感、最為核心的一部分。媒體既是宣傳者、推動者,更是實踐者。我們所有的宣傳都必須圍繞黨和國家的大局,堅守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不動搖,積極研討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傳媒科學發展觀,和諧媒體建設、媒介職業素養等等,及時總結改革創新經驗,以正確輿論導向為魂,加強正面宣傳,擴大影響力。
因此各級媒體必須嚴守政治紀律,嚴守政治規矩,嚴守宣傳紀律。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行業頂層設計之下,各級媒體的管理意識正逐步加強,管理機制進一步規范。今年,各地按照總局要求都啟動了一系列重大宣傳報道,從兩會報道開始,接著是貫穿全年的抗戰勝利70周年,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對經濟新常態的宣傳,一帶一路等,以及一些突發事件報道。既把這些大主題貫穿今年宣傳工作的始終,同時也注重把握宣傳規律,創新形式,充實內容,豐富手段,深入基層,改進語態,來使我們的節目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增強傳播效果。
媒體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內容產業,是提升文化傳播力的產業。媒體反映的是當代中國的國情、社情、民生,要承擔起傳播這些文化的重任,對內增加凝聚力,對外增強影響力,這需要媒體有強大而豐富的內容建設。比如今年5.1中央電視臺的系列報道《大國工匠》,值得一看。過去我們的宣傳,注意力都集中在科學家、明星、勞模,但是我們很少去關注對國家的發展起十分關鍵作用的一些工匠,他們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手藝人,他們是制作火箭、航天飛機、商用飛機、發動機的打磨工,一些高精尖的產品有一道工藝必須是經過手工的打磨,機器是無法實現的,這些人,一輩子默默無聞的做著這些事。《大國工匠》以小切口把準時代脈搏,細微之處見精神,潤物無聲地傳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啟示之二:提升結構化管理水平,追求核心競爭力,嚴格執行相關規章制度。
媒體人的共識是體制機制創新,是媒體科學性、穩定性、持續性的強有力保障,而科學的制度設計則能推動、促進廣電的發展,提升媒體的質量和核心競爭力。廣電總局2012年起實施“限娛令”,之后又發布了“加強版限娛令”,今年有“一劇兩星”“一晚兩集”、上星節目結構化管理等政策相繼出臺,旨在通過對頻道管理的成功經驗,保證上星綜合頻道的準確定位。此外,對新聞節目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比如,按照“限娛令”的要求,上星頻道一周不能超過兩檔娛樂節目,全天播出節目量里的新聞、經濟、生活、科教、少兒(動畫、動漫)、文化,紀錄片、對農等8類節目必須達到30%的比例,更注重公益性和老百姓的需要。前些年省級衛視紛紛搞娛樂化,各上星頻道爭相播電視劇,總局對電視劇播出的限制是最多不超過40%,但是一排查,有一半的頻道都超過60%,超播電視劇現象嚴重,娛樂節目也開始泛濫,沒有實現頻道的專業化,所以才出臺了“限娛令”。而“限娛令”的出臺有望能更好地實現結構化管理,以保證上星綜合頻道的定位,增加新聞類、道德類、生活服務類、文化科教類、紀錄紀實類、經濟類、體育類等節目,使上星頻道的節目更加豐富多彩。新聞、道德文化類節目成為主流,上星綜合頻道公益性進一步強化,新聞綜合頻道定位更加明確。近年來涌現出的《出彩中國人》《中國夢想秀》《媽媽咪呀》《中華好詩詞》等節目傳遞了向上向善正能量,深受各界好評和稱贊。
啟示之三:大力推進廣播電視節目創新創優,提高節目品質。
當前,“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正成為從政府到民間的迫切愿望,建設文化強省、文化大市等具體目標是大家共同的追求,
新聞媒體理應承擔起傳播先進文化、引領人文精神的職責和使命。2月份,在2015年全國廣播電視宣傳管理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表彰了《公益報時》《北京榜樣》等11個廣播欄目,《青年中國說》《中華好詩詞》等18個電視欄目,旨在鼓勵創新創優廣播電視欄目。5月29日,召開了廣播電視節目創新創優研討會,會上邀請《開講了》《等著我》《我是演說家》《生命緣》《最強大腦》《急診室故事》等6個欄目做經驗介紹。因此,聚焦中國夢主題,為創新創優凝魂聚氣;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創新創優引航把舵;植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創新創優強基固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為創新創優開源活流是各級媒體所要做的。
為此,媒體一方面提高節目創新能力,積極鼓勵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原創節目模式,加快中國文化的傳播,并融合當代藝術理念與現代技術手段進行創新;另一方面吸收包容世界各種文化,充分利用中華文化元素、中華美學精神對引進節目模式進行本土化改造,堅持洋為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并在此過程中實現中華文化的豐富與升華。
啟示之四:多拍攝、制作、播出現實題材的影視作品,追求受眾關注力。
廣播電視是內容產業,當下,我們就是要多拍攝關注火熱現實生活、講述當代中國、中國人的故事、中國老百姓生活狀態的影視作品,創作更多有意思有意義的精品力作。畢竟我們有著非常豐富的拍當代中國人的奮斗精神的資源,可以說深入到生活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找到吸引人的故事和題材,諸如展示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的、謳歌中國共產黨、展現波瀾壯闊革命歷程的、反映當代中國和平發展好形象的、反映當代中國人追夢圓夢奮斗故事的等等。
全國各級媒體將積極參與廣電總局的百人百部中國夢短紀錄片計劃,總局從2015年—2017年三年時間內,扶持100名紀錄片從業人員和愛好者創作100部反映普通中國人奮斗故事、展現中國人精神風貌的紀錄片,并通過這一項發現和培養紀錄片人才。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借廣電總局要求各上星綜合頻道平均每天6點至次日1點之間,必須播出30分鐘國產紀錄片,國產紀錄片能夠進入上星綜合頻道這一優質播出平臺,有條件的臺可以多制作紀錄片,利用這一最優質的播出資源,帶動本臺的紀錄片創作。
此外,總局大力倡導動畫作品要融入、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2015年動畫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廣大動畫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要有效發揮其價值導向和行動示范作用,更好地教育引導未成年人,并在一年內推出百部優秀動畫短片,各地各臺也將積極參與廣電總局的這一活動。我們要用好用活廣電總局的精品創作引導扶持機制,得到當地黨政部門的支持,同時引來其他制作機構的加盟投資和項目合作。
針對目前已經形成的抗戰勝利70周年宣傳活動的高潮,做好各地紀念宣傳活動報道,著重反映基層群眾的積極參與和熱烈反響,加大優秀作品展播展映、宣傳推介力度。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前后,各地各臺正積極全力做好紀念活動宣傳報道和直播轉播工作等。
啟示之五:嚴格執行相關規定,做好媒體把關人。
媒體必須肩負起相關的把關責任,宏觀層面的國家廣電宏觀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必須要有相應的規章制度,而各級宣傳管理部門和媒體一定要嚴格執行這些規章制度。比如,
嚴格執行《廣播電視編輯記者、播音員主持人資格管理暫行規定》(廣電總局令第26號),嚴格按照《新聞從業人員職務行為信息管理辦法》(新廣出發【2014】75號)有關要求加強管理,即新聞從業人員不能將自己在職務行為過程中獲得的信息在自媒體上發布;從業人員離職后,要對在職時期獲得的信息進行發布,必須經原單位同意,這是國際慣例;對季播節目中參加期數較多、相對固定的嘉賓實施系統培訓。
此外,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近期將出臺幾項管理措施,包括對“真人秀節目”“法制類節目”“國際新聞和軍事節目”等的管理,以及加強境外電視動畫片的引進、播出管理等,應認真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