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棟明 覃仕嶺
(作者單位:重慶廣電技術中心)
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技術
譚棟明 覃仕嶺
(作者單位:重慶廣電技術中心)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為廣播電視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契機。目前,廣播電視已經呈現數字化、網絡化以及交互化狀態,極大滿足了人們的需求。論文結合筆者研究,從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技術的工作原理入手,探討廣播電視衛星傳輸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技術;原理
時代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使人們對廣播電視的要求也更為嚴格。與原先的微波傳輸方式相比,廣播電視衛星傳輸能夠極大地提高傳輸效率,保障傳輸的質量,從而提高人們的視聽體驗。隨著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技術的發展,人們在利用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技術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問題。
廣播電視衛星信號的傳遞需要經過上行發射站、星載轉發器以及地面接收器三大模塊。
1.1 上行發射站
對于需要播放的視頻,首先要經過視頻處理電路和伴音處理電路,處理完成后將其進行混合,以便形成最終的基帶信號。當基帶信號處理完成后,就需要調整其中的中頻載波波段,將其變成70MHz的中頻調諧波。
1.2 星載轉發器
當衛星接受來自上行發射站的信號后,就會對其進行轉發。當前的衛星上,一般都會存在多種不同波段的轉發系統,像C、Ku波段的信號都能轉發。星載轉發器的任務就是接受上行發射站發出的視頻信號,并將其轉發到地面上的接收站。
1.3 地面接收器
經過前兩道程序后,地面接收器可以接收信號。在地面上的衛星接收器具有天線、衛星接收機以及高頻頭三種形式,他們功用不同,前者負責接收星載轉發器轉發的衛星信號,高頻頭對其進行處理,使其頻率轉換為第一中頻信號,然后該信號通過電纜傳送到衛星接收機內。衛星接收機的任務就是將信號調整為可以適合廣播電視接受的頻率范圍,并加以處理。
2.1 人為問題及其解決
人為問題主要就是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存在不當操作,或者安裝工作人員缺乏責任心,更有可能操作人員因為技術原因等導致設備故障。設備存在故障時,不能及時發現并解決,導致小故障變成大問題,嚴重影響廣播電視衛星傳輸。除此以外,在進行維護時,技術人員也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做好維護檢修工作,對于超負荷運轉的設備沒能及時更換,導致問題難以解決。
對于此類問題,其解決方式主要是加強管理。一方面,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類規章制度(維修管理制度、施工管理制度、設備養護制度等)。通過完善的制度對工作人員進行監管,避免出現各種問題,干擾廣播電視衛星發射。與此同時,還應進一步加強培訓工作,提升該行業內各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與道德意識,從而確保發射工作的有效、穩定落實。另一方面,還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標準與指導辦法,確保工作人員能夠按照該標準辦法進行有序工作。
2.2 抗干擾技術
廣播電視衛星傳輸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這些干擾會嚴重影響電視信號,最終影響觀眾收看電視節目的質量。這些干擾包括節目源本身干擾、地球站干擾、地球站電磁環境干擾、上行設備雜散干擾以及自然干擾等多種因素。為了解決這類干擾問題,抗干擾技術應運而生。
首先,為了減輕甚至杜絕干擾問題發生,工作人員應在日常工作中時刻注意設備的使用情況,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保養維護工作。如果發現一些設備運行異常,就應及時上報并加以解決。
其次,要解決上行設備雜散干擾,技術人員的首要任務是通過系統測試,找到干擾源,并在此基礎上將故障設備進行更換。另外,要想避免上行設備雜散干擾,還應做好監測工作,定期檢修相關設備。
第三,電磁干擾的預防同樣重要。在出現電磁干擾時,應針對具體的干擾情況做系統排查,及時找到干擾源。在平時就應做好電磁環境測試工作,不斷加強廣播電視衛星接受、傳輸等硬件設備的性能。對于平時可能易受到干擾的地方要加強屏蔽工作。
第四,要想減少自然環境對廣播電視衛星傳輸的干擾,首要任務就是要做好極端天氣、天象的預警工作。如果發生此類問題,應及時做好預警工作,告知用戶,以避免不當操作影響整個廣播電視衛星傳輸作業。
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技術從誕生至發展已經經歷了較長時間,現在已基本成熟。對于相關工作者而言,只有明晰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技術的工作原理,不斷鉆研傳輸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努力提高廣播電視衛星傳輸技術水平,才能有效發揮廣播電視衛星技術的作用,為我國觀眾帶來豐富多彩的廣播電視節目,推動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欣云.廣播電視衛星傳輸過程中常見的干擾與解決措施[J].西部廣播電視,2014(20).
[2]張旭明.衛星廣播電視節目源IP傳輸技術研究[J].廣播電視信息,2014(8).
[3]李振武.關于廣播電視傳輸技術的探討[J].通訊世界,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