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坤
(深圳市福田區蓮花中學 廣東深圳 518033)
淺談漆畫教學如何進入中小學美術課堂
郭麗坤
(深圳市福田區蓮花中學 廣東深圳 518033)
漆畫是一門中國傳統藝術,既有繪畫性又兼具工藝性。漆畫事業的傳承和發展需要以對漆畫產生認識進而喜愛的人群為基礎,因此在中小學生中普及漆畫知識非常重要;同時,在中小學課堂教學中適當引入漆畫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由于材料繁復、耗時長、與現代生活聯系不夠緊密的特點,漆畫教學走進中小學美術課堂還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
漆畫 綜合材料 傳統文化 課堂教學
漆畫是一門古老的藝術,脫胎于漆器制作,它以天然大漆(腰果清漆)為主材,集合蛋殼、漆皮、金銀箔、螺鈿等材料,采用畫、貼、磨、瀝等技法,呈現出一種耐人尋味的美。時值今日,漆畫藝術在美術領域已經獲得一席之地,很多國家級美術比賽中設置了漆畫類評比,漆畫家們頻頻走出國門展開世界范圍的交流活動。在美術教育領域,一些美術學院和普通院校的美術院系開設漆藝專業已經較為普遍,但是,在中小學美術教學中漆畫教學基本上一片空白:翻閱中學美術教材(嶺南版),跟漆藝有關的內容,僅有初一美術欣賞課中出現的大紅漆器一例,漆畫圖例竟一個沒有。而其他傳統工藝美術作品,如剪紙、年畫、蠟染、陶瓷等門類,在教材中屢屢出現,也是學生們非常喜愛的課程內容。雖然個別老師通過第二課堂、興趣班的形式,開設漆畫教學,但大部分學生卻沒有機會接觸到我們傳統工藝美術中瑰寶——漆畫,甚至很多老師對此一無所知,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1.漆畫走進課堂,是傳承、弘揚民族文化的需要
漆畫藝術的傳統由來已久,在河姆渡時期就有漆器的考古發現。隨著時代的變化,漆畫藝術更是集結了國畫、油畫、裝置等藝術門類之所長,形成了獨特的審美價值。
除我國之外,日本、韓國和越南非常重視本國漆文化的保護、傳
承和發展,并各具優勢;民眾對漆文化的認識水平也非常高。相比我們這個漆藝的起源國家,在漆文化知識的普及、現代漆畫教學、漆藝人才培養和漆藝技法的創新等領域,遠遠落后于近鄰,形勢不容樂觀。
基于這種情況,我認為,基礎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把漆畫介紹給
下一代,讓更多的人了解漆畫、喜愛漆畫、制作漆畫、研究漆畫,使漆畫藝術獲得發展的土壤。
1.漆畫走進課堂,是培養學生美術素養的需要
(一)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理解民族藝術文化的內涵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說過:“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而美術教育的目標之一,正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他們擁有一雙發現美、感知美的眼睛。漆畫之美耐人尋味,既含蓄神秘,又具有非常強的視覺沖擊力,它承載著中國人千年積累下來的審美意趣和文化情感。漆畫走進課堂,對學生感知、想象、理解民族文化;獲得多元審美經驗;提高鑒賞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促進學生對綜合材料的關注和把握,理解材料的美感
當代藝術發展的趨勢來看,繪畫和顏色早已不是唯一的選擇,材料學的發展為藝術家們提供了大量的可能性:紙漿、砂石、樹皮、玻璃、鋼鐵……一些可以想象的物質材料,都可以為藝術家所用,化腐朽為神奇,成為藝術殿堂里給人帶來視覺愉悅的藝術品。早在現代藝術流派發展之前,漆畫早已完美地綜合使用了各類材料。
接觸漆畫后,首先引起關注的就是漆畫材料:蛋皮、銅絲、麻布、玻璃、竹片……任何你想到的材料你方唱罷我登場,蔚為大觀,足以引起學生感受綜合材料色彩、觸感、形狀差異與美感的興趣,進而去思考如何合理的使用這些材料,達到怎樣的視覺效果,構成一個實踐、探究、自主學習的過程。
2.漆畫走進課堂,是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品質的需要
漆畫的制作過程繁復,歷時漫長,需要極大的耐心、信心,耐得住寂寞;做錯做壞的地方修改起來不容易,需要實現有計劃、有預想,并且能夠承受失敗,善于在失敗中尋找機會、吸取經驗教訓;漆畫材料需要自己發現、尋找、使用,更需要學生具備面對變化和積極要求創新的能力;找到新材料后,大家在一起探討如何使用,共同分享探究的結果;完成一幅作品后,學生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漆畫工藝復雜,對物質條件要求苛刻,制作時間長,效果呈現比較緩慢,一般一幅作品從構思到完成,最少也需要1個月不間斷地工作,這是漆畫走進課堂最困難的因素。一節美術課只有45分鐘時間,一般情況下學校教學安排每周一到兩節美術課。因此,漆畫教育如果要走進課堂進行普及,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先簡再繁、先引導興趣到再深入研究、先小組合作再個人承完成,而不必要求每個學生都能完成漆畫作品,更不能把培養漆畫專門人才作為課堂美術教學的目標,重點在于讓學生感受漆畫之美,了解漆畫的歷史,能夠掌握幾種簡單的漆畫技藝,對漆畫產生認同感。
在實際教學中,有以下三種形式可以把漆畫帶入美術課堂中來:
1.引導欣賞
通過美術欣賞課或其他課堂展示過程中,適當滲透一些漆畫欣賞內容,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之對漆畫產生初步的了解和認知。如《美術在你身邊》一課有工藝美術的內容,教室穿插講解把一兩個漆畫案例,讓學生對它產生一個基本了解,知道中國傳統的民族工藝美術有這樣一個類型。
2.品味肌理
肌理作為繪畫語言的一種,視覺和觸覺結合產生強烈的沖擊力,在現在美術中地位愈加重要,也被引進到課堂教學中,如初中美術教材中《生活中的肌理》、《運用肌理的藝術》。從肌理美的角度來看,漆畫正是一個再適當不過的例子----它利用各種天然肌理和人造肌理產生不可預測的視覺效果,這是漆畫語言獨特的藝術魅力所在。引導學生品味肌理效果,可以由此及彼,從漆畫中提煉總結肌理美感,運用到其他畫種或藝術門類中去。
在我的一節課上,我把漆畫作品擺放在講臺下,學生一見就產生了好奇心:“老師,這是什么啊?”“我可以摸一摸嗎?”“好像有雞蛋皮,以后我家的雞蛋皮我也拿來貼畫!”學生邊看邊摸邊討論,對繪畫作品肌理之美的認識隨之加深了。
3.感受材料
漆畫的材料很豐富,很多匪夷所思的物質材料(鴨蛋皮、麻繩、漆皮、貝類等)都能產生獨具魅力的美感,激發了學生蘊藏著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引導學生了解材料、運用材料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觸摸漆畫作品,談一談光滑同一的畫面與變化多端的畫面有什么不同;想一想這些材料我們可以如何在平面中運用?在課堂作業中,也可以布置一些使用綜合材料完成的作業,促使學生在觀摩漆畫材料的基礎上,展開想象的翅膀,運用這些材料構建畫面。通過以上手段的綜合運用,學生們創作出一批藝術感染力極強的漆畫作品。
在漆畫教育剛剛起步的今天,普及漆文化任重道遠,盡管漆畫教學的方式和手段還比較簡單,但我相信,通過不斷摸索探究,可以找到更多更有效的手段使漆畫教育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而不僅僅停留在小眾受益的層面上,使大部分學生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得到傳統審美的熏陶,美術素養得以提升。
[1]喬十光 中國美術教育大系美術卷---漆藝[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4
[2]王大虎 從髹漆教學談人才培養[J]美術教育,2011(3)
[3]尹少淳 美術課程標準解讀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5
[4]陳圣謀王向陽陳銳 當代漆畫 [M]江西美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