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玲
(湖北省襄陽市??悼h黃堡鎮中心學校 湖北???441600)
聚智慧于預設 展精彩于生成
李春玲
(湖北省襄陽市??悼h黃堡鎮中心學校 湖北保康 441600)
新課標倡導:"合理預設,動態生成。"什么是教學預設和生成呢?所謂教學預設就是為了完成某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們在教師和學生兩方面所做的一切預想和解決方案。簡而言之,就是打算怎樣來上這節課。而所謂的生成就是在課堂教學實施中學生出現的情況,一般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在我們預想下產生的現象;而另一種則是我們沒有預想到的現象。那么,究竟如何處理好教學預設與生成的關系呢?
預設 生成
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有經驗的教師上課,無論是不經意間提出的一個問題,還是隨手演示的一個小實驗等,看似“信手拈來”,實則都是教師“深思熟慮”的結果。這些常規的教學預計,會促進更多的教學生成。課堂上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如何銜接、過渡、總結,留多長時間讓學生思考、探究等,教師都要做周密的安排。當然不可能每個教學步驟都會按照教師的意愿去實現,但我們要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環節、學習方式,教學手段等做精心的預設。比如:在學習《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時,教師課前設置這樣的提問:“同學們家里養的狗和貓等寵物,一生下來不用人教就會有吃東西,睡覺的行為,但是要讓它們到規定的地方去方便卻很難,這是為什么呢?要想弄清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學習動物的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類似用這樣常規問題啟發學生思考進入新知識的學習的做法,是教學中最普遍的預設促進生成的方法。但是,不能讓教學預設過于死板、僵化,要充分結合教學實際,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和教學內容的特性,因人而宜,因材施教,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不會是天馬行空,才會更加精彩和高效。
“情境”是一種以情感調節為手段,以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基礎,以促進主動參與,整體發展為目的的學習與生活環境。根據學生生活實際,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學生在體驗中生成知識。比如:在學習《輸血和血型》時,先利用媒體創設情境:幾名車禍傷員,因失血過多,生命危在旦夕,需及時輸血。自然引出輸血要鑒定血型和掌握輸血的原則,進而轉入新課的學習,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理解各種血型間的關系及輸血的原則。但要注意情境的創設要源于生活,盡量從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生活場景入手,精心設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富有實效的問題,使學生在體驗中生成相關生物學知識,提取出生物學科的教學思想,構建出知識體系,進而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在課堂教學中,無論學生走哪一個方案,通過教師課前“預設”,都能自然回到正常教學軌道中來。所以,課堂教學應有充分的“預設”,這里的“預設”并不是精心設計每一句話,準確預算每個環節的時間分配等靜態的方案,而是備好一個開放的容納多種教學預案的“心案”,也就是在備課時要充分備好學生這一關,要考慮課堂上各種層次的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其相應的教學策略,靈活運用教育機智,輕松駕馭課堂。力求在課堂上,無論學生出現哪種情況,都在教師的掌握之中,不會出現偏移主題的情況。我在聽一位初帶生物的老師,教授<<尿的形成與排出>>時問到:“如果尿中出現葡萄糖是腎臟的哪個部分發生了病變?”大多數學生都說是腎小管發生了病變,使其重吸收的功能喪失引起的糖尿。這時突然有個學生說:“老師,我覺得這是體內胰島素太少引起的糖尿病?!睅煟骸n堂一下子陷入尷尬境地。其實這時教師可機智地說:“這位同學的生物知識很豐富,還知道是胰島素的原因引起了糖尿病,但是關于激素的知識,是下一章要學的內容,我們還是先學好本章的知識,為下一章的學習打好基礎吧?!边@樣就能很自然地將學生的思維引回了正常的教學環節中。
教學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動態的建構過程,是由學生的原有知識經驗、知識結構、個性等多方面的復雜性與因素決定的。生成是動態多變的,豐富多彩的,再好的預設與課堂實施之間也會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學機智,做到心中有“案”,而做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于無形的、動態的教學實施中,隨時把握課堂教學中閃光的亮點,不斷捕捉、重組課堂教學中涌現的各種有效資源,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
課堂因預設而精彩,因生成而美麗。教師應“著眼于整體,立足于個體,致力于主體”,努力做到“以生為本,以學定教”,“聚智慧于預設,展精彩于生成”。更多地為學生的學而預設,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讓學生的個性得以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