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松
(溫州技師學院 浙江溫州 325000)
技工院校服裝專業"基礎+項目+市場"教學改革初探
高松
(溫州技師學院 浙江溫州 325000)
服裝技師層次的教學目前沒有現成的教學模式可借鑒、沒有完整課程體系,我校經過幾年摸索提出"基礎+項目+市場"的目標,設置改革圍繞系統性、理論性、技能性、市場性的要求,培養出合格的高技能服裝專業人才。
服裝專業 基礎+項目+市場 教學改革
我校服裝專業經過十幾年的辦學,為社會培養了大量的服裝專業技術人員,2011年我組建技師學院,辦學層次提升了,從原來的中級工、高級工的辦學層次轉為以招收技師為主的多層次辦學模式,培養目標為技師,技師為技能工程師,是具備服裝專業相關技術,掌握或精通某一類技巧、技能的人員,比技工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升,我們培養技師的目標是畢業后能從事服裝設計、新產品開發、服裝生產、技術管理等工作。如何才能通過六年的學習實踐成長為一名合格的服裝專業技師呢?結合我校前幾年高級工的課程設置、教學手段等經驗進行了技師服裝專業教學模式改革。
(一)基礎模塊
第一二學年為中級工教學階段,為基礎模塊和知識的整合階段,服裝專業技能的學習需要具有一定的基礎,有了專業技能基礎才能進行項目教學,基礎模塊的教學我們還是強調學科自身的系統性及模塊化課程體系,分為設計基礎模塊、工藝基礎模塊、制圖基礎模塊三大基礎模塊。
1、設計基礎模塊分
①色彩
②素描
③服裝史
④服裝概論
⑤服裝產品的表達
⑥服裝設計基礎
2、工藝基礎模塊分
①手縫工藝
②機縫工藝
③熨燙工藝
④部位工藝
學生通過二年工藝技能的學習必須掌握好工藝基礎技能,否則進行項目教學時學生可能無法完成作品。
3、結構基礎模塊
結構基礎模塊包括結構和立裁二個模塊,
結構模塊要求初步了解裙裝、褲裝、襯衫、女外套等基本款的結構繪制;掌握與制圖基礎知識;能繪制基本款的結構、能進行簡單款式變化。
立裁模塊要求掌握基礎款裙裝的立裁方法,能用立體構成思維來學習平面的服裝裝結構;幫助理解服裝人體與結構的關系。
(二)知識融合
服裝專業是一門綜合性系統的學科,與政治、文化、藝術、人文等學科都有一定的聯系,要求學生的知識面廣,我們通過文化課及相關的服裝理論知識的學習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做到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的融合,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二者之間做到相互整合。
(一)知識融合
此階段的知識融合是在第一階段的知識融合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融合,藝術創新與生產技術的融合,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的融合,課程考核與職業資格鑒定的融合,學生收集服裝資訊進行創作,分析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區別,在傳統工藝基礎上融合現代生產技術,課程學習中的知識點與職業資格考核點的融合。
(二)項目模塊
經過二年的基礎模塊學習,學生已經有一定服裝專業技能和理論基礎。在這基礎上開展項目模塊教學,打破學科體系采用模塊化課程體系,實施項目化教學法,在第三四學年,分為五個項目分別為裙褲裝項目、襯衫項目、童裝項目、女外套項目、男裝項目。每個項目的教學流程為:設計構思—采購面輔料—工業樣板制作—技術文件編寫—生產前準備—裁剪—縫制工藝—后整理,整個流程貼近企業生產實際流程,通過同種形式的反復循環練習,不僅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了解服裝企業的生產流程及整個流程之間的關系,有助于學生提高解決問題,分析問題以及應變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增強學生適應企業需求的能力。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好初、中、高三個層次學生的教學引導,并且重點抓好服裝縫制考級考證工作。
在實施項目教學的過程中做好以下幾點:
1.明確項目任務:教師根據生產的分類提出任務。
2.小組編排:教師進行每個學生的特長進行分組,每個組里設計、打板、制作比較強的學生。
3.制定計劃:學生根據項目任務,制定計劃,教師審查并給予指導。
4.實施計劃:學生根據計劃,有秩序的實施計劃,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隨時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指導。
5.匯報交流:學生將項目任務制作成幻燈片和展板,并在課堂上和老師學生進行匯報交流。
6.完成作品:每個小組上交作品及資料。
7.檢查評估:學生自我評估、教師評價、企業評價。
8.整理反思:每個小組根據評價進行作品改進。
第五、六學年是技師的教學階段,我們實施大項目的學習實踐,項目的選取全部采取企業案例,這一階段的項目我們分為童裝項目、女裝項目、男裝項目。我們聘請企業技術人員來學校布置任務,學生根據企業的任務來完成項目,教師只是起指引和監督作用,完全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每個項目的教學模式為企業布置任務—市場調研—服裝設計—面輔料搭配—工業樣板制作—縫制—后整理—包裝—銷售。此階段的評價主要是由企業來實施評價。服裝設計的作品是否成功,不是由學生、老師及企業來評價的,而是要接受市場的考驗和消費者的檢驗的,為了實現作品轉化為商品的目的,我們建立了工作室制,工作室通過深入“產、教、研”工作,使得我們服裝教學更加融入到企業,更加工作室實行開放式的教學,淡化教室的概論,學生變成了“準員工”,鼓勵老師承接項目,通過項目的實施對學生進行指導,工作室實行“導師制”教學模式借鑒企業的管理模式,教師為企業技術總監,學生為技術人員,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培養學生的在設計時重點考慮作品市場性和商業性的思維。
服裝技師層次的教學,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借鑒,也沒有現成的課程體系,我們在教學改革中摸索前進,項目教學、模塊教學、一體化教學、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仍然是我們的改革的重中之重,設計作品市場化是我們最終追求目標。
[1]白琴芳.成衣立體裁剪教程[M].北京:中國傳媒出版社,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