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黑龍江省職工體育運動技術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體育運動心理障礙分析
王鵬
(黑龍江省職工體育運動技術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在傳統的專業體育院校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的關注明顯是不足的。在這種忽視下學生極易產生不良的心理問題最終發展為運動心理障礙。為避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由于心理原因產生運動損傷,提高學生對體育教學的興趣與熱情,對學生運動心理障礙的產生原因進行生理因素及心理因素兩方面的分析,并提出預防和心理障礙產生的具體實行措施。
體育院校 運動心理 障礙
心理障礙是指個體從事有目的活動中由于生理、心理或其他因素形成的焦慮、緊張、沮喪、失意的等負面情緒而導致的各種異常心理狀態,且消極成分遠大于積極成分。
1.生理因素影響
體育教學與其他科目教學存在極大差異,在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不只需要思維緊隨教學內容,更對學生身體活動要求較高,在教學中必須將思維與身體活動有機結合才能獲得較好教學效果。專業體育院校為達到提高學生體能與相應運動技巧掌握,一般需要為學生安排大量有針對性的訓練項目,由于學生的自身身體素質存在差異,因此在訓練中一些體能相對較差的學生會感到吃力。持續這種超負荷的高強度訓練基友可能造成學生的運動心理障礙。針對專業體育院校學生進行運動心理障礙的形成原因調查結果顯示,超過72%的學生均認為超負荷訓練是形成運動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11%的學生認為超負荷訓練對自身心理產生影響。在日常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學生過于嚴格,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提高學生能力,為學生安排大量訓練,且忽略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對學生采取一致的要求。這種訓練對于部分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來說無疑是負荷過高的,在持續高強度的訓練中身體承受不了跟不上教學進度進而產生心理障礙。運動損傷也雖然是生理上的損傷但也是形成運動心理障礙的原因之一。運動損傷對于學生的影響不僅體現在身體傷害,也會在學生心理產生緊張和恐懼情緒,這種由損傷形成的心理阻礙問題對學生是生理與心理的雙重損害。
2.心理因素影響
在學生運動心理障礙的形成原因中除了生理因素的影響,心理因素的影響也是極重要的。學生的一些負面情緒、情感及個性缺陷等在一定誘因下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極有可能形成長久性的心理障礙。心理因素形成的運動心理障礙較生理因素形成的心理障礙更為復雜,心理干預難度更大且恢復期更長。這是一種較生理差異更為復雜的問題,教師必須深入實際,仔細觀察,才能發現和確認。學生對待體育學習與訓練的不良態度地是引力因素引起心理障礙的普遍因素。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人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興趣,并形成動機,活動目的越明確意志就越堅強。在體育教學活動中一些學生的學習日的和動機不明確,對體育練習抱著一種消極、馬虎的態度,這種消極的學習態度是一種普遍、緩慢而持久的,這是一種危害深刻、易被忽視的運動心理障礙。
1.提高教師對運動心理的認識
要預防和消除學生運動心理障礙,要求學校及教師對運動心理有一定的了解斌予以重視。在學校內部設立心理咨詢室,招聘具有相應資質的專業人員。加設心理輔導課程,幫助學生學習如何疏導情緒,克服生理及心理原因造成的不良情緒。此外還需讓學生正是心理問題,在情緒出現較大波動或出現其他問題是可以積極與心理輔導教師溝通。教師也要對運動心理有一定了解以便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心理狀態變化,及時與心理輔導教師溝通反映學生情況,便于心理教師進行心理干預。其次,提倡教師在學生訓練過程中身體力行融入到學生中。教師參與課堂訓練,不僅可以拉近師生關系還可以促進師生溝通。從心理學角度來說,教師參與進訓練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表現欲,有利于增強其自信心,逐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其心理承受能力也會有所提高。
2.優化教學課程與訓練安排
第一,要優化現有的體育教學。在開始新課程時教師會先進行理論、技巧及動作要領的講解。理論課程是學生認識體育的基礎,也是學生掌握體育技巧的基礎環節。扎實的理論基礎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在訓練中,由于動作不規范等問題出現損傷。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基礎的理論講解。理論授課中需要將動作分解進行講解,借助多媒體影音設備可以多加度立體講解,有助于學生理解與記憶。
第二,合理安排訓練保證訓練強度在學生科承受范圍內。專業體育院校與普通院校不同,普通院校開設體育課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幫助學生建立體育鍛煉習慣,而專業體育院校則是為了培養體育方面的專業人才,因此課程難度較大且訓練強度高。為達到教學目的需要大量的訓練作為輔助,在安排訓練時教師應注意因材施教,按照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與能力進行差異化訓練。統一標準雖然便于教師在教學中進行管理,但是卻不利于學生能力培養。對于能力較突出的學生而言,按照平均能力設定的訓練明顯是不足的,而對于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來說訓練強度有過大,要完成訓練卻相對困難。因此,在制定訓練計劃時要將學生按能力分組,遵循人體生理機能變化的規律針對不同小組制定有針對性且強度適宜的訓練。而且分組訓練可以激發學生運動的積極性,減輕其心理負擔,還可以使其在運動中建立自信。在制定訓練計劃是要秉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弱到強,從易到難,這樣更有利于機體對負荷的逐步承受,可以有效以減輕生理上的不適應,從而防止或消除因運動負荷超量和生理上的不適感造成的運動心理障礙。
專業體育院校在教學活動中應加強對學生心理關注,運動心理障礙的原因多樣化。在出現相應情況后再進行心理干預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在此期間學生心理壓力較大,且影響正常訓練。因此,對于運動心理障礙應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避免學生產生心理障礙。
[1]劉霞,郭建輝.大學生體育運動心理障礙成因的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03)
[2]單閃閃,鄧程文,嚴琴,鄧鄧.體育運動過程中學生心理障礙的克服研究[J].鴨綠江(下半月版).2014(03)
[3]張傳峰.部分大學生運動心理障礙及解決措施[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