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鳳榮
(山東省聊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教育管理中心 山東聊城 252000)
培養思維能力 提高作文興趣
——作文教學應重視的問題
于鳳榮
(山東省聊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教育管理中心 山東聊城 252000)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作文興趣,則是作文教學的根本途徑。
思維能力地培養是作文教學的最根本途徑。因為只有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才能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進而在寫作的時候能夠更清楚的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自己所要表達的思想與感情能夠通過作文這一形式表達出來。記敘文與散文偏重于感性思維,議論文與說明文偏重于理性思維。無論是感性思維還是理性思維,都必須通過培養人才能得以提高。那么,怎么樣培養才能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提高呢?根本的途徑有兩條:一是讓學生遇人遇事多觀察,增加對事物的感性認識;二是讓學生遇人遇事多思考,增加對事物的理性認識。
《背影》一文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這篇文章通過對作者父親在車站送別兒子的情景的生動描述深刻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情。在這篇文章里,作者對父親在車站送別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描寫,特別是父親跨過鐵軌給自己買桔子的做了電影描寫式的專門描述。通過這些細節的生動描述,自己對父親的深厚感情在字里行間很自然的表露出來。因此,對事物細致入微的觀察,增加對事物的感性認識,是提高學生感性思維能力的根本途徑。只有感性思維能力提高了,作文時學生才能感到有情要表,有話要說,也才有好的文章產生。這是思維能力提高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
《紀念劉和珍君》是魯迅先生為紀念在“三.一八”慘案中對段祺瑞反軍閥政府殘酷殺害的北京女子示范大學劉和珍等先生的學生而做的一片戰斗檄文。在這篇慷慨激昂的紀念文章里,先生通過犀利的筆鋒,準確的表達和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將自己對軍閥反動政府的憎惡、憤恨之情及對遇害學生的深刻懷念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文章中諸如“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的哀痛,就將這作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獻于逝者的靈前。”“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慘像,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已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尚活著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正的猛士,將更憤然前行。”光輝的語句無不閃爍著先生深刻的理性思維的光芒!對段祺瑞政府血腥強殺正義學生這一震驚中外的慘案,當時的許多人都曾親眼目睹,但為什么就魯迅先生一個人寫出了《紀念劉和珍君》這樣感人至深的文章流傳至今呢?問題及在于就這一件事,只有魯迅先生一人剖析了其內在的本質,進行了深刻的理性思維,并將其付諸了筆端。因此,遇事多考慮,增加對事物的理性認識,是提高學生理性思維能力的根本途徑。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寫出有思想有深度的文章,真正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當然,理性思維能力的提高不像感性思維能力提高那樣簡單,只要對事物多用心觀察就可以取得明顯的效果。理性思維能力的提高不單單是遇事多思考就能解決的。它要求我們對事物要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去分析,去理解,并對事物進行比較、歸納、推理等邏輯分析,并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做鋪墊,因此,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灌輸一些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讓學生多讀一些歷史。地理、自然科學等方面的書籍,擴大其知識面,豐富其文化底蘊,才能達到提高其理性思維能力的目的。
我們做任何事情,如果本身對其深感興趣,則會想方設法把事情弄懂并加以解決。兒童的天性是愛玩好動,諸如摔泥巴、跳皮筋、打紙牌、捉蝴蝶等等都是其比較感興趣的事情,這些事情一天到晚干個不停他們都不會覺得累;但假如讓兒童站在一個地方幾個小時不動聽老和尚念經,恐怕十個就有九個在打瞌睡。因此,對作文是否感興趣,也就成了作文教學首要解決的問題。順應兒童的心理特征,從培養“興趣”入手,以“引起興趣——激發興趣——發展興趣”為程序,培養學生作文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提高學生作文興趣的有效途徑。
(一)樹立寫好作文的信心,引起作文興趣
在具體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對每個學生的每一篇習作進行認真的指導、批改和講評。讓每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鍛煉,多肯定成績和優點,積極鼓勵其進步的一面。特別是對作文水平較差的同學,要善于發現其作文中的點滴優點,劣中求優。哪怕是某個詞用得好,某一句寫的好,也要認真加以表揚的肯定。這樣,長時期加以正面引導,讓學生充分體驗進步的喜悅,就可以逐步樹立起寫好作文的信心,引起其進行寫作的強烈興趣。
在2010年冬運會上,我國選手周陽,曾因成績不好而被國家隊棄用退回,后來正視因為教練的重新起用正面引導,才使周陽重新樹立了信心,引起其對冰上運動的強烈興趣,才有了后來的奧運冠軍。這一事例充分說明了樹立信心和引起興趣是干好每一件事情的先決條件,學生作文也不例外。
(二)積累寫作素材,激發作文興趣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學生生活大致有一下三個來源:一是自然生活。即天天接觸的家庭、學校生活;二是組織生活,即少先隊或班級組織的集體或個人的活動;三是間接生活,即從一些課外閱讀中獲得生活。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的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校內外活動,有意識的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巧妙的把作文訓練寓于饒有興趣的活動之中,從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積累了寫作素材,激發寫作的興趣。
為獲得真實可靠的創作素材,著名作家路遙曾長期生活在陜北農村,與農民吃住生活在一起。正是有了長期農村生活的切身體驗,路遙積累了大量真實感人的創作素材,進而激起了他強烈的創作興趣,最后才有了《平凡的世界》等當代名著的產生。開國領袖毛主席,曾在北京大學圖書館詳細閱讀了《水滸傳》《二十四史》《史記》等大量的文學作品及中外名著,正是這段豐富的課外閱讀的經歷,使其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素材,從而有了《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及《毛澤東詩詞》等光輝著作。這些典型的事例,都說明了在生活和課外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激發寫作興趣的重要性。
(三)運用寫作遷移規律,讀寫結合,發展作為興趣
學生已經學到的知識在新情境中的應用,也就是已有的經驗對新課題學習的影響,在心理學上稱為“遷移”。有效運用這一規律,有機地將閱讀與寫作密切結合起來,對培養學生作文興趣,提高寫作水平,將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還是拿《背影》一文來做例子。在閱讀了《背影》這篇文章以后,我們大多數人除了被朱自清先生感人至深的父子之情所感動之外,會自覺不自覺地聯想起自己的父母或者其他親人,以及親人們對自己做過的一些難忘的往事,并涌現出強烈的創作欲望。這就是“遷移”規律的具體體現。因此,在教學中特別是作文教學這一規律的運用顯得尤為重要。
作文教學的方法多種多樣,當然不只以上兩種。但是,從這些年來的教學實踐中,深感思維能力與作文興趣的培養是作文教學的關鍵。至于其他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在以后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加以認真總結與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