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芬
(作者單位: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
“僵尸肉”事件后的新聞反思
王克芬
(作者單位: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
摘 要:“僵尸肉”事件被證實是假新聞。這么一項涉及食品安全的大事情,為什么一些媒體放棄了思考和質疑,紛紛跟風炒作,釀成媒體圈的一大丑聞?主要在于當前媒體所處的大環境以及一些媒體記者的浮躁之風導致。“僵尸肉”成假新聞才是最大的隱患。
關鍵詞:僵尸肉;媒體;新聞;眼球效應
近日,新詞“僵尸肉”成為各媒體報道的熱點。雖然以前有過對走私凍肉的報道,但由于在這次報道中出現了“僵尸肉”這一名稱,用以指代冷凍年限長達數十年的陳年走私凍肉,即“70后”豬蹄、“80后”雞翅,甚至比警方執法人員年紀還大的“凍肉”,強烈的夸張效果和恐懼等心理暗示,使“僵尸肉”流向餐桌問題成了公眾話題,引起各方的熱切關注。但不久,即有媒體同行在對新聞源的追根究底后得出結論,這是一則“假新聞”“偽新聞”,而7月12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會同海關總署、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計生委、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以及中央宣傳部、國家網信辦等部門對打擊冷凍肉品走私、維護食品安全工作進行研究,對外發布的《通告》中,強調“在今年查獲的走私冷凍肉品中,有的查獲時生產日期已達四、五年之久”,既并沒有查出“70后”豬蹄、“80后”雞翅情況,也間接證實了“僵尸肉”報道是則假新聞。
2.1 媒體的市場化效應
塵埃落定,大家紛紛反思。為什么能夠在從6月底到7月初的10多天時間中,“僵尸肉”的百度搜索頁面能夠達到2480萬個,大部分紙媒都做了報道,“封存了三四十年的肉”拿出來重新賣,沒有人起點疑心?大家為食品安全的憂慮之心可鑒,但為什么在面對報道的事實時,除了跟風,卻缺乏了一種反思和質疑的聲音?甚至有人直言不諱指出:“僵尸肉”成假新聞才是最大的隱患!
媒體是社會的公器,代表著社會良心,記者是在茫茫大海航行桅桿上的瞭望者。這是對新聞媒體及新聞記者最大的褒獎。20世紀初,報刊在中國初興時期,梁啟超曾說:“報館者國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鏡也,文壇之王也,將來之燈也,現在之糧也。”章太炎則提出記者要承擔史官職責,忠于事實,直言無忌,要有卓勵敢死的硬骨頭精神,和現在“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的論斷基本一致。
在市場經濟下,媒體早已走向市場,“眼球效應”催生經濟效益的公式,使發行量、收視率等成為一些媒體追求的終極目標。當一個社會熱點出現時,不是去探究這些熱點背后的問題,以及熱點的意義,而是熱衷于立即進行跟風報道。因為在媒體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對于時下的一個熱點新聞如果在本媒體上視而不聞,易被讀者解讀為遲鈍、邊緣化等,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而區域化的媒體更希望自己的報道能夠包羅萬象、包打天下,讀者購買一份報紙就能夠了解全部想了解的信息,將自己淹沒在信息的海洋里,失去了甄別、質疑的思維。
2.2 新聞傳播者的專業素質
“新聞傳播者屬于信息傳播鏈條的第一個環節,是傳播活動的發起人,也是傳播內容的發出者”。因此,新聞傳播者不僅決定著傳播過程的存在與發展,還決定著信息內容的質量與數量、流量與流向。”想起老一輩新聞從業者的那份堅定和執著。當年,范長江從他的四川老家出發,經甘肅、過青海,西達敦煌,北至包頭,行走4000余里,歷時10個月,進行了一段艱苦卓絕的旅行,留下了使他一舉成名的作品《中國的西北角》。在這本書的寫作中,范長江不僅自身學問廣博,在對待報道中信息時也嚴謹求實、一絲不茍,尤其對“古江油關”地名的考證,求教于專精蜀漢史地的學者,將問題搞明白再發布。與現在新聞報道中“網傳”“據悉”“具知情人士爆料”等語言形成鮮明對比。
“一個道德的媒體,其道德性只能通過所屬的工作人員在具體的新聞行動中體現出來、實現出來。”一些媒體所處的市場環境不允許一名記者耗時1個月甚至1年才拿出一部作品,如果這樣,也許早就被所在媒體除名了。記者來不及去探究和思考,為了完成報道數量疲于奔命,無法深入了解事實本質。記者在完成任務的指揮棒下,成了熱鍋上的螞蟻,日計有余歲計不足,數量有余而思考不足,記者成了“復讀機”“傳聲筒”,而不是思想者。尤其當前傳統媒體面對新媒體的嚴峻挑戰,更加劇了這種狀況。
“僵尸肉”事件還沒有結束,還有很多方面值得反思,包括在最初新聞報道之后,報道中所提及的長沙海關、廣西海關等為何不及時出來發布信息以正視聽等。但“僵尸肉”的報道始作俑者是媒體,質疑“僵尸肉”報道是假新聞的也是媒體人士,這一現象更加引起了許多媒體人的深刻反思,掀起了新一輪的報道熱潮:“媒體造假比‘僵尸肉’危害更甚”“報道沒證據不能靠腦補”“‘僵尸肉’走了,我們被誰騙了?”“‘僵尸肉’被曝假新聞!輿情擴大或成媒體圈大丑聞”“‘僵尸肉’事件信息應如何公開?”及“‘僵尸肉’假新聞背后的社會病癥”等。在這些反思的背后,希望更加關注媒體的生存狀態,以及記者的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邵培仁.新聞傳播者的特點、權利和責任[J].新聞知識,1996(8).
[2]楊保軍.新聞道德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2010.
作者簡介:王克芬(1982-),女,新疆庫爾勒人,大學本科,從事技術編輯、信息調研、市場營銷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