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凡永,李興國
(江西科技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8)
中職學校學生資助理論探討
張凡永,李興國
(江西科技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8)
文章基于教育公平理論、公共產品理論、成本收益理論,對我國中職學校學生資助體系進行了理論上的探討,分析了我國中職學校學生資助體系建立的必要性及效果,并針對目前中職教育免費補貼政策,探討了其合理性及其刺激需求不足的原因,提出中職教育的發展不僅需要完善的學學生資助體系,更加需要關注中職教育的水平和質量。
中職教育;學生資助;公共產品;成本收益
隨著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我國對職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為此,國家將職業教育發展提升到國家層面,并針對職業教育,提出了一系列中職學校學生資助政策,鼓勵和支持中職教育的發展。如早在2006年,財政部和教育部聯合發布了《財政部、教育部關于完善中等職業教育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體系的若干意見》,該文件中提出了十一條措施來資助中職學校學生,如貧困家庭助學金制度、獎學金制度、減免學費制度等。2007年財政部和教育部聯合下發《中等職業學校國家助學金管理暫行辦法》,并要求開始全面實施中等職業院校國家助學金政策。該項政策加大了對中職學校學生的資助范圍和額度,尤其是加強了對農村貧困家庭學生接受中職教育的資助力度。2009年12月,財政部印發了《關于下達 2009年秋季學期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中央補助資金的通知》,該政策的出臺,標志著中職學校學生資助政策進入了免費階段,尤其是針對農村貧困家庭和涉農專業學生的資助力度尤其大,實現了學費全免。2012年,中職學校學生資助政策進一步加強,中職院校免學費政策的實施范圍擴大到所有農村及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內蒙古自治區、江蘇省、山西省、重慶市、福建省、青海省、貴州省、廈門市和寧波市這9個省市已將免學費范圍擴大到所有中職在校學生。
從以上中職學校學生資助的政策來看,我國對中職學校學生的資助范圍越來越廣,資助力度越來越強。中職學校學生資助政策的出臺,是為了提升中職教育的吸引力,加快中職教育的發展,刺激需求,但是資助效果并不理想,學生就讀中職學校的意愿還是不夠強烈,中職學校面臨的生源問題越來嚴重。如陳勝祥通過調查初三農村學生發現免費政策可以在短期內提升農村初中畢業生對中等職業教育的偏好水平;但從長期來說,刺激作用并不明顯。冉云芳通過田野調查認為“免補政策”對刺激學生進入中職學校的作用有限。是什么原因造成中職學校學生資助政策對刺激中職教育的需求作用不足,中職學校學生資助政策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是什么?下面,本文將從教育公平理論、公共產品理論、成本收益理論等方面對中職學校學生資助政策進行理論探討。
在教育領域,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權利平等與教育機會均等兩個基本方面。教育權利平等是指同一社會個體,在入學機會、接受教育的過程以及教育的結果上都應該是平等的,沒有任何區別對待或條件不均等。19世紀初,美國教育家賀拉斯·曼認為受教育權是不分男女、不分民族、不分教派、不分貧富,每一個人都應該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機會。并認為享受教育平等權利可以幫助弱勢者擺脫出身的那個群體的局限,能夠顯著地改善人的生存狀態,減少社會性的不公平。教育機會均等是指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機會,人人公平地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機會,瑞典著名的教育學家托兒斯頓·胡森認為平等不僅是指起點,還包括連續不斷的階段和最后的目標。從以上對教育公平理論的分析可以發現,每個公民受教育的權利都應得到尊重和維護,即使某些人由于家庭經濟困難導致受教育權利收到影響時,國家、社會也應該提供相應援助。因此,完善中職學校學生資助體系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從教育公平的角度來看,資助體系應該保證同等的入學機會。從我國中職教育的資助體系來看,在中職教育這一領域內,中職教育學生免費補貼政策能夠為貧困學生提供均等的機會入學,它擴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圍,給予了更多的學生接受教育的機會,能夠滿足個體的多樣化需求,切實增加了人們接受教育的機會。中等職業教育的資助政策滿足了經濟處境不利的群體對職業教育的需求,是促進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徑。
但是,如果跳出中職教育這一領域來看中職教育學生資助政策,它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育機會均等。中職教育的免費補貼政策開始于2009年,而對于普通高中并沒有相應的免費補貼政策,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貧困學生在中考結束后的選擇權利。從我國目前的教育體系來看,職業技術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并沒有完全并軌,也就意味著選擇了中職教育,其后期接受其他教育的過程和機會就不再公平。正是這個原因,目前大部分家長并沒有因為家庭困難而去選擇中職教育,從目前的中職學校招生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還是因為成績水平而選擇了中職教育,這種選擇也就限定了中職學校的生源,影響了中職教育的發展。
自2009年中職教育開始實施全面免費補貼政策以來,中職教育的公共產品屬性就被大量學者討論,中職教育是公共產品還是準公共產品還是私人產品呢,目前比較普遍的說法是準公共產品,文章基于公共產品理論來對中職教育免費政策進行探討。
公共產品理論根據薩繆爾森界定產品屬性的三個標準(即效用分割性、競爭性和排他性),將社會產品和服務分為公共產品、私人產品,以及介于兩者之間的準公共產品,公共產品理論指出,產品的公共屬性是影響產品定價的重要因素,若產品具有較強的公共屬性,則政府應對該產品生產或消費進行相應的補貼和資助,產品的價格也就越低。從我國中職教育發展的歷程來看,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我國中職教育發展非常繁榮,生源非常充足,那時候中職教育并不是完全免費,按照公共產品理論,它屬于準公共產品。到了2012年,中職教育實現了全面免費補貼,其公共產品的屬性越來越強,但是,現在的局面是中職教育的吸引力在下降,其內在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在于準公共產品中的私人屬性性質,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中職教育的私人屬性還是非常強的,主要體現在學生接受中職教育后,可以獲得知識和技能,進而提高收入和社會地位,對未來的預期收益有清晰的預判。而現在,接受中職教育后這種預期收益并不確定,也就是說其私人屬性在減弱,吸引力就在下降,按照公共產品定價理論,當產品的公共屬性越強時,政府部門承擔的成本就應該越多,個人承擔的成本就應該越少,其產品價格就應該越低。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國目前中職教育實行免費補貼政策,根本原因在于中職教育產品屬性的變化,其公共屬性越來越強,私人屬性越來越弱。因此,要提升中職教育的吸引力,應該在于增強中職教育產品的私人屬性,也就是提高中職教育私人預期收益。
有調查顯示,中職學生家庭中中等以下收入占比達到93.65%,這說明目前大部分讀中職的學生都屬于家庭經濟困難者,這也說明中職教育實行的免費補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的話,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的學生為什么不選擇中職教育,其原因又是什么?文章將從成本收益理論與中職教育免費資助政策之間的關系來解讀這個問題。
成本收益理論主要是指人們在做決策時,會根據評估每一個方案的成本和收益,根據收益最大化來進行理性的決策。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機會成本,直接成本對于不同的人群其感知也是不一樣的,目前大部分學者在討論消費者行為決策時都采用感知成本這一概念,本文在研究學生選擇中職教育還是選擇普通高中教育時也采取感知成本這一概念。關于收益,在消費者決策行為理論中,大部分學者采用的是預期感知收益這一概念,本文也利用這一概念。
對于一個家庭而言,在決策是讀普通高中還是讀中職學校時,首先會去評估二者在選擇中的成本,這種成本不僅包含學雜費等這些直接成本,還包含不讀去直接參加工作獲得收入等機會成本。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在進行選擇時,其感知直接成本和感知機會成本要比家庭經濟條件好的感知成本要高,在這樣的條件下,如果實施免費教育政策,其吸引力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比較強,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其感知收益就比家庭經濟條件好的要高。因此,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目前中職學校學生中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困難的較多。同時,從中職教育預期收益的角度,中職教育畢業后,其收入主要來自畢業后獲得的工資收入、待遇及非物質收益,從我國現在中職學生畢業后的就業情況來看,社會對中職學生畢業后的工作收益預期普遍較低,正是這個原因,大部分家庭,不論是經濟困難家庭還是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在做決策的時候中職教育并不是首選,導致即使我國目前對中職學校的資助力度一直在加強,中職教育的吸引力和生源并沒有得到改善。也就是說,從成本收益的角度來看,我國中職學校學生資助政策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基于以上理論分析,文章得出我國對中職學校學生的資助在不同階段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公平,為大量家庭貧困的學生提供了受教育的機會和途徑。但是,這種資助體系并沒有有效的提升中職教育吸引力,提升中職教育生源質量,其關鍵在于中職教育本身給受教育者帶來的預期收益較低,中職教育產品屬性中的私人屬性在降低。因此,要提升中職教育吸引力,關鍵還在于提升中職教育水平,提高中職教育畢業后的預期收益。
[1]王淑英,蔣莉.中等職業教育實施免費政策現狀研究——成都中職教育免費政策實施情況的調查分析[J].職業教育研究,2012,(7):4-5.
[2]陳勝祥,王秋萍.農村中職免費政策對農村初中畢業生教育偏好的影響——以江西省鄱陽縣為例的調查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3):89-93.
[3]陳勝祥.農村中職免費政策失靈:表現、成因與對策——基于浙、贛、青3省的調查[J].教育科學,2011,(5):13-19.
[4]李潤洲.試論教育公平的基本特征[J].教育評論,2002,(5).
[5]季俊杰.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免費的理論解讀[J].教育與職業,2009,(11):8-10.
教育部青年基金《農村家庭中職教育需求行為實證研究——江西省案例》,項目編號:12YJC880148。
張凡永(1972-),男,安徽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