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東 董成雙
(作者單位:青島農業大學動漫與傳媒學院)
農業科教片對提升農業科學素養的重要性及對策
李旭東 董成雙
(作者單位:青島農業大學動漫與傳媒學院)
摘 要:農業是第一產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產業,一直備受社會關注。目前我國的農業科學技術得到了長足的進步,但大部門農民知識水平不高、生產技術落后仍是普遍存在的事實。隨著媒體行業的發展,農業科教片的出現為提升農科學素養創造了新的可能。把握好這一機遇,對現有農業科教節目進行改進創新,將大大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關鍵詞:農業科教片;科學素養;農民
作為我國四大類科學素質建設重點人群之一,農民是數量最大文化素質偏低的群體。而農民作為農業活動的主體,是國家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升農民農業科學素養是國家現代化改革與產業轉型中的關鍵環節。影視資料作為最有影響力的媒介之一,在宣傳推廣先進農業技術與農業成果、普及農業知識、共享農業市場動態等方面比一般媒體更具影響力。因此,使用農業科教片對提升農業科學技術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農業科教片對農業科學素養的提升,一方面體現在先進技術成果的推廣普及,另一方面在對從事農業的主體——農民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1.1 對于農業技術成果的宣傳推廣
我國的農村數量雖廣,但分布不均勻,加上農業產業受地緣因素的影響很大,村與村之間聯系甚微,并且在習俗習慣、農業發展等多方面都具有很強的差異性。這決定了地域之間農業技術成果很難大范圍的交流推廣。農業科教片充分利用了媒體的宣傳作用與影響力,將農業知識的宣傳普及和生動有趣的電視節目相結合,寓教于樂,取到良好的推廣效益。
1.2 對于農民科學精神的培育
農民是從事農業產業勞動的主體,農業的現代化有賴于農民的現代化。農業科教片的播放可以讓農民了解更多的農業知識,掌握更多先進的農業技術,開闊視野,解放思想。鼓勵更多農民根據知識的累積與技術的提高,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不是僅依靠長年累月的農業勞作經驗開展生產活動。要進一步推進農業的科技化、信息化及自動化,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首先,要提高農民的素質,培養其科學精神。其次,農業科教片中的經營方式也是農民可以借鑒的。
首先,城鄉電視頻道的發展不均衡。我國農村人口數量十分龐大。近年來的數據調查顯示,農業頻道數量在總體電視頻道的數量中所占比重還不及1%,質量較差,相比都市頻道,農業頻道的節目通常制作比較粗糙。其次,農業欄目也非常少,質量良莠不齊,除了央視,基本沒有農業節目在黃金時段放送,播出時間都不長,時段往往也不能占據優勢。直接導致農民在對農業科教片的選擇面較小。另外,我國農業科教片涉及的知識面較狹窄,內容范圍太小,重合率很高。很多衛視的農業節目無論是主題上,還是內容上都有很多相似之處,缺乏新意,也缺乏對廣大農民朋友實際需求的調研與考察。有些節目內容滯后,將農業生產定位成傳統的體力勞作,缺乏現代化觀念,如有些農民購置了現代化機器和電子產品,但是并不會使用,也沒有渠道去學習,農業科教片應跟緊時代發展,多涉及現代化設備的介紹和生產經營方式。最后,農業科教片的形式比較單一。科教片并不是單純的紀錄片,科教片可以有很多形式,如講座、訪談、知識問答及新聞等。現在的農業科教片多數都是新聞與記錄,形式大多正式而嚴肅,有時會給人無聊的感覺。尤其是對于一些知識水平不是很高的農民,無法理解內容,形式過于正式比較枯燥,不能足夠引起農民觀眾的興趣。互動類的片子較少,科教片中很少有專家學者與農民之間互動,沒有互動只是單方面的輸入輸出易給農民帶來距離感,脫離生活、脫離現實。
3.1 政府加強對農業科教片的支持與引導
政府要加強對農業科教片的投資。農業科教片既是一種媒體節目,也是一項公益事業。高額的節目費用、稀少的投資額與優質的影片效果是相悖的。要想做好一個優秀的科教片,政府必須承擔起主導者角色,給予項目充分的資金支持,以維持節目的開辦與運營。大力支持,積極引導,讓農業科教片有一個良性發展軌道。
3.2 改進農業科教片的內容與形式
事先調研廣大農民的需求,是拍攝科教片或節目的基礎。
3.3 注重推廣宣傳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優勢
通過細致剪輯和后期工作制作生動有趣的宣傳片、預告片、廣告,并經常播放,將片子的亮點廣而告之,加深人們的印象、吸引人們的興趣。在眾多新興媒體快速發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媒體優勢,通過廣播、電視、網絡等多方面、多渠道的方式,進行宣傳與推廣。
近幾年,以農業科教片的形式對農業知識進行宣傳推廣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業科教片的意義值得思考。
參考文獻:
[1]馬寶妹.傳統媒體如何應對網絡輿情[J].才智,2012(23).
[2]馬寶妹.如何向電視新聞要故事[J].大眾文藝,2012(8).
[3]高軍,王慧春.淺談農業科教電視片的編輯[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