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敏
(作者單位:河北省平山縣廣播電視臺)
論電視新聞編輯應有的素質
王小敏
(作者單位:河北省平山縣廣播電視臺)
摘 要:一名電視新聞編輯要具備較高的政治覺悟、良好的職業道德、豐富的專業知識、強烈的責任意識、創新意識、一定的美學素養等才能使自己制作的節目得到更多電視觀眾的認可。
關鍵詞:電視新聞編輯;素質;責任意識
電視新聞編輯是電視新聞節目生產過程中的一個工種。作為一個工種而言,電視新聞編輯是節目的把關者、生產者與播出者。他負責節目的構思、采訪、后期剪輯、合成等一系列工作,甚至還有可能負責節目的經營。
電視新聞編輯是電視新聞節目制作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為節目的制作環節,電視新聞編輯主要是指電視新聞節目的后期制作階段。
那么,隨著網絡等新興媒體的不斷壯大,作為一名電視新聞工作者,要具備哪些素質才能使自己制作的節目得到更多電視觀眾的認可呢?
1.1 新聞的價值取向
電視新聞是黨的耳目與喉舌,是人民的代言人,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新聞工作者所從事的工作,就是黨與群眾聯系的工作。而衡量一條新聞價值的大小,不能沒有明確的是非觀念和道德標準,更不能根據自己對事件的認知喜好進行制作;我們應以電視新聞的社會效應來判斷一篇新聞是否具有價值。電視新聞應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提高廣大群眾的認知能力,為社會主義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1.2 新聞的輿論監督
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同樣,電視新聞也是為廣大人民服務的。電視新聞的目的就是表達廣大人民的愿望,反映廣大人民的心聲。同樣,廣大人民也具有監督電視新聞媒體的權利。所以,電視新聞編輯一定要反映民眾的呼聲,要接受群眾的意見,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和輿論支持。
中國新聞事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一個合格而稱職的編輯,應該正確對待金錢、名利、榮譽、地位、前途,泰然處之,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思想的侵蝕,恪守職業道德,堅決反對搞有償新聞。要安于平凡、無私奉獻,把自己的聰明才智獻給編輯這一神圣而崇高的職業。
編輯的職業道德也可以通過選擇稿件這一環節反映出來。在選擇稿件中堅持公正辦事是衡量編輯職業道德的重要標準之一。作為編輯,應該具有高尚的職業品質,在取舍稿件中,必須堅持原則,不徇私情,根據稿件的質量、新聞價值、真實性、時效性等決定取舍,做到稿件質量面前人人平等,堅決杜絕“人情稿件”“關系稿件”,絕不能因人情和金錢關系而降低對稿件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調動作者的投稿積極性,才能選用高水平、高質量、有創見、有新意、有價值的新聞精品佳作,也才能向廣大人民群眾奉獻高品味的精神食糧。
而對于編輯人員來說,任何一點工作上的粗心和馬虎,都會造成工作上的損害與終身的遺憾。這就要求新聞編輯工作時樹立嚴肅認真,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以強烈的事業心和工作責任感,從選稿、改稿、組稿、校對、審片等每一個環節都嚴格把關,做到反復推敲、一絲不茍,確保新聞報道的真實性,不能出現弄虛作假、抬高成績、任意夸大事實的新聞。對在真實性方面有疑問的新聞事件,要認真反復核實,嚴禁報道虛假新聞,力求把差錯降低到最低限度,更不能出現政治導向問題,確保新聞作品和新聞節目的高質量高水平,維護好新聞媒體的崇高聲譽,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對新聞媒體的可信度。
3.1 具備較好的文字功底
要想把自己看到聽到的變成流暢的文字,就必須具備較好的文字功底,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有深度的作品。
3.2 具有廣博的知識面
電視新聞編輯要面對的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衛生等各方各面的新聞來源,這就要求電視新聞編輯具有廣博的知識,才能應對來自四面八方的考驗。
3.3 具有熟練的專業技術
一則新聞播出時只需要幾分鐘,但制作時卻需要幾十分鐘。制作過程中除了有耐心以外,還必須熟練地掌握畫面組合、字幕制作、聲畫配合等專業技術。
4.1 對電視新聞的真實準確性負責
人物、時間、地點、經過、原因、結果是新聞的六大要素,它不是虛構的小說,而是真實存在的。所以,電視新聞應該真實準確地報道,不能虛構假設,夸大其詞,要對電視新聞本身負責,更要對千千萬萬的電視觀眾負責。
4.2 對電視新聞的迅速新穎性負責
新聞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重點在新,如果是以前發生的事件就只能叫做舊聞了。既然新,報道就一定要迅速,否則也會變成舊事。
4.3 對電視新聞的簡潔通俗性負責
電視新聞是負責把事件的六要素講清楚即可(當然不是每條新聞都必須具備六要素),這不是編寫長篇小說,所以,電視新聞一定要短小精悍,使電視觀眾在最短的時間里了解更多的新聞,而不是一則新聞看半天也看不完。
再者,電視新聞的語言畫面要像白居易的詩、齊白石的畫一樣通俗易懂,一定要走平民化、大眾化的路線。否則,一則
新聞報道后,大多數人看不懂,也聽不懂,這就與電視新聞的創作目的相違背了。
5.1 策劃觀念創新化
電視新聞與報紙、廣播等其他媒體新聞相較具有明顯的特性,電視新聞的基本表現元素如活動圖像、同期聲像、現場直播、解說字幕等是其他媒體新聞所不具備的。但是,現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突飛猛進也使電視新聞的創作有了一定的壓力。墨守成規不是辦法,只有不斷地改革創新才能使電視新聞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5.2節目編排創新化
任何一檔好的電視新聞都是內容、特色、思想、風格等的綜合體現,所以電視新聞編輯在編排節目時要不斷創新,實現節目內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諧統一。也只有這樣,才能使電視觀眾感到電視新聞節目內容完整、意圖明確、層次分明。
美學一詞來源于希臘語aesthesis,最初的意義是“對感觀的感受”。美學是伴隨世界史的全球化進程和中國文化的現代化進程而產生和發展的。而為了使電視新聞事業有更好的發展,電視新聞編輯需要有一定的美學素養。
6.1 時代要求電視新聞美
電視觀眾在觀看新聞時,總喜歡看到雋美的、新鮮的或是未曾看到的畫面,聽到悅耳動聽,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優美聲音。特別是電子媒體飛速發展的今天,要想使電視新聞在諸多媒體間立于不敗之地,就更要求電視新聞編輯能夠跟上電子時代帶來的光影藝術,以不斷適應觀眾對美的追求。
6.2 實現電視新聞的最大價值
傳播信息是電視新聞媒體最根本的任務,使廣大的電視觀眾能夠欣賞到電視新聞的美是電視新聞媒體的最終目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一則平淡無奇的電視新聞觀眾不喜歡,別說是最終目的了,就是根本任務都完不成。
觀眾收看電視新聞分為兩種:一種是最后的選擇,即漫無目的地變換頻道,都沒有好節目,隨便找一檔節目看;另一種是最堅定的選擇,即每天的特定時間必看的節目,雷打不動。
如果我們的電視新聞節目內容豐富多彩趣味性強,形式生動活潑有吸引力,拍攝制作時講究藝術美感,既給予電視觀眾需要的信息又給予他們美的享受,從而引起心靈的震撼。只有這樣,最后的選擇才會變得堅定,從而實現電視新聞的最大價值。
電視新聞編輯所必備的這些素質雖然知易行難,但我們卻不能望而生畏,望而卻步,而要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努力學習各項本領,為做一名優秀的電視新聞編輯而奮斗。
參考文獻:
[1]張法.美學導論[M].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