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濤
(長春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法布里-玻羅干涉儀實驗的研究
羅 濤
(長春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吉林長春 130032)
在法布里-玻羅干涉儀實驗中,可以通過對光路和實驗數據的分析,確定如何選取凸透鏡的焦距以產生適合觀察的多光束等傾干涉條紋,并對比用測微目鏡代替讀數顯微鏡的實驗結果。
法布里-玻羅干涉儀;多光束等傾干涉;凸透鏡焦距;測微目鏡;讀數顯微鏡
在大學的光學實驗室和近代物理實驗室中,利用法布里-玻羅(F-P)干涉儀可以做很多的相關實驗,如應用F-P干涉儀測定汞譜線的波長或膜層厚度[1]、掃描法布里-珀羅干涉儀測量金屬薄膜反射系數的實驗[2]、塞曼效應實驗[3]、法布里-珀羅干涉法測量金屬線脹系數[4]等。
然而,一般幾何光學實驗中使用的凸透鏡焦距在20cm左右,這使得F-P干涉儀實驗的條紋半徑過大,在讀數顯微鏡中不能看到完整的圓環,于是造成調節讀數顯微鏡來觀察清晰干涉條紋的困難,進而影響實驗數據的測量。并且讀數顯微鏡不能放置在滑塊上,對它進行等高和共軸的調節也比較費勁,實驗臺面的高低傾斜也將影響觀察和測量。如果使用便于調節的測微目鏡來代替,則需要考慮如何操作能夠做到不影響實驗結果。
應用F-P干涉儀測定膜層厚度的實驗裝置如圖1所示,調節步驟簡述如下。
圖1 F-P干涉儀實驗裝置
(1)按圖1裝置調節光路,點亮汞燈S,用透鏡L1使照明光束充滿F-P的孔徑,這時觀察者不用移測顯微鏡M和成像透鏡L2,便可直接看到干涉圓環,讓環紋的中心位于標準具視場中央,上、下、左、右移動眼睛觀察干涉條紋的變化,如看見視場中心有條紋不斷“涌出”或“陷入”,則可調節標準具上的三個調節螺釘,直至干涉環紋的大小均穩定不變,僅環紋中心的位置隨觀察者視線的移動而變化為止。
(2)在F-P干涉儀與移測顯微鏡之間加入消色差透鏡L2,令移測顯微鏡對L2的后焦面聚焦,應能從中看到一組清晰的干涉條紋。
由于干涉條紋定域于無窮遠,最后由凸透鏡L2的焦距決定亮條紋半徑的大小,而顯微鏡只是放大觀察效果。如果凸透鏡L2選擇不當,將影響第2步的調節,容易造成學生在實驗中找不到干涉條紋。
圖2 條紋半徑與光線傾角和凸透鏡焦距的關系
由圖2可知,干涉條紋的半徑與對應光束傾角及凸透鏡L2焦距的關系為
r=f′tgθ≈f′sinθ.
表1 實驗數據(f′=19.1cm)
即h越大,θ越大,r越大;f′越大,r越大。若中心第1環的半徑過大,怎么調節都不能使干涉條紋完整地出現在讀數顯微鏡的視場中,則會讓學生感到不知所措。
在已知條件為λ=546.1nm,f′=19.1cm時,只能看到條紋的左右兩側圓弧,通過實驗測得的干涉條紋半徑如表1所示,最后計算的實驗結果為d=2.29mm。
普通的JCD讀數顯微鏡的視場直徑為4.8mm,為了在視場中能看到完整的第1環,L2應該使用焦距小于7.01cm的凸透鏡。使用焦距為6.2cm的凸透鏡重做實驗,可以清晰地看見干涉條紋整個的第1、2、3環,從表2的實驗數據可以看出第1環的直徑為2.47mm,完全能夠進入測微目鏡的視場中,最后得到的實驗結果為d=2.31mm。
表2 實驗數據(f′=6.2cm)
由于讀數顯微鏡不能置于光具座的滑塊上,不方便調節等高、共軸和前后移動。而且由于實驗臺面的高低傾斜也將影響觀察和測量。那么,我們能否用測微目鏡代替讀數顯微鏡呢?
普通的JCD讀數顯微鏡的視場直徑為4.8mm,測量范圍為50mm,放大倍率為30倍,最小讀數為0.01mm;而JX8測微目鏡的量程為8mm,放大率為15X,最小讀數為0.01mm。
為了讓靠近圓心的10個亮條紋進入測微目鏡的視場中,需要把它們的半徑減小。由于對于確定的標準具,中心10個亮條紋的序數所對應的平行光束傾角是確定的,只有使用更小焦距的凸透鏡,才能使第10個亮條紋的半徑減小到8mm以內。
根據表1的實驗數據可以計算得到
因此,我們需要使用焦距小于6.96cm的凸透鏡。
由于滑塊本身有一定厚度,薄透鏡滑塊與測微目鏡的滑塊立桿之間的距離大于4cm,而測微目鏡的觀察平面位于滑塊中心立桿后側的距離又有4cm左右,很難讓觀察平面與凸透鏡的焦平面重合,因此看不到干涉條紋。
通過對F-P干涉儀實驗光路的分析我們得知,選取凸透鏡L2焦距為7cm以內為佳,可產生適合觀察的多光束等傾干涉條紋半徑。通過對比測微目鏡和讀數顯微鏡的儀器參數,確定在L2使用焦距為7cm以內的凸透鏡時,理論上可以用測微目鏡代替讀數顯微鏡,但在實際操作上沒有可行性。
[1]楊述武.普通物理實驗3——光學實驗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馬建國.掃描法布里-珀羅干涉儀測量金屬薄膜反射系數的實驗原理[J].安徽機電學院學報,1999,14(1):17-20.
[3]朱世坤.塞曼效應實驗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大學物理實驗,2004,17(4):30-33.
[4]陳修芳,趙斌,張多.法布里-珀羅干涉法測量金屬線脹系數[J].科學之友,2013,6(10):16-17.
The Study of Fabry-Perot Interferometer Experiment
LUO Tao
(School of Physics, Changchu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32, China)
In Fabry - Perot interferometer experiment,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light path and experimental data, we determined how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focal length of lens to produce multi-beam interference fringes of equal inclination, and compar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a micrometer eyepiece with of a reading microscope.
F-P interferometer; multi-beam interference fringes of equal inclination; lens focal length; micrometer eyepiece; reading microscope
2015-01-06
吉林省教育廳課題(吉教科合字[2014]第265號);長春師范學院課題([2011]第009號)。
羅 濤(1977-),男,江西吉安人,長春師范大學物理學院副教授,從事光學研究。
O436
A
2095-7602(2015)04-0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