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靜,季陸鷹,葛 勝,楊武廣,李 潔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農作物技術推廣中心,江蘇揚州 225009)
?
不同超級稻品種生育特性比較
郭 靜,季陸鷹,葛 勝,楊武廣,李 潔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農作物技術推廣中心,江蘇揚州 225009)
[目的]比較4個不同地域育成的超級稻品種,為推廣運用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設計,對不同超級稻品種間秧苗素質,生育時期、穗數、產量等進行比較。[方法]早熟晚粳品種揚粳4227、遲熟中粳品種武運粳24號具有秧苗素質高、生育期適宜、分蘗能力強、產量高等特點。[結論]揚粳4227、武運粳24號適宜在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進一步示范種植。
超級稻;秧苗素質;分蘗能力;產量
近年來, 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耕地面積在逐漸減少, 加之人口的不斷增長,糧食供需矛盾日漸突出[1]。栽培技術的改善和中低產區施肥量的增加可實現增產的目的,但改良水稻品種所固有的遺傳性增產潛力也是有效的增產途徑[2]。據統計,在稻米增產過程中,品種更新的作用占35%~40%,栽培技術改進的作用占60%~65%[3]。大力發展超級稻,實現我國水稻單產的第三次飛躍是緩解人口增長對環境和自然資源的壓力,確保糧食安全有效供給的重要途徑[2]。20世紀80年代,日本、韓國等國家水稻研究所制定了超級稻育種計劃,分別提出了新的育種目標,我國也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研究水稻超高產育種的理論和方法,從試驗示范情況看,超級稻單產的潛力大,只要掌握好生產技術,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單產水平[5]。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屬于典型的城郊型地區,丘陵面積占全區面積的2/3,水稻產量難以進一步提高,大力引進超級稻品種是實現全區水稻高產的有效方法。2013年,筆者所在單位引進了4個不同地域育成的品種進行比較試驗,為超級稻品種在全區推廣應用提供理論依據。
1.1 供試材料供試水稻品種:①江蘇里下河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品種揚粳4227;②常州市武進區農業科學研究所育成的遲熟中粳品種武運粳24號;③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品種南粳44;④江蘇省鎮江農科所育成的早熟晚粳品種鎮稻11號。
1.2 試驗方法試驗于2013年在揚州市邗江區公道鎮河東村進行,試驗田前茬為小麥,土質為河土,0~20 cm土層土壤肥力水平為水解氮71.63 mg/kg,速效磷39.87 mg/kg,速效鉀102.71 mg/kg,土壤有機質含量21.29 g/kg。
采用單因素隨機區組設計,供試品種為揚粳4227、武運粳24號、南粳44、鎮稻11號。施氮量240 kg/hm2,氮肥運籌比例設基蘗肥∶穗肥為6∶4;磷肥(P2O5)、鉀肥(K2O)施用量108 kg/hm2,N∶P∶K按1∶0.5∶0.5配施,其中磷肥全部基施,鉀肥按基肥和穗肥各50%分2次施用。基肥在耕翻前施入;分蘗肥分別在移栽返青后新長2張葉(栽插后7 d左右)、新長3張葉(栽插后12 d左右)均施50%,穗肥分別在倒4葉、倒2葉時等量施入。
機插秧塑料軟盤規格58 cm×28 cm,每盤播種量130 g。5月18日芽谷播種,6月5日移栽,采用機插秧輕簡稻作方式,大田小區面積為50 m2,機插規格30 cm×12 cm,重復3次。
2.1 不同超級稻品種間秧苗素質的比較由表1可知,武運粳24號株高、葉齡、莖粗、白根數均大于其他品種,不同品種之間武運粳24號秧苗素質最好,其次是揚粳4227,鎮稻11號秧苗素質最差。說明4個超級稻品種中武運粳24號及揚粳4227秧苗素質表現良好。

表1 不同超級稻品種秧苗素質比較
2.2 不同超級稻品種間生育時期的比較由表2可知,不同超級稻品種在相同落谷期、栽插期的前提下,始穗期、抽穗期、齊穗期、成熟期先后表現為武運粳24號、南粳44、揚粳4227、鎮稻11號。全生育期天數長短表現為鎮稻11號全生育期>揚粳4227全生育期>南粳44全生育期>武運粳24號全生育期。
2.3 不同超級稻品種間苗數、有效穗數及成穗率的比較由表3可知,在基本苗相對一致的條件下,不同超級稻品種之間高峰苗、有效穗數表現出了明顯差異,從大到小依次表現為揚粳4227、武運粳24號、南粳44、鎮稻11號;成穗率大小表現為鎮稻11號、揚粳4227、武運粳24號、南粳44。說明揚粳4227分蘗能力較強。

表2 不同超級稻品種生育時期比較

表3 不同超級稻品種苗數、有效穗數與成穗率比較
2.4 不同超級稻品種間節間長、穗長及株高的比較由表4可知,不同品種間第1節間、第2節間、穗下節長度及株高從大到小均表現為武運粳24號、揚粳4227、鎮稻11號、南粳44,穗長從大到小依次為武運粳24號、揚粳4227、南粳44、鎮稻11號。

表4 不同超級稻品種節間長、穗長及株高比較
2.5 不同超級稻品種間產量構成及產量比較由表5可知,不同超級稻品種產量結構中穗數、結實率、千粒重從大到小依次表現為揚粳4227、武運粳24號、南粳44、鎮稻11號,每穗粒數從大到小依次表現為武運粳24號、揚粳4227、南粳44、鎮稻11號。最終產量從大到小依次為揚粳4227、武運粳24號、南粳44、鎮稻11號。

表5 不同超級稻品種產量構成及產量比較
該研究結果表明,武運粳24號及揚粳4227整體秧苗素質表現要好于其他2個品種;在生育期上,遲熟中粳品種武運粳24號各生育期明顯提前,總生育期天數短于其他品種,其他3個早熟晚粳品種之間各生育期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差異;在基本苗一致的前提下,揚粳4227分蘗能力較強,高峰苗和有效穗數均要高于其他品種,武運粳24號也表現出了良好的分蘗特性;通過產量比較,發現揚粳4227有效穗數多、結實率與千粒重高,最終產量明顯高于其他品種,武運粳24號有效穗數適中,每穗粒數較多,最終產量也比較高。
綜上所述,超級稻品種揚粳4227、武運粳24號具有秧苗素質高、生育期適宜、分蘗能力強、產量高等特點。每個品種的生育特性不一樣,相應的栽培技術也不一樣,如何能發揮超級稻的更高產量潛力,還需進一步研究。
[1] 蘇昌龍.不同超級雜交稻品種比較試驗初報[J].耕作與栽培,2006(2):24-26.
[2] 謝華安.中國特別是福建的超級稻研究進展[J].中國稻米,2004(2):7-10.
[3] 裴又良,熊緒讓,馬國輝.論湖南省超級稻超高產栽培的主要限制因素及其對策[J].湖南農業科學,2005(1):25-26,39.
[4] 徐慶國.超級稻的研究現狀與發展對策探討[J].作物研究,2006(1):13-16.
[5] 李克勤.發展超級稻提高水稻綜合生產能力[J].中國稻米,2005(1):10-11.
Study on Variety Comparison for Super Rice
GUO Jing,JI Lu-ying,GE Sheng et al
(Hanjiang Are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Yangzhou,Jiangsu 225009)
[Objective]By comparing four super rice varieties,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using promotion. [Method]Based on single factor randomized block design,comparing the height, seedling quality, etc of different super rice varieties.[Result]Yangjing4227 and Wuyunjing24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quality seedlings,appropriate growth period and strong tillering ability.[Conclusion]Yangjing4227 and Wuyunjing24 are suitable demonstration planting in Hanjiang Area,Jiangsu Province.
Super rice; Seedling quality; Tillering ability; Yield
江蘇省農業三新工程(SXGC[2013]251)。
郭靜(1983-),男,江蘇揚州人,農藝師,從事作物栽培與耕作學研究。
2014-11-19
S 511
A
0517-6611(2015)01-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