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珍,顧明柯,陳林娟,王文標
(1.蘇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蘇州215006;2.張家港市作物栽培技術指導站,江蘇張家港 215600;3.吳江區作物栽培技術指導站,江蘇吳江 215200;4.常熟市作物栽培技術指導站,江蘇常熟 215500)
?
經濟發達地區油菜種植面積下降的因素和恢復發展的對策
吳玉珍1,顧明柯2,陳林娟3,王文標4
(1.蘇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蘇州215006;2.張家港市作物栽培技術指導站,江蘇張家港 215600;3.吳江區作物栽培技術指導站,江蘇吳江 215200;4.常熟市作物栽培技術指導站,江蘇常熟 215500)
分析了經濟發達地區蘇州市油菜面積下降的5個主要因素和恢復發展油菜生產的4大優勢,針對性地提出了5條促進恢復發展油菜生產的對策措施:政府引導,財政扶持;加大宣傳培訓力度;農科教企聯合;開發優質食用油;拓寬油菜產業發展空間。
油菜;種植面積;下降;恢復發展;對策
春暖花開時節,成片金色的油菜花曾是江南水鄉一道獨特的迷人景色。然而,在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機械化生產難以推廣,植油效益較低等因素的制約下,蘇州油菜種植面積一路下滑,從1985年最高的89 900 hm2下降到2014年的7 333 hm2。筆者分析了蘇州地區油菜種植面積下降的主要因素,闡述了適度恢復“雙低”優質油菜的有利條件,并提出了恢復發展油菜生產的對策措施。
1.1 油菜是弱勢的大眾作物,受重視程度低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勞動力成本增加和耕地不斷減少,在有限的耕地上首先保證糧食安全的宏觀調控下,已嚴重影響到油菜生產。在輪作制度上,油菜是一種配角作物,不像水稻那樣被領導高度重視。水稻是蘇州的主導作物,似乎農業上所有的措施都是圍繞水稻高產優質而展開,水稻收獲期偏遲,為油菜適期播種和移栽增加了難度;加上秋收秋種期間用工矛盾突出,播栽質量、移栽密度得不到保證,遲栽的油菜不能充分有效利用冬前溫光資源,菜苗生長量小,壯苗越冬難度大。同比夏熟小麥,油菜也是弱勢作物,小麥的機械化生產和國家對小麥的補貼優勢,農業大戶對種植油菜望而生畏,油菜種植面種大幅下降。
1.2 生產成本高,植油效益低目前種植油菜主要以人工為主,花工量多,勞動強度大。一是生產成本高。據2010~2014年蘇州各縣市典型調查匯總,當地勞動力成本逐年提高,2014年7 192.5元/hm2,比2010年增加3 310.5元/hm2,增85.3%。2010~2014年油菜和小麥生產效益比較見表1。由表1可知,2014年勞動力成本占油菜總成本的74%,比2010年增加7.1個百分點。加上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投入,2014年油菜籽生產成本高達3.73元/kg,比2010年增加1.28元/kg,增52.3%。2014年純效益2 725.5元/hm2,比小麥低2 494.5元/hm2,低47.8%,小麥有良種補貼、種植補貼、農資綜合補貼、“一噴三防補貼”等,災情發生時還有抗災救災補貼,而油菜補貼遠小于小麥,極大地挫傷了農戶植油積極性。二是油菜含油率和單產沒有大的突破,單位面積產油量較低。近幾年推廣的“雙低”油菜品種出油率大多在35%~40%,平均單產沒有突破2 700 kg/hm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三是隨外出打工人員增多,從事農業生產的多為留守婦女、老弱人員,缺乏體力種植油菜,在經濟較發達的蘇南地區,農忙季節存在用工難、用工貴的現象,勞動力成本相對提高,效益進一步降低。
1.3 機械化程度低,農民寧可種麥不愿種菜蘇州市小麥已基本實現機械化,而油菜還停留在手工操作狀態,這與蘇州率先實現農業機械化不相適應,與規模經營發展不相適應,與稻麥油合理輪作不相適應。一是對發展油菜生產機械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夠,行政推動力度不大,購機補貼力度不足,油菜機械化推進速度緩慢。二是受前茬水稻成熟期偏遲的限制,直播油菜不能適期播種,制約了機直播油菜的發展。三是適收期短,機器利用率不高。油菜機收獲對成熟度要求高,作業時間比人工收割推遲3~5 d,適合機收割的時間較集中,作業時間短,機械利用率偏低。四是機具性能還不夠完善。稻麥改制的油菜收獲機,對植株高大,分枝較多的移栽油菜,存在作業效率低,損失率偏高的問題。植油效益低,適收期短,購買油菜專用收獲機,價格昂貴,農戶望而卻步。五是農機與農藝不配套。在品種選擇上,多注重高產、優質,較少關注矮桿抗倒、抗裂角、成熟期集中、適合機收獲的油菜品種選育;在農藝上,“稻-油”合理的品種布局、茬口布局、生化制劑應用、成熟期調節、延長作業時間等方面還缺乏深入的研究。
1.4 抗災應變措施難以落實,持續增產難度大油菜生產周期長,遇濕害、凍害、病害的概率較大,影響油菜高產穩產性。一是大面積生產的主體技術仍為20世紀80~90年代推廣的“稻板茬免耕移栽技術”和“壯苗、秋發、冬壯、春穩、活熟高產栽培技術”。隨面積減少,農戶習慣在路、渠、溝配套的田塊上種植小麥,油菜茬口調整到旱地和部分機械作業不方便的什邊隙地,集中連片規模種植的油菜越來越少,溝系配套、機械作業等技術措施不能落實到位。二是全苗壯苗難度大,凍害威脅大。油菜籽粒小,秋播期間遇連陰雨和干旱,(機)直播油菜實現早苗、全苗、壯苗難度較大。生長弱小的油菜遇極端低溫和“倒春寒”天氣,易發生凍害。三是移栽費工費力,基礎群體不足。2010~2014年全市平均移栽密度94 245株/hm2,與油菜高產高效栽培要求相差較大,影響品種高產潛力的發揮。四是磷鉀肥投入不足,2010~2014年平均施純氮223.5 kg/hm2,五氧化二磷64.5 kg/hm2,氧化鉀69 kg/hm2,氮磷鉀比例僅為1∶0.29∶0.31,磷鉀肥投入明顯不足,為奪取油菜高產增加了難度。五是菌核病防治不到位。一般只在盛花期用藥,極少數會選擇二次防治。
表1 2010~2014年蘇州市油菜和小麥生產效益比較 元/hm2
1.5 產業化開發滯后,龍頭企業缺乏帶動力蘇州市油脂龍頭企業有具大的加工能力,但對本地油菜的輻射帶動力不強。一是隨著種植面積大幅減少,本地菜籽總量較少。2010~2014年平均年生產油菜籽總量僅為2.53萬t,蘇州市90%以上的食用油(原料)來自進口或外省市調節,對食用油的健康安全帶來極大隱患,市場上難見精品的雙低菜籽油。二是一些小榨油坊也與大企業爭原料,設備落后,規模小,檔次低,均以加工食用油初級產品為主,產品附加值利用率也較低。三是一些油脂加工企業為追求利潤,加入價格相對較低、營養價值較差的棕櫚油等產品,將進口的棕櫚油、轉基因菜籽油、大豆油開發成食用調和油,巨大的價格優勢,造成油脂市場混亂。消費者購買食用油主要以價格和外觀品質為依據,極少考慮油脂的營養品質[1],本地純正優質菜籽油的價格明顯高于食用調和油等產品[2],較多的油脂替代品,使消費者減少了對優質菜籽油的強烈需求。
2.1 溫光資源豐富和植油基礎較好的優勢蘇州位于長江三角洲中部,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年均降水量1 100 mm,年均溫15.5 ℃,1月均溫2.5 ℃。據蘇州市1951~2011年氣象資料統計,油菜全生育期(9月21日~5月31日),平均總積溫2 964 ℃,日照1 195 h,雨量565 mm,雨日82 d,極適宜于油菜生長。蘇州種植油菜歷史悠久,有精耕細作的傳統和較豐富的植油經驗,恢復發展油菜生產有較好的基礎。1985~1996年平均植油面積72 809 hm2,平均單產1 814 kg/hm2,是江蘇省5個種植面積超百萬畝(6.67萬hm2)的大市之一,生產水平也是名列全省前茅。近年來隨高產創建活動開展,建成了一批優質“雙低”油菜示范基地,核心示范區硬件設施配套,抗災能力較強,油菜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完備,帶動了大面積油菜生產水平的提高。
2.2 育種和技術的優勢一是育繁推結合的優勢。太湖地區農科所選育的雙低優質油菜“蘇油1號”的審定和推廣,解決了多年來未能解決的高產和優質的矛盾。經過試驗研究,探明了該品種的生育特點和3 750 kg/hm2的產量構成、角果群分布、群體結構、苗情動態等特征特性,推廣了以“壯苗、秋發、春穩、活熟”為主要內容的高產關鍵技術,創造了常規油菜實收單產4 203 kg/hm2的高產紀錄,涌現了一批單產超3 750 kg/hm2的高產田塊,近幾年又推廣了蘇油4號等雙低高產品種。二是直播油菜高產示范成功。早在20世紀80~90年代,蘇州市對油菜稻田套(直)播栽培進行了較大規模的試驗示范,并獲得成功經驗,單產達到2 250 kg/hm2,但因茬口條件限制等原因未能大面積推廣。近幾年來,通過對油菜機直播等輕簡栽培技術的試驗示范,探明了機直播油菜生育期短,總葉片少;個體生長量小,單株產量低;省工、節本、增效3大特征特性,立足“早苗、足苗、壯苗”,防止“漬害、草害、病蟲害”高產關鍵技術。三是油菜高產創建活動的示范作用。通過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強化培訓,抓點示范;專業服務,“五個統一”;技術展示,加強觀摩;檢查督促,考核獎勵,確保蘇州市油菜高產創建活動順利實施。2010~2014年分別在吳江市同里鎮和常熟市海虞鎮建設油菜萬畝(666.67 hm2)高產增效創建示范片,合計面積5 600 hm2。2012年吳江市同里鎮驗收單產3 720 kg/hm2,常熟市海虞鎮單產3 697.5 kg/hm2,分別達江蘇省A級標準。2013和2014年吳江市同里鎮驗收單產分別為3 961.5和4 041 kg/hm2,比該市大面積增1 267.5和1 348.5 kg/hm2,增幅分別為47.1%和50.1%,均獲江蘇省A級考核獎勵。
2.3 規模化程度高和機械化生產成功示范的優勢蘇州經濟的發展,有效促進了土地流轉,為示范推廣油菜輕簡栽培技術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據2013年蘇州市農委統計,蘇州市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面積66 895.4 hm2,占水稻種植面積的83.8%,其中66.7 hm2以上種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業龍頭企業占規模經營總面積的23.2%,33.4 hm2以上占38.1%,13.4 hm2以上占65.1%。隨規模經營發展,蘇州早在1999年就對油菜機械化進行了試驗研究。一是對不同收割機的示范篩選。從收獲作業方式,收割機的引進、改制,農機農藝技術配套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吸收了國內外先進的油菜機收技術,引進和改制了上海-50為驅動的4SQ-3.0S割曬機、DBS多功能背負式收割機,日本洋馬,新疆-2號、上海-ⅢU、桂林-3號等不同油菜收割機,單產2 250 kg/hm2以上的直播油菜和移栽油菜,都能進行收獲作業。二是農機農藝配套技術研究。根據油菜長勢長相,調整留茬高度、割幅寬度,控制工作量(喂食量)和作業速度,適當調低清選風扇的風速。農藝上,大力推廣直播油菜,減少相鄰枝叉交錯重疊。選用優質高產矮桿、成熟一致、抗倒性強的品種、掌握適宜的收獲時間,減少堵塞和落粒損失、脫不凈損失、夾帶損失、割臺損失,肯定了聯合收獲方式的優勢,提出了農機農藝配套的關鍵技術。2010年起,在吳江同里、相城望亭油菜高產示范方上,選用2BFQ-6型油菜精量聯合直播機試驗示范,獲得3 300 kg/hm2的高產,實現了油菜精量播種、開溝作畦、淺旋滅茬、施肥覆土等作業于一體,配套應用油菜機開溝、機收獲技術,充分發揮了油菜機械化生產省工、節本、高產、高效的優勢。
2.4 巨大的油脂加工和銷售能力優勢蘇州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生活質量提高快,開發優質菜籽油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金利油脂(蘇州)有限公司、吳江市運河食物油脂有限公司、張家港市華豐油脂有限公司、蘇州寶利來油脂有限公司和常熟市金成油脂有限公司,為江蘇省油菜籽臨儲收購委托加工企業[3]。2011年蘇州寶利來和常熟市金成油脂有限公司進入全國油菜籽收購加工百強企業[4]。一些大型企業,如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有限公司,榨油能力12 000 t/d,榨油規模和技術居世界前列[5],是中國名牌產品福臨門”系列食用油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福臨門”系列食用油,暢銷全國,并出口韓國、日本等。為確保優質原料供應,國家級龍頭企業金利油脂(蘇州)有限公司,分別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和貴州建立2.67萬hm2和0.67萬hm2油菜生產基地,“金利大家庭”加盟店目前已有300余家[6]。常熟市金成油脂有限公司生產的金成牌機榨菜籽油被評為綠色產品和蘇州市名牌產品。
3.1 政府引導,行政推動,財政扶持積極引導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組織通過“稻-麥”、“稻-油”輪作模式、合理品種布局、茬口布局,科學制定油菜生產發展目標、計劃任務和具體措施,對連片規模化種植油菜的大戶給予適當獎勵;開展油菜種植保險,將上規模的植油大戶納入保險范圍,從源頭上增強農戶抗風險的能力;增加油菜核心示范區基礎設施建設補貼,提高抵御自然災害能力;繼續實施保護價收購政策,及早發布油菜籽收購價格,進一步落實良種補貼政策,適當提高補貼標準,享受和糧食作物同等的油菜直補、農資綜合補貼,提高農民植油積極性;加大對油菜生產機械化的資金投入,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要向油菜生產機械傾斜,把油菜開溝、播種、收獲、烘干、秸稈還田等機械列為各級政府的購機補貼范圍[7],滿足申請植油大戶、專業合作組織的購機需要,推進油菜生產機械化進程;開展油菜機播、機收作業補貼,降低農機作業成本,鼓勵大戶試驗示范新技術;在油菜籽集中交易期間安排足夠的收購資金,充分發揮油菜籽臨儲收購委托加工企業主渠道的作用,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油菜籽。
3.2 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提高對發展油菜生產重要性的再認識以手工為主的傳統油菜栽培方式已不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要求,油菜生產要向輕簡化、規模化、集成化、標準化、機械化方向發展[8]。要充分發揮省、市油菜專家和各級農藝農機技術推廣部門的優勢,組織農技人員、農機手、植油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專業化服務組織等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技術培訓活動,培養和建設一支有知識、懂農技、懂機械、善經營、會管理的油菜科技示范隊伍。一是增加對發展油菜生產重要性的再認識。發展油菜生產,有利于輪作換茬,合理布局,改良土壤,促進飼料工業、養蜂業的發展。根系分泌的有機酸能溶解土壤中難溶解的磷素,提高磷的利用率。落葉、落花、收獲后的殘根、角殼和秸稈還田,能有效改善土壤團粒結構[9],增加有機質含量,培肥地力。菜籽餅是一種高蛋白質飼料資源,蛋白質含量高達35%~45%,還有粗脂肪、磷脂和多種維生素。油菜還是一種良好的蜜源作物。油菜開花期放養蜜蜂,每公頃可收蜂蜜25.5~75 kg,通過放蜂傳粉能提高油菜結角率和千粒重,增加產量10%左右[10]。二是加強對高產優質新品種栽培技術、機直播油菜高產栽培技術、油菜機械化收獲技術、油菜秸桿機械化還田技術的培訓,提高種植大戶對發展油菜生產機械化,可實現省工、節本、增效的認知度,調動農戶購買新機具的積極性。三是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宣傳媒體,通過印發宣傳材料、掛圖聲像、制作板報等形式,宣傳和展示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具。四是農業科技人員要深入基層、深入田頭,以油菜示范方為著力點,從機械播種、合理密植、補苗、施肥、病蟲草防治和機械收獲,進行全程跟蹤服務,提高技術到位率和普及率。在油菜關鍵生育階段,召開現場觀摩會,按照農機農藝要求和技術規范,現場演示、操作示范,交流磋商,促進油菜輕簡高效栽培技術和機械化生產技術的推廣應用。
3.3 農科教企聯合,攻關扼制油菜產業發展的瓶頸要集合農業、科研、院校和企業等方面的力量和資源,充分發揮各領域的長處,加強溝通交流,聯合科技攻關,促進恢復發展油菜生產。育種部門要在培育抗倒性、抗裂角強、抗除草劑、花期集中、株型緊湊、適于密植、耐遲播的早熟高產優質品種方面求突破;農業推廣部門要從稻麥油周年高產穩產上求突破。通過“稻-麥”、“稻-油”合理輪作,優化茬口布局、品種布局,研究適宜油菜機械化播種和收獲的茬口和栽培農藝,通過適宜的播種密度和后期生化制劑應用技術,提高上下角果成熟的一致性。農機部門要在機械研發和發展油菜機械化科技示范戶方面求突破。扶持引導植油大戶、農機大戶、農機專業合作組織購置油菜播種機、收割機等機械,培育油菜機播、機收作業市場,推進社會化服務[11]。通過跨區作業、訂單作業等方式,提高農機經營者的經濟效益,不斷提高大戶購買和使用油菜生產機械的積極性,促進油菜機直播、機收獲、秸稈還田等技術推廣應用。
油菜“機械直播+聯合收獲”模式是蘇州市種植大戶和家庭農場種植油菜生產的發展方向。要進一步加強農機農藝融合,在搞好現有直播機示范的基礎上,積極研究開發新型油菜直播機械,提高播種精度和均勻性,減少缺苗斷壟現象發生,著力解決機直播油菜全苗、壯苗、草害難題。要對現有油菜收獲機進一步熟化,降低損失率,提高機械適應性和兼用性,通過集成和熟化農機農藝配套技術,制定出適合蘇州市的機種機收油菜生產技術規范,為加快推進油菜生產輕簡化、機械化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3.4 發揮龍頭企業作用,開發優質食用油目前種植的雙低油菜品種,菜籽油芥酸含量一般都在5%以下,油酸含量高達60%~65%[1],僅次于橄欖油。從油脂組成來看,現在的菜籽油是一種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的食用植物油。在食品工業中菜籽油可加工成人造奶油、起酥油、色拉油等多種油脂制品[12],也可作為機械工業潤滑油、人造高級香料等。建立由政府牽頭,以企業為龍頭、基地為依托、市場為目標,育繁、生產、加工、銷售相銜接的油菜產業化聯合體,實現良種供應、優質栽培、保優收購、精細加工、品牌銷售等各環節的綜合配套,使油菜生產走上健康發展道路。近年來受國外進口油脂沖擊,農戶植油效益較低,要通過政策引導,在項目、資金、稅收等方面對從事優質油菜產業化開發的企業提供適當扶持,出臺相關優惠政策。一要依托本地油菜籽臨儲收購委托加工企業,延伸油菜產業鏈,加強油脂產品深度開發,創建優質菜籽油品牌,提高菜籽油價格,充分發揮企業在雙低油菜產業化、加工產品多元化和油菜產業綜合效益最大化的龍頭作用。通過區域布局,建立連片規模化優質油菜生產基地,推廣優質高產品種,機械化技術,降低成本、增加產量、提高品質,采用“企業+基地+農戶”和“企業+植油大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開展訂單種植。二要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建立流通中介組織,發展農民經紀人,擴大訂單收購覆蓋面,不斷提高油菜生產的組織化程度。按照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原則,完善企業、農戶相結合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從加工流通、產業化開發環節獲得利益,提高農戶植油積極性。三要扶持各種形式的產銷銜接活動,加大宣傳食用油健康知識力度,提高人們對國內優質菜籽油的認識,提升食用油脂供給安全與國民健康水平。四是收購部門要嚴格執行油菜籽托市收購政策,在油菜籽集中收購期間跟蹤監測,按質論價,遏止好壞不分、混雜存放的交易行為,防止損害農民利益的行為發生。
3.5 拓寬油菜產業發展空間,發揮“油菜花海”作用油菜適應性廣,是蘇州市唯一的冬季油料作物。生態農業、都市農業、美麗鄉村的興起,為優質油菜生產賦予了新的內涵,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發揮“油菜花海”這一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可促進休閑農業和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油菜生育期長,規模化連片種植,冬季和早春以綠色覆蓋大地,每年3~4月,油菜花金浪翻滾,蝶舞蜂飛,清香泌人,極具觀賞價值,此時正是踏青、旅游的好時節,油菜花在青油油的麥苗、綠蔥蔥的青草和枝繁葉茂多種樹葉襯托下,顯得分外妖嬈;走在油菜田邊,微風吹來,陣陣花香令人心曠神怡;連綿春雨中,水靈靈的油菜花,格外亮麗動人,呈現出煙雨江南特有的美景。勤勞的蜜蜂,煽動美麗的翅膀,穿梭在油菜花間,釀造著滋潤心田的油菜花蜂蜜。2008年以來,油菜花作為與園林、古村、太湖等相配套的旅游農業在蘇州各縣市區推廣。張家港市油菜花節以“相約常陰沙,共浴花海潮”為主題。內容豐富多彩,有金色花海迷宮探寶、花海美景攝影比賽、民俗文化廟會、浪漫情懷婚紗攝影、隨手涂鴉、兒童城堡樂翻天、動漫卡通秀、知青館游玩、燒烤等精心烹制的“旅游大餐”,充分發揮了“蘇南第一花海”品牌優勢;相城區陽澄湖生態休閑旅游度假區,在房前屋后、蟹池邊也種植油菜,與綠草、紅花交相輝映,“美人腿”和蓮花島上連片的油菜花,延伸出了美食之旅、戶外帳篷露營、放飛風箏、環島騎行等系列活動。相城區望亭鎮迎湖村以“太湖稻城、油菜花海”為主題,吸引海內外人士前來觀光旅游;吳江同里緊緊環繞“有機生活從同里開始”這一主題,以舞龍舞獅、打連廂、蕩河船、敲腰鼓、戲曲表演等帶有本土原汁原味特色的民俗表演歡迎八方來客,讓游客游有所樂、游有所值。油菜花節使餐飲、旅館、零售等服務業有了新的發展空間,為當地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推動油菜花節由“辦得熱鬧”向“辦出效益”轉變,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
[1] 冷鎖虎.江蘇油菜生產的現狀分析[R].江蘇省雙低油菜科技發展研討會,2006:29-33.
[2] 王漢中.中國油料產業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5,27(4):100-105.
[3] 2013年國家臨儲菜籽(油)委托企業名單[EB/OL].http:www.62499.cn/lookz.asp?id=118647.
[4] 市場調查:2011年全國油菜籽收購加工百強企業名單[EB/OL].www.oilworld.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7393.
[5]中糧東海糧油工業(張家港)有限公司簡介[EB/OL].www.eogi.com.cn/market/hangyekuiaxun.php.
[6] 金利油脂[EB/OL].http://www.jinli-oil.com/home.html.
[7] 宗錦耀.我國油菜生產機械化的發展現狀與對策[J].農機質量與監督,2008(3):5-8.
[8] 農業部.2012年油菜機械化生產技術指導意見[Z].2012.
[9] 金巧玲,鄭華萍,平剛.油菜全程機械化生產配套農藝技術研究與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2(2):100.
[10] 第二節 油菜在農業結構調整和生態農業中的作用[EB/OL].http://www.rjxj.com.cn/special/2011/21742.shtml.
[11] 農業部.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
[12] 各類植物油概覽[EB/OL].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SPZG199605038.htm.
Factors for Rape Planting Area Reduction in Economic Developed Area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WU Yu-zhen1, GU Ming-ke2, CHEN Lin-juan3et al
(1. Suzho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Suzhou, Jiangsu 215006; 2. Zhangjiagang Crop Cultivation Technology Guidance Station, Zhangjiagang, Jiangsu 215600; 3. Wujiang Region Crop Cultivation Technology Guidance Station, Wujiang, Jiangsu 215200)
Five main factors for rape planting area reduction in Suzhou Region were analyzed, as well as four 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rape production. Five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government guidance, financial support; increase awareness trai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 education and enterprises combination;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edible oil; broaden the development space of rape industry.
Rape; Planting area; Reducti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吳玉珍(1964- ),女,江蘇蘇州人,高級農藝師,從事油菜技術研究與推廣。
2014-11-19
S-9
A
0517-6611(2015)01-3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