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旭海,魯成樹,徐 鵑
(安徽師范大學國土資源與旅游學院,安徽蕪湖 241003)
?
農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
——基于在蕪湖市的調研
孫旭海,魯成樹*,徐 鵑
(安徽師范大學國土資源與旅游學院,安徽蕪湖 241003)
利用在蕪湖市4縣4區農村實地問卷調查所得的數據,通過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農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影響因素。結果表明:農民參與宅基地退出的意愿較高;而農民的性別、職業、主要家庭收入來源等個人及家庭特征,農民對宅基地政策的了解程度,能否自由出售宅基地、能否獲得大量的現金補償,能否獲得住房保障和就業保障,對老宅基地的念舊情懷等是影響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因素。據此提出推動農民退出宅基地的3點建議:加強基層工作人員對于宅基地退出政策的宣傳力度,制定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補償標準;建立合理的宅基地退出保障機制。
宅基地退出;農民意愿;影響因素;對策
人多地少、人地關系緊張是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國情,我國目前正處在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時期,建設用地占用與土地資源可供量的矛盾日益尖銳。然而我國農村宅基地面積超標、布局分散、宅基地閑置等粗放低效利用現象嚴重,《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全面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整治已經成為當前我國解決農村土地利用問題的一種普遍手段。但是在土地整治實施過程中,對于農村建設用地整治,特別是以宅基地退出為基礎的宅基地整治,仍然是一個重點和難點。
近年來,我國學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宅基地退出的驅動因素進行了分析。有些學者以農民工為研究主體,表明農民工退出農村宅基地的意愿主要受農業收入比重、宅基地產權認知、地區因素、經濟補償期望值、技能培訓狀況、家庭贍養人口狀況等因素的影響[1-2];有些學者是從地區經濟的發展程度探討宅基地退出的影響因素,認為政府財政投入和集體產權設置是影響宅基地退出的主導因素[3];而有些學者是以特定的區域背景如重慶戶籍制度改革、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實施和“宅基地換房”為基礎研究宅基地退出的影響因素,認為農民對農村宅基地退出政策的了解程度、是否支持農村宅基地退出改革、農民對參與退地收益的認知是影響宅基地退出的主要因素[4-7]。綜上可以看出,宅基地退出研究是當前土地相關學術研究的熱點,但是對于普遍農村地區的農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影響因素及對策的研究并不多,因此對其研究仍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1 研究區概況及數據來源蕪湖市地處安徽省東南部、長江中下游地區,土地總面積6 024.81 km2,2013年末全市總人口384.54萬,現轄4區和4縣,是安徽省副中心城市,是沿江重點開放城市,是長江流域區域中心和重要港口城市,是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核心城市,是南京都市圈成員城市以及“長三角城市群”成員城市,是合蕪蚌自主創新試驗區城市。為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自2013年以來,蕪湖市積極開展農村土使用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此次改革試點工作是對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探索。因此,以蕪湖市為調查區域,研究蕪湖市宅基地退出意愿、影響因素及對策對蕪湖市乃至我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義。而在我國經濟條件由貧窮向小康邁進的過程中,農民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可能由其自身因素如年齡、受教育程度等影響,也有可能受其宅基地的大小或者主要家庭經濟收來源及土地政策的影響,而面對宅基地退出,對大多數農民而言,哪些是影響宅基地退出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此次調研期望得到的主要結果?;谏鲜隹紤],依據蕪湖市區位條件、經濟發展狀況和“增減掛鉤”工作推進狀況等因素,2013年7~8月課題組對蕪湖市無為縣、蕪湖縣、南陵縣、繁昌縣、三山區、鏡湖區、鳩江區、弋江區4縣4區中各鄉鎮如孫村鎮、平鋪鎮、弋江鎮、石澗鎮、開城鎮、火龍崗鎮、沈巷鎮等鎮進行農村宅基地退出情況實地調研,調研人員為具有一定土地資源管理工作經驗和學術研究基礎的工作人員及研究生。調研方式為對農民進行訪談式問卷調研,在調研過程中,為了避免農民產生不符合實際的較高的受償意愿,由調查人員向農民說明該調研不會產生任何與受償金額有關的政策影響力,問卷質量較高。調研共發放問卷244份,收回244份,在對問卷進行整理篩選后,獲得有效問卷202份,問卷有效率達到82.38%,調查內容涉及農民的基本情況、農民宅基地基本情況、農民對宅基地退出政策的認知情況以及農民對宅基地退出的意愿情況等。
1.2 變量選擇及預期結合蕪湖市農村宅基地退出的具體情況,參照前人的研究成果[1-7],該研究把農民參與宅基地退出行為的可能影響因素歸結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并將各影響因素與因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預期,其中外部因素為農民的個體特征、家庭特征、宅基地資源稟賦特征、對宅基地政策認知4個方面;內部因素有農民對宅基地退出的希望與擔憂等。具體變量設定見表1。

表1 變量設定
注:“+”表示該影響因素與被解釋變量有正相關關系;“-”表示該影響因素與被解釋變量有負相關關系;“/”表示該影響因素與被解釋變量相關關系不確定。
1.3 模型選擇為了研究宅基地退出的影響因素,該研究以“農民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為因變量進行實證分析,該變量難以用連續數值表示,而是在答案為不愿意的時候用“0”表示,愿意的時候用“1”表示;且影響宅基地退出的因素變量大多也不是一個連續變量,一般只能用“是、否;非常了解,了解不多,不了解”等二元或多元選擇作為變量值。因此該研究采用適合分析離散型因變量的非線性概率模型Logistic模型,該模型采用的邏輯概率分布函數如下:
Pi=1/(1+e-z),其中z=α+β1x1+β2x2+…+βnxn
式中,n為自變量的數量;βn為回歸系數;α為常數項。
在統計分析過程中,把農民愿意退出宅基地的概率設為P(因變量Y=1),則農民不愿退出宅基地的概率為1-P(因變量Y=0),對P作Logistic變換,即將比數P/(1-P)取自然對數ln[P/(1-P)],得到概率函數與自變量之間的線性表達式如下:
ln[P/(1-P)]=α+β1x1+β2x2+…+βnxn
2.1 模型運行結果根據前文變量說明及模型選擇,利用SPSS17.0 統計分析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Logistic回歸,采用Wald值向后逐步回歸的數據處理方法,逐步剔除Wald值最小的的變量,最終得到分析結果,通過對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可知,愿意退出宅基地的有142戶,不愿退出的60戶,愿意退出的意愿率達到了70.30%,模型的Hosmer-Lemeshow擬合度為0.976,自由度為8,說明模型能很好地擬合觀測值;模型的Cox&SnellR2為0.508,NagelkerkeR2為0.722,模型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度較為顯著,模型通過統計檢驗。模型統計結果具體見表2。

表2 模型分析統計結果
注:*、**、***分別表示10%、5%、1%的顯著性水平。
2.2 宅基地退出的影響因素分析通過SPSS17.0 統計結果,分析影響農民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因素。由結果可知,需贍養的老人與小孩數量、宅基地數量和面積對農民退出宅基地意愿無顯著影響,這主要是由于我國目前正處于新型城鎮化時期,而蕪湖市在安徽省處于核心經濟地位,經濟發展較好,隨著國家政策信息等越來越透明化,農民對宅基地價值的認知越來越清晰,對于宅基地所能產生的經濟效益更加期待。在足夠的經濟利益引誘下,很多農民無論自己家宅基地的數量、類型等情況如何,他們都將愿意將自家的宅基地退出,一方面這將有助于閑置宅基地的退出,另一方面,這也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的宅基地退出審批程序,保證對宅基地退出用戶的監管力度,防止農民在利益刺激下非理性退出而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2.2.1農民的性別、職業、主要家庭收入來源等個人及家庭特征對農民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有顯著影響。農民的性別對宅基地退出具有負向影響,回歸系數為-2.409,說明男性更愿意退出宅基地;職業和主要家庭經濟收入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418、1.180,說明在城市從事非農工作以非農經濟收入為主的家庭更愿意退出宅基地,這主要是由于非農收入越高,在城市的生存能力就越強,脫離農村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也就越強。
2.2.2對宅基地政策的了解程度對農民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有負向影響?;貧w結果顯示,對宅基地政策了解程度的回歸系數為-0.878,農民對宅基地退出政策越了解,其退出宅基地的行為就越強烈;且不知道如何退出宅基地的回歸系數為-5.659,說明很大一部分人不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政府對于宅基地退出政策宣傳和引導力度不夠充足,農民對宅基地退出政策不了解,他們不知道“原來還可以退出宅基地”。
2.2.3能否自由出售宅基地,能否獲得大量的現金補償對農民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具有顯著影響?;貧w結果顯示,希望自由出售宅基地及房屋的回歸系數為10.159,希望現金補償的回歸系數為1.931,補償標準低不愿意退出的回歸系數為-2.096,說明很多農民希望通過宅基地獲得盡可能多的利益,首先由于他們更相信通過自己交易可以獲得更多的利潤,他們希望能夠自由出售宅基地;其次,他們希望獲得最直接的以現金為形式的補償,當補償力度不足時他們的退出意愿就不強烈[8]。
2.2.4能否獲得住房保障和就業保障對農民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具有顯著影響。就農民而言,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除了現金補償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們會考慮失去宅基地后的生存安全感。宅基地對農民而言,是安身立命的基礎,如果退出宅基地以后,生活仍有保障,退出宅基地的意愿就更強烈。表2回歸結果顯示,農民希望以宅基地換所在城市的安置房(超過面積部分按市價)、擔心城市就業沒有保障沒工作可以回農村、擔心城市生活成本高買不起住房的回歸系數分別為4.113、-2.600、-2.614,說明農民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的影響因素在于他們擔心退出宅基地以后的住房保障,就業保障以及生活保障等。
2.2.5對老宅基地的念舊情懷對農民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具有顯著影響?;貧w結果顯示,其他原因(如農村環境好、老宅住慣了等、不愿離開)的回歸系數為-1.431,宅基地是祖輩的財產的回歸系數是-2.119,它們對退出宅基地意愿均為負向影響,說明農民是否愿意退出宅基地還受自己對宅基地戀舊情懷的影響,當農民的孝心讓他們覺得父輩留下的老宅很重要時,他們一般就不會考慮退出宅基地的情況;而當他們認為農村的環境比城市好,覺得在老宅生活習慣了的情況下,他們也不是很愿意退出宅基地。
3.1 加強基層工作人員對于宅基地退出政策的宣傳力度調研結果表明,農民對宅基地政策的了解程度越低,越不愿退出宅基地。且有些房子是農民自己親手蓋起來的,農民對其具有強烈的情感,并認為農村環境好,或者把宅基地當成了一種祖輩遺留的財產,這樣退出宅基地的難度較大。因此,地方基層工作人員要加強對于宅基地退出政策的宣傳,這是溝通國家政策與農民之間最直接的橋梁,是讓農民了解國家政策動態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鶎庸ぷ魅藛T在對農民宣傳國家政策的時候,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宣傳到位,特別是針對以非農經濟為主的家庭,要給他們描繪美好藍圖,讓他們知道退出宅基地后生活的美好,讓他們產生對新生活的向往。
3.2 制定合理的宅基地退出補償標準調研結果表明,農民最希望得到現金補償,補償不到位,達不到農民的預期,農民將不愿意退出。但是,如果完全根據農民的意愿來設置宅基地退出補償標準也不切實際,這需要根據地方的經濟實力綜合考慮,合理設置補償標準,尋找既能夠讓農民滿意,又符合地方經濟實力的補償平衡點。
3.3 建立合理的宅基地退出保障機制調研結果表明,農民退出宅基地的意愿受他們對退出宅基地后的住房顧慮、養老顧慮以及就業顧慮的影響,當他們認為具有住房危機、養老危機的時候,他們將不愿退出宅基地。在調研中筆者了解到住房保障、養老保障以及就業保障是農民關心的核心問題,因此,必須加強宅基地退出保障機制的建設。為了保障宅基地順利進行,可以分幾條線采取不同的保障方式:首先對于年齡較大的老人,他們退出宅基地以后通常與子女共同居住,對這類人群可以以養老保障為主;其次,對于常年在外打工的農民而言,他們最擔憂的莫過于住房問題,對這類人群,主要以滿足他們的住房需求為主,給他們提供住房保障;而對于以農業經濟收入為主卻愿意退出宅基地的農民,在保障他們住房需求的基礎上,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是首要任務。雖然目前還沒有條件保證所有宅基地退出戶都有一個好的就業崗位,但是對于失業農民,政府應該采取政策鼓勵,促進他們就業。
[1] 張怡然,邱道持,李艷,等.農民工進城落戶與宅基地退出影響因素分析——基于重慶市開縣357份農民工的調查問卷[J].中國軟科學,2011(2):62-68.
[2] 胡銀根,張曼.農民工宅基地退出的補償意愿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武漢市城市圈的問卷調查[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13(4):90-95.
[3] 張秀智,丁銳.經濟欠發達與偏遠農村地區宅基地退出機制分析:案例研究[J].中國農村觀察,2009(3):23-29.
[4] 黃貽芳.農民參與宅基地退出的影響因素分析——以重慶市梁平縣為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13(3):36-41.
[5] 陳霄.農民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響因素——基于重慶市“兩翼”地區1012戶農民的實證分析[J].中國農村觀察,2012(3):26-36.
[6] 徐小峰,胡銀根,何安琪,等.基于Logistic模型的農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31):15542-15545.
[7] 魏鳳,于麗衛.農民宅基地換房意愿影響因素分析——基于天津市寶坻區8個鄉鎮24個自然村的調查[J].農業技術經濟,2011(12):79-86.
[8] 徐小峰.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區農村宅基地退出補償研究——以湖北省鄂州市為例[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2.
Research on Inten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Quittance— 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 Wuhu City
SUN Xu-hai, LU Cheng-shu*, XU Juan
(School of Land Resource and Tourism,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3)
The inten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quittance were analyzed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binary logistic model, based on the data of farmers surveyed in four county area of Wuhu.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will of the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land exit is higher; Sex, occupation, the source of farmer's main family income and other personal family characteristics, farmers' understanding for the rural policy, whether they can be free to sell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whether they can achieve a great deal of cash, whether they can achieve the housing and job security, and the complex feelings to the old rural residential land, they are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quittance. Finally thre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farmers to exit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grass-roots staff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for th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quittance policy, make reasonable land compensation standard, establish a reasonable safeguard mechanism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quittanc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quittance; Farmers willing; Influenc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安徽省國土資源廳軟科學研究資助項目(2013010)。
孫旭海(1989-),男,安徽黃山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地利用規劃與土地整治。*通訊作者,博士,副教授,從事土地利用規劃與土地整治研究。
2014-11-19
S 28
A
0517-6611(2015)01-2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