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紅,戴艷平
加強兩岸南海合作的若干思考
王國紅,戴艷平
加強兩岸南海合作,是我國維護國家主權和南海權益的重大戰略舉措。兩岸加強南海合作具有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推動兩岸實現和平發展和優化南海漁民生產環境的重大現實意義。兩岸對南海主權的共同認知、共同開發油氣資源以及民間學術層面交流日益深入是兩岸南海合作的基礎。兩岸應通過加強兩岸公眾的南海意識、建立兩岸南海合作統一協調機制、完善南海海洋法律制度等途徑共同維護中華民族的南海權益。
南海;兩岸合作;權益維護
南海是我國面積最大最深的海域。南海資源豐富,擁有漫長的海岸線、風光秀麗的海島資源、豐富的漁業資源、海洋生物資源、海洋礦產資源、海洋油氣資源和海水化學資源等。南海自然地理位置適于珊瑚繁殖,長期以來海底高臺上形成了眾多的珊瑚島,如西沙群島、東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等。南海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空間和資源基地。合理開發、切實保護南海海洋資源,已成為關系我國主權完整和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加強大陸與臺灣在南海的合作,是我國維護南海權益的重大戰略舉措。
臺灣位于中國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是中國通向太平洋的門戶。臺灣全省包括臺灣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64個島嶼,是中國東南海上屏障和重要門戶。臺灣歷來都對任何侵犯南海各島嶼的行為做堅決的斗爭,并積極采取了許多相關行動來維護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和海洋權益(如表1)。

表1 臺灣地區為維護南海主權而進行的斗爭活動簡述[1]

(續表)
近年來,南海問題爭端日益激烈,我國在南海的海洋權益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雖然兩岸暫時處于分治狀態,但兩岸維護南海主權的立場是一致的。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兩岸在和平發展的基礎上攜手合作,共同維護南海主權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一)加強兩岸合作,共同維護南海權益,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途徑
海洋不僅是大陸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資源,也是臺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維護南海海洋權益,加大對其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是關系我們整個中華民族未來的一個重要領域。南海周邊一些國家為了加強對南海資源的占有,不斷侵犯我國在南海的權益,有的國家還趁機利用我國兩岸之間的矛盾,加大對中華民族整個海洋權益的侵犯。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就對我國南海諸島提出主權要求[2]。近年來,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仍然通過多種形式侵犯我國南海權益。因此,加強兩岸合作,不僅可以共同維護我國的南海權益,還能不斷提升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二)加強南海合作是推動兩岸實現和平發展的重大舉措
歷史表明,只有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才能捍衛國家的領土和主權完整。一直以來,兩岸都在不斷加強政治上的互信合作。特別是2005年4月29日,國共兩黨簽署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奠定了兩岸交往的政治基礎。兩岸在政治上的互信合作將極大地推動兩岸在南海軍事、南海主權捍衛和南海資源開發上的合作。隨著合作的深入也將促進兩岸人們的交流和交往,進而擴展到兩岸在政治、經濟、社會、外交和軍事等方面的進一步合作,最終實現兩岸和平發展和中華民族的統一。
(三)加強兩岸合作,是優化南海漁民生產環境的重要手段
維護中華民族在南海的海洋權益,排除和減少兩岸漁民在南海海域作業的風險,促進南海漁業生產,是兩岸共同關注和關心的問題。近20年來,一些南海周邊國家對兩岸南海漁民的騷擾、抓扣和侵犯從未間斷,多達80多艘大陸漁船和近2000名漁民被無理抓扣,近10人被打死,數百人受傷[3]。2014年5月6日,大陸11名漁民又在南海遭武裝分子劫持[4]。近10多年來,臺灣地區的漁民生命安全也多次受到菲律賓的嚴重威脅(如表2)。這已嚴重影響到兩岸南海漁民的漁業生產、生活乃至生命財產安全。為此,加強兩岸南海漁業合作、優化南海漁民作業環境,這是兩岸的共同利益所在。

表2 11年來臺灣漁民遭菲律賓羈押射殺事件[5]
(一)兩岸對南海主權有共同認知基礎
縱觀史實資料和文獻,兩岸對南海的主權一貫都堅持“南海一直以來都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國對南海擁有一切主權。”因此,在涉及南海主權事宜上,大陸和臺灣當局都對其他國家侵犯中國南海主權的行為和方式表示嚴正的聲明和抗議,反映出兩岸對中國擁有南海主權的堅定立場。同時,兩岸在對南海政策上也持相同的認識。大陸強調對南海的政策是“主權歸我、擱置爭議、共同開發”,而臺灣當局對南海也主張“主權在我,共同開發”。兩岸在南海政策上的相對一致性,是兩岸開展南海合作的基礎。
(二)兩岸在關于南海合作問題上的民間交流日益深入
目前,兩岸在民間和專家層面關于南海問題的學術交流探討十分活躍,其中影響力較大的是臺灣政治大學和中國南海研究院的民間南海學術論壇。海峽兩岸南海問題民間學術論壇自2002年創立以來,中國南海研究院與臺灣政治大學國際關系研究中心分別作為兩岸牽頭單位,已在瓊臺兩地輪流主辦了多屆學術研討會(如表3)。研討會的舉辦為兩岸南海問題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兩岸就南海問題的探究不斷深入,探究的層面不斷擴展,探究的問題緊跟南海局勢的變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表3 歷屆海峽兩岸南海問題學術研討會簡況
舉辦海峽兩岸南海問題學術研討會,大大促進了兩岸在南海合作問題上的探索。如第十屆海峽兩岸南海問題學術研討會就達成了六項共識。在南海合作探究上涉及科學考察、海洋環境保護、油氣資源開發、海上污染處理、海上搜救、漁業資源養護、急難救助、航道安全維護等方面(如表4)。

表4 第十屆海峽兩岸南海問題學術研討會六項共識[6]

(續表)
(三)兩岸在南海共同開發油氣、保護漁業資源等方面已有良好合作
臺灣地區扼守的太平島是南沙最大的島嶼,占據南沙的核心地位,并且島上常年有淡水,可以作為油氣資源開發的重要后勤基地[7]。兩岸在海洋油氣勘探上的合作是兩岸合作比較早的領域。自1996年開始,中海油和臺灣“中油”就不斷地進行合作,地域涉及到珠江口臺南盆地與潮汕凹陷區、臺灣海峽中線附近、南日島盆地等地。2011年,臺灣中油公司在南沙太平島附近海域申請了13.8萬平方公里新礦區,目前已獲臺灣當局批準[7]。這兩家公司在海洋石油方面的合作,將推動兩岸在南海其他方面的合作。此外,兩岸在保護和開發漁業資源方面,已相繼簽訂了一些意向書,如《兩岸共同制定臺灣海峽漁業資源養護方案意向書》《海峽兩岸海洋與漁業學術交流與合作意向書》《推動海峽兩岸漁事糾紛調解備忘錄》等,這大大加快了兩岸漁業合作的步伐,也為兩岸的南海各項合作奠定了基礎。
(一)加大宣傳力度,強化兩岸公眾的南海意識
南海戰略性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資源對兩岸均有著巨大的影響力。提高中華民族的南海海洋意識,使兩岸公眾都能清醒的認識到南海不僅關系到民族的前途、命運和利益,也是維系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一個重大問題。一個民族的海洋意識是一個系統的概念體系,包括海洋主權意識、海洋資源意識、海洋可持續發展意識、海洋科技文化意識和海洋法律意識等方面。南海主權是中國主權的重要組成部份,不僅包括領土主權、領海主權還包括海域管轄權和海洋權益。因此,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宣傳南海,增強兩岸公眾的南海海洋意識,扭轉長期以來形成的“重陸輕海”的傳統觀念,形成海峽兩岸全民關注南海的氛圍。
(二)建立兩岸南海合作的統一協調機制
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東南亞國家如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就開始侵占我國南海島嶼,至今已有150多萬平方公里的海域被這些國家強占。雖然兩岸對侵占行為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制,但如果兩岸能建立統一的南海權益維護協調機制,加強南海維權合作,將大大改善南海維權現狀。在大陸方面,管理海洋事務的部門有海洋、海警、海事、漁業等部門,臺灣則有“海巡署”“漁業署”“環保署”等部門,兩岸可以先從海上執法、海洋環境保護、打擊海上犯罪等領域進行合作。目前,兩岸的海上執法部門合作正在向溝通和互信方面發展,已建立了海事—海巡、海監—海巡、公安—海巡等幾條熱線聯系渠道。但兩岸的執法合作,當前還只限于信息溝通以及個案處理層面,還沒有形成制度化或者是常規化的執法合作。因此,兩岸應全面梳理各自的涉海部門,深化合作和交流,并逐步建立統一的南海權益維護協調機制。在此基礎上兩岸可以不斷加強海洋科學研究、海洋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的合作,進而拓展到涉海的海洋服務合作、海上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海難搜救等各個方面。
(三)完善兩岸南海海洋法律制度,依法維護南海海洋權益
長期以來,兩岸在海洋制度建設上做了許多工作,為維護海洋權益,建立海洋開發秩序、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如表5、6)。為了適應國際海洋新秩序,維護南海海洋權益,根據國際海洋新制度和新形勢,兩岸必須不斷健全南海海洋法律制度體系。目前兩岸的海洋基本法、專屬經濟區法和大陸架法以及領海及毗連區法不健全,讓一些國家鉆了空子,明目張膽地侵占我國南海的島嶼和海域。同時,兩岸的海岸帶管理法、海島管理法等專項法律法規仍為立法空白,南海綜合協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太少,大多集中在利用公海資源的國際海洋條約和協議,導致與鄰國出現爭端時沒有自己的法律依據。為此,兩岸需抓緊制定和完善南海海洋立法,切實依法維護好南海海洋權益。除此之外,從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出發,還應加強兩岸在南海的海上執法力度,大力加強執法隊伍建設,使執法部門裝備現代化,全面提高執法效率,共同有效維護中華民族的南海權益。

表5 臺灣地區在海洋方面的主要政策和文件[8]

表6 大陸在海洋方面的主要法律法規[8]
[1]郭文路,黃碩琳.南海爭端與南海漁業資源區域合作管理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2]黃俊凌.20世紀50年代臺灣當局維護南沙群島主權的斗爭[EB/OL].http://www.hprc.org.cn/gsyj/w js/xzgw j/ 201303/t20130311_212879.htm l,2013-03-11.
[3]陳光文.加強海上執法力量有助于維護海洋權益[EB/ OL].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67_42067. htm l,2012-05-17.
[4]11名中國漁民在南海遭武裝分子劫持[EB/OL].http:// news.china.com/focus/zgnanhai/11153641/20140507/ 18488669.htm l,2014-05-07.
[5]臺灣漁船遭菲律賓公務船槍擊[EB/OL].http://tw. people.com.cn/GB/26741/363754/index.htm l,2013-05-09.
[6]第十屆海峽兩岸南海問題學術研討會達成六項共識[EB/ OL].http://www.hntzb.org.cn/szyw/07/62224.shtm l,2012-07-16.
[7]康拜英.關于海南開發南海油氣資源的若干問題與建議[J].新東方,2012,(5).
[8]李明杰.臺灣地區海洋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索原]
王國紅,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教授,法學博士;戴艷平,廣西大學商學院博士生,廣西南寧530007
D675.8
A
1004-4434(2015)09-0048-05
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我國漁民南海生產的激勵與保障政策研究”(13BZZ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