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燁 仰宗堯
(西安文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試論自媒體時代校園媒的發展
張 燁 仰宗堯
(西安文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5)
從小處著眼,先師生之憂而憂,后師生之樂而樂。將校媒的各單位進行集團化整合,根據各自特點,優化資源配置,共享合作成果。讓干事們不僅能在校媒單位里學到知識、鍛煉才能,還能獲得家一般的溫暖。讓他們在緊湊的工作狀態和輕松的氛圍中,發揮創新思維,為校媒單位加入新的“企業”文化。
校媒;競爭;管理;發展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大學生對于信息是越來越敏感同時也越來越不敏感。這話聽起來有點矛盾,實則不然。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說絕大多數起碼有一部分中國人是本著這個處事原則的。而大學生,知識程度不低,對于哪些信息與自己切身相關,更是“狗鼻子”一個靈。而如今的校媒單位,廣播站還好點,包括報紙、雜志,基本上周期都是上十天半月甚至更久的。這就導致了當平面刊物發到同學們手中時,信息已經過期了。長此以往,師生對于校媒的關注程度,自然會越來越降低。那么,在信息大爆炸時代競爭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如何管理校媒單位,又如何發展校媒單位呢?
在信息爆炸式產生的今天,廣播、影視、互聯網,每一樣都能讓師生迅速地了解或搜索到其需要的資訊,那校媒,如何在這殘酷的局面下求發展呢?
(一)從小處著眼,先師生之憂而憂,后師生之樂而樂
然而,同學們不知曉怎么辦。此時此刻,廣播站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及時廣播活動時間和舉辦地點,簡單介紹一下活動流程或內容,吸引師生去關注。很快要考研考四六級了,對去年考研高手和四六級高分獲得者進行采訪,與同學們分享他們的學習心得……從小處著眼,先師生之憂而憂,后師生之樂而樂。校媒一心為師生,自然能得到廣大師生的認同和支持。
(二)校媒單位集團化,優化資源配置,共享合作成果
西方發達國家在100多年前就走上了“集團化”之路——報業托拉斯。作為一個大學,基本上不止一個校媒單位,報社、雜志社、廣播站、甚至有的大學還有電視臺。如果校媒單位各自為政,甚至因為搶新聞或其他資源產生惡性競爭,不但不利于校媒單位的整體發展,甚至會給師生留下不良印象,失去對所有校媒單位的信任,委實得不償失。在這里,就必須協調好各校媒單位的職責和范圍,取長補短,互幫互助,共同發展。以大學校報而言,每期報道院內重大新聞、學生活動,而廣播站則利用其實效優勢,緊湊安排節目。報道最近的國內外新聞、趣聞及校園新聞,以及與師生們的學習、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關的信息和資訊,都在校媒的報道里面,讓他們的視覺、聽覺,都在校媒的覆蓋范圍之內。將校媒的各單位進行集團化整合,根據各自特點,優化資源配置,共享合作成果。
(三)于公,做企業;于私,做家庭
大學生選擇了校媒這個單位作為他(她)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那校媒能給他們什么?這,想必是所有校媒負責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于公,要讓新干事盡可能得到鍛煉自己、提高能力的機會。那如何讓新干事得到鍛煉、提高能力?首先,想要讓干事們在學校就領悟到工作的精髓或者說是養成上班時的工作狀態,必須建立較為完善的組織結構和嚴謹的規章制度。然而,無論校媒單位成立時間長短,都不能說其組織結構、規章制度已盡善盡美,讓新干事們熟悉校媒單位的組織結構、規章制度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甚至可以根據發展的需要新建部門,使得其管理素質和責任心得到提高。再者,校媒單位還可以定期提供各種與校媒業務相關的培訓,讓干事們走出校媒,就可以很自信地告訴別人:我是一名校媒人,我可以采寫,懂得排版,能編輯報紙,播音也不錯……
于私,將校媒單位打造成一個學生在大學里的家。首先,要在平時工作中營造良好的氣氛,花時間去了解干事,這里就體現在部長們能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干事們的名字。其次,要平等地與干事們交流,用實際行動來傳遞部長的思想。努力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培養積極分子。然后,要在生活和學習等與工作無關的方面主動關心干事,比如說在QQ郵箱上設置一個好友生日提醒,在干事生日前發一張賀卡。即環保實用,又溫暖人心。再者,要將工作中的注意事項提前給干事們打預防針,在其受到委屈和挫折時耐心開導。最后,要賞罰分明,以身作則。讓干事們不僅能在校媒單位里學到知識、鍛煉才能,還能獲得家一般的溫暖。讓他們在緊湊的工作狀態和輕松的氛圍中,發揮創新思維,為校媒單位加入新的“企業”文化。
了解了自己的職責和特點以后,就要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為自己定好位后,就要按照自己的特點出擊了。
其一,作為校媒,大多數由團委甚至黨總支直接管理,咱們中國的傳媒業模式為:政黨倡導、政策調控、經濟扶持、內部整合。校媒報紙也同樣受到諸多限制,沒辦法按照商業報紙的運作方法來安排日常和對外工作。但是,事情也不是絕對的,學會變通,及時進行適當的結構性調整和體制的重構,認真仔細學習其他校媒單位和商業報紙的優點,在滿足黨總支和團委的要求的前提下,發展校媒。
其二,所有的校媒單位都面臨著差不多相同的窘境,但各自又有各自的解決方法,那加強各校校媒單位的溝通與合作,互相取經,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俗話說得好,三個臭皮匠,還頂個諸葛亮呢!眾人拾柴火焰高,相信通過溝通交流,是絕對有所收獲的。
其三,當校媒的業務相對成熟后,嘗試做真正的企業。或許有人會疑問,校媒能做什么企業?國家對報紙雜志這些宣傳管理可是極其嚴格的。要知道,現在的校媒單位隨著發展組織結構越來越全面,有負責文字工作的、有負責攝影攝像工作的、有負責排版工作的、有負責網站管理的、有負責后勤管理工作的……這樣具有各種類型人才的團隊,能組建什么企業?顯而易見!其次,這里所說的組建企業并非要極其龐大、極其復雜的公司,只要有一個小工作室,先承接一些小業務,慢慢摸索,多與真實的社會打交道,多多了解社會上的各種規則,就是為未來自主創業積累經驗……
[1] 昝廷全.中國傳媒經濟[M].科學出版社.
[2] 郎勁松.韓國傳媒體制創新[M].南方日報出版社.
G206
A
1674-8883(2015)14-0036-01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課題成果,項目編號:SGH140796
張燁,西安文理學院校報編輯部助理編輯。仰宗堯,西安文理學院大學生記者團學生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