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淺議電視專題節目的策略與創新
李紅梅
(河南藝術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我們處于一個不斷發展的時代,隨著數字電視進入到千家萬戶,人們的文化生活得到了質的提高,所以人們對于電視專題節目的期待也變得越來越高,各大電視節目為了保證自己節目的競爭力就要不斷地對專題電視節目進行創新,筆者根植于自身的經驗,將電視節目策劃創新的方式以及方法進行闡述,總結出了一些自己的創新方法,希望對后來的研究者能有些益處。
電視專題節目;策劃;創新
這是一個發展迅速的時代,在電視節目中,專題電視節目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愛。一般來說,電視專題節目有一個特定的主題,并且圍繞這個主題進行全面的研究和報道。又因為電視節目有的生活氣息比較濃厚,從而受到了很多白百姓的喜愛。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視節目的更新換代不斷加快,想要滿足觀眾挑剔的胃口就要讓專題電視節目不斷創新,并提出相應的策略和自己的一些拙見。首先我們應該研究一下,電視專題的策劃和創新之間的關系,進而做深一步地了解。
第一,電視節目的創新是需要通過策劃來進行的。也就是說電視節目的創新是要經過策劃來達到最終目的的。因為作為品質上乘的電視專題節目,我們的策劃以及創新團隊可以為其帶來強大的吸引力。創新只有建立在縝密的策劃基礎上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如果僅僅只有創新,沒有一系列的策劃,有些節目只能是曇花一現,沒有長久的生命力。
第二,因為以往的傳統專題電視節目形式已經不能滿足觀眾的胃口,隨著越來越多的新奇元素的加入。人們對于創意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說明,我們的觀眾對于傳統的專題電視節目的已經厭煩,需要一些新的創意思路為其打開新的方向,所以說,我們的專題電視節目要進行創新,并在策劃的基礎上進行有理由的創新,具體來說,我們的電視專題節目要有巧妙的構思,并且有著令人驚艷的創新點,這樣才能將一些比較奇特的創新思路集中到一檔電視專題節目中去。
第三,精巧的策劃是有利于創新意識的形成,針對社會新聞和時事新聞的電視專題節目,策劃團隊一定要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進行描述,更加要做到有針對性的進行研究。
第一,要具有方向性。電視專題節目在策劃上主要應該取材于生活,這樣才能更加符合百姓的審美以及口味。所以在電視專題節目的創新上應該有著明確的方向性。要代表著一些社會熱點問題,這樣的策劃才能夠深入人心,才可以有極高的收視率。尤其是在各大衛視競爭激烈的當下,在題材的選擇上很容易造成雷同,所以我們的節目策劃團隊在專題電視節目的方向上更要進行嚴格的把關。基于以上原因,我們的策劃團隊中的人員要具有很好的職業策劃能力,還有有著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同時,我們還要知道,因為在制作電視節目的時候是有著限制性的。所以,我們的編導還要注重一點,那就是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進行社會現狀的再現,但是我們也要注重一些有意義的輿論導向。所以,在編導策劃以及創新的時候就要注重節目的內容方向性,要引起觀眾的思考,可以和觀眾產生一些共鳴。這就意味著,我們的電視節目的策劃團隊,要在電視節目的方向性上有著很重要的考究。
第二,注重生動性的傳達。眾所周知,專題節目的報道以及新聞報道是兩個概念,所以在專題節目中就要凸顯出節目的生動性。舉一個具體的例子,專題故事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來講述,可以真實地再現整個事件。并可以利用一些技巧,如埋藏伏筆、內容緊湊、用情感打動觀眾,從而引起人們情感上的一致。另外,我們知道,專題片的形式有著很多種形式,我們要在制作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創新意識,因為只有趣味性才能讓我們感受到很好的樂趣。
第三,注重藝術性的營造。可以說,電視節目的藝術性是與生俱來的。觀眾們也是要通過專題性電視節目來進行一種視聽感受。從畫面感和聽覺感來找到藝術性的存在。在畫面感中,我們的策劃團隊在創新的過程中要注重畫面時代感的呈現。并將解說詞和畫面進行相互融合以及補充,兩個方面要始終進行主題的闡述,這樣的話,觀眾才會在明白一個優質的專題節目要表達的深意。另外,我們要將解說詞和音樂很完好地結合起來,因為只有音樂的融入,整個電視節目的氣氛才會達到最好。所以說,成功的電視專題節目的打造是要將解說詞、畫面以及音樂完好地融合在一起,這樣的基礎上才能進行策略的創新,才可以將真實的社會場景展現給所有百姓。
第一,要準確定位專題節目的受眾人群。應該說,我們在策劃以及創新之前要注重電視受眾人群的確立。在策劃之前要做好調查研究,要注重對受眾人群的細化,主要做到他們年齡、性別、文化層次的區分。這樣才能達到符合各種人的口味,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因為做了詳細的目標分析,才能根據不同的人們的口味找到靈感進行創新以及策劃。例如,央視7頻道的《每日農經》節目,受眾人群很有針對性。這檔電視專題節目有著固定的電視人群,主要是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民,在這個電視專題節目中對他們進行一些農業科技的培訓以及知識的推廣。所以可以提高我們農民的科學素質,這樣的節目有著很強的實用性,以及目標人群的針對性,算是比較成功的一檔專題性電視節目。
第二,要優化結構編排,合理選題。簡單地說,就是在創新的時候注重結構的合理性,因為編排的順序也會影響節目的效果。也就是說,同樣的一檔節目,你的構思以及先后的出場順序的不同都會導致節目的效果有所不同。也就是說,一個電視節目選題的結構是和整個節目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系的。這些都是可以左右觀眾們是否收看節目的關鍵。這就是說,我們的策劃人員就是要不斷地將現實生活中的氣息融入節目中去,善于捕捉人們樂于欣賞的東西,找到編排的創新點在哪里,這樣才能夠很好地進行創新策略。所以,我們的創意以及策劃團隊要及時地找好選題,進行積極的編排,才是創新的根本所在。
第三,注重專題電視節目新聞價值的深度挖掘。可以說,在傳統的專題節目中很多價值被忽略,因為僅僅憑記錄過程難以表達清楚事情的全部。所以,我們的策劃團隊就要不斷地找到專題節目主題背后的價值所在。例如,中央電視臺第十二頻道所播放的《普法欄目劇》主要展現了一個個真實的法律事件,這些事件背后有著豐富的法律意義,再加上策劃創意團隊將其打造成一些故事,并展現給大家,使得大家比較感興趣。但是深究其原因,很多電視專題故事的報道在之前的新聞報道中出現,這就是很好地挖掘了每一個新聞事件背后的價值,才能創新出獨具特色的專題片效果。
第四,準確把握播出時機。也即是說,我們的電視專題節目的時限性,千萬不要將一些熱點節目過慢地播放,這樣的電視節目會失去它應有的新聞價值以及收視率。所以,專題節目的播放要及時,要引起社會的共鳴。一般來說,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節目以及《東方時空》節目就是最好的例證。因為這些節目可以很好地把我時下的熱點,并具有很豐富的專題性內涵。再加上一些話題性新聞是百姓們所關注的生活熱點。所以成就了他們的專題片電視節目霸主的地位。另外,我們還要對采訪時機、采訪技巧、采訪對象的選擇和采訪內容是否符合時代氣息進行把關,找準時機進行采訪,每一次采訪的內容都要符合受眾需求等等,從而實現電視專題節目播出的最佳收視效果。使得我們的專題電視節目進行更好的創新。
第五,不斷地將電視專題類節目的文化品位進行提升。我們知道,電視節目要是太過于完美就會脫離群眾。所以我們在策劃創新的時候不能脫離實際,好高騖遠,努力地追求假大空。要總結專題類節目的特性和娛樂性節目有著很大的區別,不能一味守成和模仿國外的好節目。因為由于模仿帶來的效果以及收視率只能是曇花一現。要想將專題類節目很好地發展下去,就要長久地將一些主旋律的經濟政治以及文化方面的因素加入進去。這樣才是主動提高節目的文化品位的方式以及方法。
第六,重視創新型人才的找尋。在策劃創新團隊中,一定要注重人才以及精英的找尋,要從人才的創意中找到專題類電視節目的發展路徑。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吸收一些其他行業里創新佼佼者的意見建議,也就是吸收其他行業的人才進策劃團隊。這樣才能使得我們的電視專題節目的創作永遠處于創新的狀態。
第七,電視專題節目的內容要不斷地創新。縱觀我們國家的各大衛視頻道,其中的專題節目有很多是新聞節目的跟蹤報道,電視臺的專題部門,所做的專題報道在一定程度上引導著民眾的輿論,社會安定與否,民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專題電視節目的創新性的重要來源不單單是精密的策劃,更加要建立在眾多渠道來源的基礎之上,要建立在信息暢通的狀態下。并且,我們在創新的時候要更新一些形式,在策劃的過程中,注重人物訪談、熱點跟蹤、經濟現象探索、社會教育、眾多題材的紀錄片制作,因為這些都可以作為專題片的創新引用材料。
第八,電視專題節目形式需要創新。也就是說,我們的專題電視節目要深入人民群眾,要有生活的根基,要注重對大眾的吸引,否則電視專題節目就會失去成長的土壤。一般來說,我們的電視專題節目可以從以下三種形式得到創新:第一,就是要具有自身的風格以及特色,這種創新可以從主持人以及選材兩個方面進行。第二,就是要轉變傳統的播出形式,要使得播出形式更加的新穎。第三,就是要積極和其他電視臺的專題電視節目做一個結合,重視其他專題電視節目的優點以及缺點,然后和自己的真實情況相結合,將自己的電視專題節目打造的具有特色。可以說,在這幾種電視節目的創新節目中,第一種電視節目的創新是最不容易的。因為創新點的形成以及風格的塑造在短時間內是很不容易形成的,這就需要我們的專業人員在專題事件的形成過程中有著堅毅的精神。應該依據由簡單到復雜、由容易到困難、由引入到自己創新這樣一個過程。另外,我們的電視節目不論是針對什么樣的受眾群,都應該知道我們的節目要有自己的風格才能在競爭激烈的電視節目中站住腳。又因為收視群體有不同的收視標準,我們在創新策略應用的同時也要考慮到人們的心理接受能力。
第九,報道視角需要創新。視角的創新可以說是電視專題節目運行策略以及創新的關鍵。對于節目的創新,我們的電視人應該有著足夠的包容心理,要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因為每一個創新,只要是出自于實踐就會變得有價值。在此,對于視角的選擇千萬不要去模仿他人的做法,這樣會擾亂創新工作者的思考思維,使得我們進一步的創新工作很難進行。使自身的創新工作無所適從,不知創新的方向在哪里。同時,又有的電視工作者認為,電視專題節目是不能有很大范圍的創新,因為上級指派下來的新聞任務有著命令的色彩,我們不能在實際的操作中有著大范圍的創新,這些道理看起來是符合實際的,但是缺不利于我們專題電視節目的長遠發展。所以,我們的電視工作者一定不要在創新的時候畏首畏尾,要堅定自己的創新視角,并不斷地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及科技手段,并從真實的生活中找到創作的源泉,這樣就算是指派的任務,也會有全新的思考視角,從而體現出豐富的新聞價值。最后,我們的電視工作者在專題電視節目創新的過程中要將自己的報道視角擴大化,要將自己的視角放在公眾視角下,并不斷地運用公眾語言,進而才能更加貼近公眾的生活,讓百姓讀得懂我們的作品,我們的作品才會展現出光芒。
創新是我們電視工作者始終要具有的高貴品質,在專題電視節目中,我們只有創新才能始終保證專題電視節目的生命力以及活力。又因為節目的策劃以及創新在一定程度上來講是相互扶持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的。這樣看來,我們的電視專題節目的創新性就要有著原則性的指引。在遵照原則的基礎上還要準確定位受眾人群,進行合理選題,進而深度挖掘專題內容,再適當地把握實際播出時間,進一步為電視專題節目增加價值的籌碼,并主動提升文化品位,這才是電視專題節目的策略與創新的新起點和新航向。
[1] 趙衛.電視專題節目制作編輯特點探討[J].中國傳媒科技,2012(10).
[2] 周洋文.關于電視專題節目創作的一些思考[J].視聽縱橫,2013(01).
[3] 鮑爽.新時期電視新聞工作者必備素質[J].新聞窗,2011(03).
[4] 陳璐.淺談電視節目策劃與造勢[J].新聞傳播,2012(06).
[5] 王悅榮.淺談電視節目策劃人能力的培養[J].新聞傳播,2013(07).
G222.3
A
1674-8883(2015)14-0059-02
李紅梅(1969—),女,安徽阜陽人,研究方向:電視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