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凡
(華中師范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解讀《爸爸去哪兒》
孫雪凡
(華中師范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作為2013年收視率最高與最受好評的親子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及其參與者成為媒體與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以《爸爸去哪兒》第九期節目為主體,解讀《爸爸去哪兒》的節目特征,為當下親子真人秀節目提供思考。
爸爸去哪兒;節目形式;真人秀
去年10月,湖南衛視的一檔明星親子互動節目《爸爸去哪兒》一經推出,迅速搶占了各大媒體的首頁,微博、微信、空間,隨處可見和節目相關的信息,參加節目的各大明星的知名度和關注度也大幅提高,《爸爸去哪兒》的節目收視率每期都保持全國第一的好成績,甚至是2013年度綜藝節目收視率最高的一檔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不僅創下收視佳績,還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到目前為止來自官方或普通大眾的負面評價幾乎沒有。這是我國電視娛樂節目的進步,是節目內容、形式以及價值倡導方面的改善。
(一)節目簡介
《爸爸去哪兒》是湖南衛視從韓國MBC電視臺引進的親子戶外真人秀節目,智理參考自MBC電視臺節目《爸爸!我們去哪兒》,由《變形計》制作人謝滌葵及其團隊和《我是歌手》制作人洪濤及其團隊聯合打造。節目中,五位明星爸爸在72小時的戶外體驗中,單獨照顧子女的飲食起居,共同完成節目組設置的一系列任務。
(二)節目創新
《爸爸去哪兒》的節目版權和模式是湖南衛視從韓國MBC電視臺購買和學習過來的,但對于中國觀眾來說,這是一檔全新的電視娛樂節目,無論是節目內容,還是節目形式,甚至是節目所倡導的價值理念,都讓中國觀眾眼前一亮。下面通過具體分析第九期來解讀這檔火爆的節目。
(一)預熱開頭
《爸爸去哪兒》每期節目在最開始會有一段正式出發前的日常小片段,如第九期是安排五組爸爸孩子去湖南旅行。
節目以展現五組家長孩子出發前吃早餐的場景開頭,將截取的五個孩子家長之間不同的互動串聯在一起,同時每展現一組家長孩子互動時,穿插了爸爸的心路采訪,爸爸們都感覺和之前幾次旅行相比,自己和孩子的相處進了一步,此外照顧孩子的水平有了提高。
以這種人物內心采訪開頭,不僅兼顧了爸爸們和電視機前的觀眾對之前的旅行回憶,還能傳達出節目想表達的那種爸爸和孩子在旅行中共同成長的意圖。這種將現在孩子的狀態和之前對比的采訪,能給觀眾一種收看連續的感覺,符合綜藝節目的連貫性。
(二)節目特色
《爸爸去哪兒》這檔節目,可謂是將節目定位中的“互動”這一元素表現到了極致,下面我想從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1)孩子與孩子之間。整個節目中很多地方展現了孩子之間的互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節目組并沒有從一開始就刻意剪輯出每一次旅行或者做任務的時候,孩子之間都是一種相處融洽、謙遜禮讓的畫面,給觀眾制造一種孩子們彼此團結合作,迅速適應新的小伙伴的假象,相反的,最終呈現的節目中,我們看到的是孩子們從怯于同新的孩子相處、不愿分享、對家長的過度依賴的一面,逐漸成長為善于擔當、學會合作、能學著離開家長獨自做任務的“小大人”。在第九期節目中,有一個任務是“捉泥鰍”,其中一個片段是,在爸爸們忙著捉泥鰍的時候,由于任務場地都是泥濘地,容易讓人陷進去出不來,天天、石頭、Cindy嘗試用稻草鋪路,一邊幫忙的kimi對著鏡頭稱這是“小孩公路”。隨后有一個畫面是kimi、Angela、Cindy都陷進了泥濘里,在河邊清洗的時候,Cindy主動幫kimi洗去腳上的泥巴,還幫Angela整理好發箍。從這兩個片段,我們不難看出,幾個孩子從第一期節目一步都離不開家長,不愿和其他孩子玩耍相處,到現在逐漸培養出一種合作精神,學會為他人著想,學會幫助其他小伙伴,和小伙伴們合作完成一件事。這些鏡頭的展示,可以給電視機前觀看的小朋友和家長一定的帶動啟示作用。
(2)爸爸與爸爸之間。在這檔節目中,我們不僅能看見孩子之間互動,還能看見爸爸之間的互動。在這些互動中,除了日常互相打趣開玩笑,我們可以看到,大人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在第九期中,新爸爸和孩子們午休結束后,林志穎和王岳倫同行,因為交換爸爸的任務中,林志穎和Cindy一組,王岳倫和石頭一組,兩人在路上交流起了育女心經,都談到帶女孩子和帶男孩子完全不一樣,不能用強硬的態度,要柔和。在隨后的任務“做南瓜餅”中,郭濤主動提出和張亮合作,這些合作交流鏡頭都展現出明星父母平凡的一面,滿足觀眾對屏幕中的人物打探的一種心理,同時拉近明星和觀眾之間的距離。
(3)爸爸與孩子之間。這一互動貫穿了整檔節目,并且也是這檔節目的核心——親子互動。每一期節目中,爸爸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合作互動的畫面很多,而這次選取第九期則是因為這次的主題是“交換爸爸”,將爸爸和孩子的搭配打亂重新配對,完成任務和旅行。在這次配對中,最明顯的一對是郭濤和kimi的合作。一個是北方的糙漢子,一個是來自南方細膩的孩子,兩個人的組合是這期最大的亮點,可以看到kimi一開始宣布和郭濤合作的時候滿臉的不情愿,在車上對于郭濤的搭話也是愛理不理,到了目的地一個勁地找爸爸,不想和爸爸分開,而習慣了嚴厲教育的郭濤對于kimi顯得手足無措,在隨后的任務和相處中,可以明顯看到郭濤改變以往對待石頭的教育方法,選擇了一種溫和的相處模式。在節目最后爸爸們的采訪中,郭濤也提到了這點,在和kimi的相處中,發現了自己以前對于石頭過于嚴厲,今后的教育中,會溫和一點。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節目組的用心,將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人放在一起合作相處,中間必然會產生很多矛盾沖突,再為節目制造沖突矛盾元素的同時,還能對電視機前的年輕父母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自己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是不是該采用另外一種教育模式。
(三)節目后期剪輯
針對電視節目,《爸爸去哪兒》巧妙運用了畫面、聲音、文字,搭建了整個故事的框架。以第九期節目為例,電視后期編輯時往往會根據嘉賓的表情附上相關的文字或是表情符號。譬如:在去目的地的車上,kimi在不愿意和郭濤講話的時候,畫面中出現了“沉默”的文字;在泥地里捉泥鰍的時候,旁邊的田間傳來一聲牛叫,Angela受到了驚嚇,畫面中出現了很能體現情緒的“感嘆號”。這樣的設計,突出了氣氛和效果,這些闡釋性符號很好地起到了補充語意、強化突出的作用,給觀眾一種真實感,讓觀眾立即進入角色,從心理上參與到故事中。
此外,開頭的宣傳片也采用——純漫畫的形式,不同于以往娛樂節目真人開場,采用動畫的形式,更加新穎,給人眼前一亮。
其次是運用音樂烘托氣氛。輕音樂的運用是《爸爸去哪兒》最大的特點,在輕松的時候播放歡快的音樂,在悲傷的時候用傷感的音樂,在憤怒的時候運用恰當的音效,這些音樂的選擇都強烈地體現了當時的情感,進一步烘托了節目氛圍,使節目變得更加生動。特別一提的是,耳熟能詳的主題曲,當由5組家庭共同演唱的主題曲播出的時候,會將受眾的新鮮感與對下一期的期待程度延伸,輕松活潑的曲調更加強調了該檔節目的親近性。
G222.3
A
1674-8883(2015)14-0066-01
孫雪凡(1994—),女,湖北武漢人,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院傳媒信息交叉培養專業2012級本科生,研究方向: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