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賢明
(福清僑鄉報社,福建 福清 350300)
淺談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
盧賢明
(福清僑鄉報社,福建 福清 350300)
21世紀是信息世紀,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各種訊息瞬間萬變。新聞媒體作為傳播訊息的重要途徑之一,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顯凸出。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傳統媒體三足鼎立局面被打破,受眾市場之爭更趨激烈。新聞真實性作為四家媒體生存的基礎,不管競爭如何劇烈,它們始終把它作為賴以生存的生命,作為競爭制勝的法寶。
真實性;新聞失誤;改造;認識;客觀世界
新聞顧名思義就是剛剛聽到的消息。“新聞就是新近發生的事實報道”,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出現,人們也對陸定一這一新聞定義,因忽視了另一傳播要素——受眾的地位提出質疑。盡管新聞界對新聞泰斗陸定一新聞定義提出質疑,但作為新聞生命的真實性,卻被中外新聞界所接受。因此,理解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就要從新聞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來理解和分析。
新聞是人類社會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記錄,它反映了人們改造世界造福人類的成果。作為客觀世界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無論人們對其認識與否,都實實在在地存在于人的主觀意志在外。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就是為了改造世界,造福社會。新聞報道就為了記錄人類改造世界情況,總結人類社會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功經驗,為更好改造世界提供幫助。因此,事實是新聞報道存在的條件,沒有事實就沒有新聞報道。
新聞報道是人類社會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經驗總結,它揭示了人類社會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觀規律。我們今天發展的成功,都是建立祖輩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經驗之上,這些成功經驗都是事實,是客觀存在的,來不得半點的虛假,是新聞報道的本源。因此,我們在新聞報道中遵循唯物論的觀點。
第一,新聞采寫必須要實事求是,對要采寫的新聞事件必須做全面的了解,來不得半點馬虎。作為新聞工作者必須客觀、公正、全面地反映新聞事件本來面目,決不能憑著自己的主觀臆斷任意拔高,或者意矮化。不真實的新聞報道不但不能給受眾提供有用的信息,反而給受眾起到誤導作用,甚至引發社會恐慌。所以,凡是嚴肅的新聞傳媒都主張新聞報道一定要尊重最起碼的新聞事實。
第二,人類社會認識世界的目的,是為了改造世界,但人類社會認識世界是漸進式和螺旋式的過程,先從量變再到質變,這是人類認識客觀物質世界的規律。因此,新聞報道也要遵循人們認識世界規律,認識多少新聞報道就寫多少,有什么樣的事實就寫什么樣的新聞,做到有一說一,有二說二。既要保證事實整體不走樣,也要做到在細節上不參假。
第三,人類改造世界的目的是造福人類,已經改造和正在改造的事實才能成為新聞報道的內容。尚未付出實施的計劃,那是美好的設想,設想不能成為新聞,新聞的本源是事實,是客觀存在事實。如果媒體把奇思妙想內容作為新聞來報道,世界將陷入難以想象的混亂狀態。將幻想當作事實加以宣傳,結果造成了可怕惡果,給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
真實性就是要求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報道中,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做到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客觀、公正、全面反映客觀世界的本來面目。堅持事實怎樣,新聞就怎樣。所以新聞報道務必做到按照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進度要求,有多少,新聞就反映多少,不夸大,不縮小,實事求是。換句話說,新聞報道要求就是真實、客觀,沒有半點虛假的成分。
(一)政治原因
因社會制度的不同,統治階級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的需要,或者為了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故意歪曲事實,達到誹謗他人的需要,這樣的事例在當今世界比比皆是。遠的不說,就近年來我國新疆的爆恐事件,造成大量無辜群眾傷亡,這是血淋淋的反人類恐怖襲擊。但在西方媒體報道中卻變味了,西方媒體為配合反華需要,將恐怖襲擊說成是中國政府鎮壓少數民族而引發的動亂,體現了西方國家在反恐問題上采取雙重標準。
(二)思想和作風的原因
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者是新聞報道的第一責任人,也是防止新聞失誤的把關者。由于個別新聞工作者責任心不強,而造成的新聞失誤也時有發生。主要表現為:有的新聞工作者滿足于道聽途說;有的偏信受訪者的空談;有的喜歡于捕風捉影,有的干脆閉門造車。
新聞報道失誤不僅是新聞媒體的大忌,也是新聞工作者的恥辱。盡管各個媒體都全力防止報道失誤,但因各種原因新聞失誤總是時有發生。但我們也要看到,新聞失實并不是絕癥。只要新聞媒體和工作者堅持嚴謹的工作作風,切實采取有效措施,堅持做到有錯必糾,報道失誤現象是完全能夠得到有效防止。
(一)實事求是,嚴防死守
新聞工作者只有深入實際,深入新聞現場,對新聞事實進行調查研究,才能掌握到事件現場的第一手資料,才不會被新聞事實的表面現象所迷惑。也許有人會說,現在通訊技術越來越發達了,一個電話或者一個傳真,甚至一個E-mail,不就什么材料都到手了嗎?的確科學技術的進步,能快速檢驗調查研究工作的準確性,但不能代替調查研究。在新時期,面對快節奏、多元化的社會需求,調查研究的工作不但不能減輕了,反而應該進一步加強。
(二)堅持方法論,反對片面性
防止和克服新聞失實的方法有多種多樣,作為新聞工作者不可能對每種方法都進行嘗試,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必須掌握科學的方法。唯物辯證法是保證新聞失誤的最好法寶,也是最科學方法。因此,新聞工作者堅持用兩點論的觀點,辯證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新聞失誤現象就可以避免。
(三)提升新聞素養,杜絕新聞失誤
新聞失實大多與新聞工作者的素質和修養有關,一些新聞工作者因自身政治、業務和道德素養差,有的缺乏政治觀念;有的缺乏政策水平;有的缺乏理論涵養;有的缺乏相關知識;有的缺乏職業修養等。新聞工作者在新聞報道中,自覺按照新聞真實性原則去做,可以有效地減少新聞失誤現象發生。
真實性是新聞存在條件,是新聞的本源。新聞存在基礎,先有真實性,后有新聞,沒有真實性,就沒新聞。因此,真實性不僅是新聞的生命,更是新聞的靈魂。
[1] 陸定一新聞文選[M].新華出版社,1987:2.
[2] 新聞學概論(第一版)[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G210
A
1674-8883(2015)14-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