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英全
(天祝藏族自治縣廣播電視臺,甘肅 武威 733211)
淺談少數民族語言廣播節目的傳播效果研究
安英全
(天祝藏族自治縣廣播電視臺,甘肅 武威 733211)
少數民族的廣播電視事業近年來發展迅猛,尤其是以少數民族語言為主體的節目,對于滿足少數民族同胞的精神需求,豐富廣大邊疆百姓的文娛生活,普及科學文化、促進經濟發展都具有巨大的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少數民族語言的廣播電視事業正是站在處理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第一線,既要傳承發展民族文化,又要發揮大眾傳播的輿論功能。如何在新形勢下走出一條順應潮流的道路,還需要廣電人為之不斷努力。
少數民族語言;廣播;傳播效果
少數民族的廣播電視事業近年來發展迅猛,尤其是以少數民族語言為主體的節目,對于滿足少數民族同胞的精神需求,豐富廣大邊疆百姓的文娛生活,普及科學文化、促進經濟發展都具有巨大的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以筆者所從事的藏語廣播為例,中央人民廣播電臺1950年就開辦了藏語廣播,如今以央廣藏語頻道、西藏人民廣播電臺、青海人民廣播電臺為代表,打造出了《西藏新聞聯播》《中國西藏之聲》等一系列廣受歡迎的優質節目,其聲音不僅覆蓋藏區同胞,也同時在向全世界傳達關于神奇西藏的全面資訊,成了國內外走進新西藏、了解藏民族不可或缺的傳媒窗口。但是少數民族語言廣播電視節目在發展中還存在例如制作水平不高、節目內容有限、傳播渠道單一等許多問題,需要新一代廣電人在工作實踐中不斷解決。
內容對于傳媒行業是王道,我的少數民族語言廣電事業目前正從最開始的單純黨政宣傳喉舌到全方位覆蓋的居民生活服務努力過渡,這期間主要從四個方面來提升廣播節目的藝術品質:一是優化傳播內容,做聽眾愛聽,講民族故事。二是整合提升制作水平,在節目編排、專題策劃、互動環節上不斷創新。三是完善廣電事業的人才儲備,為表現突出的干事提供外出培訓機會,大力引進優秀的新型創意人才。四是優化資源配置,引進企業合作,注重與市場合作,優化軟硬件設施。
針對少數民族的新聞傳播具有其獨特之處,關于其語言本身也各具特色,在實踐工作中播音人員應該注重研究本語言的發音技巧、語調語氣、方言特色,不斷關注語言本身的發展演進。與此同時,編輯人員應該在節目的內容選材上多加留意,在語言文字、文化習俗、節慶宣傳上鉆研學習,立足于少數民族的本族語言優勢拉近與聽眾的距離,共享相通的民族文化背景,以此得到廣大群眾在精神文化層面的內在認同。針對少數民族展開的傳播內容,可能會涉及比較復雜的敏感內容,這需要一線工作在節目內容中表達對少數民族宗教信仰的尊重、對民族間差異的深度理解,不斷挖掘少數民族文化中的傳統精華,并在內容編排上發揚光大。例如,2013年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邀請藏傳佛教的高僧大德制作了一檔專題節目《解讀佛教生命觀》,解讀佛教對生命的詮釋和理解。類似這樣的節目不僅沒有回避宗教題材,而是積極發揮了教義教化大眾的作用,在廣大聽眾中引起了很好的反響,真正做到了春風化雨般走進百姓心間。
少數民族語言的獨特性決定了其聽眾不僅限制于境內,在海外也有很大的聽眾群體。十八大報告中強調指出,要擴大文化領域的對外開放,這正是少數民族語言廣電節目可以大顯身手的又一領域。就西藏自治區而言,多民族時代居住于此,疆域遼闊,地域條件特殊,南部與西部自東而西與緬甸、印度、不丹、尼泊爾等國以及克什米爾地區毗鄰,國境線長約3842公里。少數民族語言廣電節目應該立足于邊疆地緣優勢和少數民族語言的共通性,可以有效促進與周邊鄰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邊疆地域的和平發展、長治久安。對外傳播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截止到目前,絕大多數的中央級省級廣電節目都已經實現網絡同步播出。在互聯網時代新形勢的幫助下,打破了以往的地域限制,只要節目內容是足夠優質,在天涯海角都會擁有受眾,海外游子也可以聽到家鄉之聲。少數民族語言承載了少數民族文化的獨特精華,可以利用互聯網對外積極拓展傳播渠道,為民族精神的傳揚做出更大的貢獻。
面對新媒體時代的整合轉型,少數民族語言廣電節目也應該緊跟形勢,積極應對媒體變化帶來的機遇。改變以往對聽眾單向的傳播形式,積極通過互聯網吸收群眾的聲音,尤其是在少數民族語言節目中,加強本民族的參與感。例如,通過搭建微博微信等社交網絡平臺同步節目內容,建立與受眾的高效聯結,以此建構有效的評估體系,將群眾的反饋及時應用到節目的內容規劃和形態創新上來,積極打造欄目的品牌效應,將曾經單向傳播的電波聲音完成多層次多互動的全媒體升級。在這個過程中,深入基層了解民眾的需求,堅持以人民為主體的創作導向,以“為人民服務”為節目制作主旨,挖掘社會新聞,關注民生熱點,熱情謳歌來自人民中間的優秀感人事跡,在保護和傳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廣泛介紹其他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樹立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意識,用少數民族語言的優勢貫徹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強調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促進愛國主義的理性發展。
2014年9月舉行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指出:“處理好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是關系祖國統一和邊疆鞏固的大事,是關系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大事,是關系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大事。”少數民族語言的廣播電視事業正是站在處理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第一線。承載著傳達黨的路線方針、宣傳黨和國家的自治政策、對外宣傳陣地的等黨政喉舌功能。少數民族語言的廣播電視既要傳承發展民族文化,又要發揮大眾傳播的輿論功能。如何在新形勢下走出一條順應潮流的道路,還需要廣電人為之不斷努力。
[1] 哈艷秋,齊亞寧. 20年來中國少數民族廣播電視研究述評[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01).
[2] 龍麗雙.少數民族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原則與編輯技巧[J].安順學院學報,2012(05).
G222.2
A
1674-8883(2015)14-0114-01
安英全(1979—),男,甘肅天祝人,本科,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廣播電視臺播音員,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