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飛
(南陽電視臺,河南 南陽 473000)
電視新聞編輯如何滿足觀眾的需求
張東飛
(南陽電視臺,河南 南陽 473000)
從本質上來說,電視新聞傳播效果如何,同該節目是否迎合觀眾需求是呈正比例關系的。其中,電視新聞編輯作為新聞節目制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其迎合觀眾需求的程度,也將直接影響到電視新聞的影響度。基于此,文章就電視新聞編輯應該如何迎合觀眾需求,進行創新發展提出幾點意見。
電視新聞編輯;觀眾需求;信息性
電視新聞傳播,作為傳統電視媒介中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屬于一個雙向信息傳播活動。一方面,電視新聞節目要最大限度為社會大眾提供更多有價值新聞信息,達到傳播效應;另一方面,電視新聞節目的制度也需迎合受眾心理來展開相應的新聞編輯工作,以此來獲得更多的社會宣傳效益。加之,新時期我國電視市場也已經從傳統賣方市場逐漸過渡到了買方市場,觀眾在其中占據的地位越加明顯。為此,從觀眾需求角度出發,積極展開電視新聞編輯工作,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在電視新聞編輯過程中,為了能夠讓觀眾接收到更多的新聞信息,滿足其信息性需求,必然就需對新聞編輯內容加以選擇、優化。具體來說,主要需做到以下幾點:
(1)合理刪減攝錄信息,提取有效信息。對觀眾來說,他是為了通過新聞觀看來把握更多新鮮事件和新聞事實的。而記者在搜集新聞素材與采訪中,為避免錯過有價值的信息,往往會多拍攝一些畫面,或多收集一些聲音素材,但是內容可能就同新聞主要事件沒有必然關系了。為此,在新聞編輯環節,就需要編輯者對素材進行整體瀏覽,綜合分析,從而選擇有價值的素材,刪去無價值信息;而且在文字稿修改上也要嚴格遵循“同新聞主題相關性”的原則,不做無意義的敘述。[1]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觀眾在最短時間獲得最有價值的信息。例如,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節目,對播報國內簡訊時,多控制在每則簡訊20s,雖時間較短,但均是言簡意賅的。又如,中央財經頻道的《全球資訊榜》節目,每個小單元也是緊密銜接在一起,而且信息也比較簡短,播報速度較快,讓觀眾觀看時接收到大量有用信息。
(2)合理應用新聞背景與連接,豐富信息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新聞必須傳達給觀眾完整信息。為此,為了更好說明事件發生,編輯就可會適當應用一些背景資料來補充,便于觀眾理解;而對于一些有著一定歷史淵源的事件,若只對當前情況加以播報,觀眾可能不太了解,必然需要編輯提供一些原始資料來豐富觀眾的認識。
對于電視新聞,觀眾還有著真實性要求,為此,在新聞編輯中還需適當對其演說方式加以革新,從而為觀眾創造一個更為“真實”的新聞場景。首先,盡量選擇一些比較有現場感的畫面。即在新聞編輯中,編輯者需在嚴格遵循“求真原則”的情況下,盡量選擇一些現場感與視覺性比較強的畫面,選一些有顯著現場特征與詳細記錄現場的鏡頭,從而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給予其真實感。[2]例如,某新聞節目在火災救險新聞播送中,為強化畫面真實感,編輯就截取了幾個有著極強現場感的畫面,如噴射達8m高的水龍、搶險人員果斷跳入深2m井中等畫面,從而讓觀眾更真實感受到當時場景的危險所在。其次,合理選擇現場聲。即現場畫面拍攝本身帶有的聲響。對于這類聲音,本次就有一定優勢,若新聞編輯者對其加以編輯,必然可大大增強新聞給人的真實感。例如,在一則新聞中播報的是強制性關閉小煤礦事件。若在編輯時,使用小段采用中采錄的礦山機井拆除的聲音,必然會讓觀眾有著“置身其中”的感覺;而且若是能同現場解說詞同時使用,效果也會更好。但需注意,現場聲需小于解說詞聲音,以免喧賓奪主,影響到新聞效果。
在電視新聞編輯中,如何滿足受眾的趣味性需求?顯然,趣味性是新聞最不可能具有的一個特性,因為新聞只是將一件事情簡潔明了地描述出來,并不像電視劇或小說可以自由發揮,隨意添加內容,特別是電視新聞,因為有畫面與聲音,所以對其編輯成本自然也就少了。[3]為此,要想迎合受眾的趣味性需求,就可從電視新聞編輯形式入手加以創新。如編輯就可結合電視新聞畫面適當添加一些動畫,特別是針對那些有著一定專業性的新聞,就可配以動畫加以解說,從而在提升新聞可讀性的同時,增強新聞的趣味性。例如,江西二套就推出了一個名為“地寶當家”的節目,以方言的形式來“說新聞”,改變了傳統新聞播報形式,讓新聞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更好迎合受眾趣味性需求。同時,還可通過強化節目同觀眾的互動形式來滿足觀眾的趣味性需求。因為就目前情況來看,觀眾可能更喜歡互動較多的節目,也正是因為這樣,網絡平臺上播放的新聞節目受歡迎率才會更高。基于此,電視新聞編輯中就可有效借鑒網絡節目優勢,適當增加一些互動環節,以此來吸引更多觀眾參與到節目中,滿足其趣味性需求。
眾所周知,新聞事業在其最初產生到不斷發展的歷程中,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滿足日益變化的社會需求。而電視新聞編輯,作為電視新聞傳播活動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如何更好迎合社會受眾心理,就成為其編輯的一個主要方向與標尺。為此,編輯人員必須對當前受眾心理加以把握,通過不斷豐富電視新聞編輯內容的形式,來更好滿足受眾的新聞播報的信息性需求;通過逐步革新電視新聞的演說方式,來更好滿足受眾對新聞播報的真實性需求;通過進一步創新電視新聞的編輯形式,來更好滿足受眾對新聞播報的趣味性需求,最終將新聞內容、信息更及時、全面地傳達給不同需求的受眾,推動電視新聞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1]楊燕玲.電視新聞編輯如何滿足觀眾的需求[J].西部廣播電視,2015(02):140.
[2]劉江濤.從觀眾需求的角度分析電視新聞編輯制作的創新[J].新聞傳播,2013(04):118.
[3]余琛.觀眾需求視角下電視新聞編輯的革新策略[J].新聞傳播,2013(12):253.
G214.1
A
1674-8883(2015)24-01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