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立凱
(西華師范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高校新聞媒體及宣傳工作研究現狀與發展
賀立凱
(西華師范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2)
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偉大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而高校新聞媒體及宣傳工作,是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的重要途徑。本次綜述擬從宏觀角度分析高校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的研究現狀,以期了解當前學界在該領域研究的內容和重點,發現高校新聞媒體及宣傳工作的規律,展望未來的研究空間和發展趨勢。
高校;新聞媒體;宣傳工作;研究現狀
2015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做好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是一項事關黨對高校的領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后繼有人的戰略工程,[1]體現出黨和政府對高校思想宣傳工作的高度重視。高校新聞媒體作為師生信息交流的輿論平臺,是傳播信息、構建校園文化,做好高校宣傳工作的重要途徑。本研究擬通過相關文獻梳理,分析高校新聞媒體和新聞工作的研究現狀。由于本文立足宏觀角度和整體研究,因此不包括對校報、網站等具體形式的媒體研究。通過分析發現,當前學界主要集中在媒體特征及要素研究、管理體制研究、職能及作用研究、工作內容研究、發展戰略研究等領域。
郭婧研究了校園媒體的新特點。研究指出,高校媒體的規模擴大趨勢十分明顯,其參與性、互動性的增強提高了受眾群體的認同感,思想政治宣傳教育陣地因而得到鞏固。同時網絡媒體促進了高校新聞媒體的專業化發展。[2]胡勇華研究了高校新聞媒體的任務、困境及對策。作者提出,要堅持政治家辦媒體的要求,加強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同時改進校園媒體的報道方式,提升校園媒體的公信力。同時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趨勢,推動校園新聞媒體的合作。[3]張嘯,邱天指出,高校新聞媒體在自身、受眾和社會影響三個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作者建議,校方應加大對校園媒體的支持力度,提高受眾的媒介素養,注重培養校園媒體記者的公民意識,加強校園媒體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以促進共同發展。[4]
關文波指出,高校新聞媒體存在管理體制不完善,資源共享性和聯動機制差,缺乏市場意識等問題,并從管理體制、工作隊伍、資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系統優化的建議。[5]潘祥輝,吳振瑜通過對浙江省高教園區的校園媒體進行問卷調查后發現,校園媒體在管理、資金、內容建設、受眾認可度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6]
對于高校新聞媒體的資源配置問題,寧智沛指出,在形式上,注意時間的相互配合、內容的相互補缺、受眾的相互疊加,在具體措施上,則需要高校決策層的政策推動,改革相應的管理體制,整合新的信息傳遞模式。[7]王明華提出,應整合高校媒體資源,建設新聞教育實訓基地。具體措施有改革管理體制,配備指導教師,加強設施建設,并嘗試社會化運作。[8]
彭這華指出,高校新聞媒體的育人功能主要體現在思想宣傳、典型示范以及新聞實踐等方面,能夠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大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奉獻精神。[9]如何加強高校新聞媒體育人功能,白忠德認為可從提高自身修養、堅持“三貼近”原則、實現媒體優勢互補、建立學生記者隊伍等四個方面著手。[10]
陳惠研究了高校新聞媒體的德育功能。研究指出,高校校園媒體具有輿論引導、信息溝通、教育塑造等作用,應建立校園媒體與德育教育之間的互動機制,加強輿論導向與傳播效果相統一,完善校園新聞管理體制。[11]趙正陽、關文波指出,高校新聞媒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并提出校園電視臺、廣播站、報刊、網站等高校各類媒體的合理運作方法。[12]
邱哲研究了高校新聞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影響的評估機制,指出應堅持黨性原則、實事求是的原則、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以及靜態與動態結合的原則。[13]李果研究了校園媒體在高校新聞教育中的實踐平臺的作用。認為校園媒體具有媒介豐富、參與度高等優勢,在功能發揮上,將新聞實踐教育與校園媒體結合,將校園媒體實踐活動納入課程體系。[14]王慧、劉凱等人則認為,應該從培養學生記者素質、邀請專家教師作指導等方面加強學生業務培訓,以及完善例會制度和激勵機制等方面加強制度建設。[15]
高校新聞宣傳主要是以高校師生和社會大眾為對象,通過大眾傳播媒介進行的信息傳播活動,是構建校園文化、提升高校社會形象的重要舉措,與高校新聞媒體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張燁指出了高校校園新聞在新聞選題、信息來源、報道內容上的同質化現象,作者提出,應當遵循新聞傳播規律,擴充學生記者隊伍,創新采寫方式和新聞策劃,以避免高校網、報新聞的同質化。[16]
盧夢君以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校園媒體為研究對象,調查了高校新聞媒體的公信力。調查指出,媒介特點、采編人員、報道內容、主辦方等四個方面是影響媒體公信力的主要因素。[17]黃海珠、劉娓、竇一晨以廣西為例,探討了高校校園媒體商業信息的傳播問題。作者認為,傳統的平面媒體仍然是主要的信息源,而以網絡為代表的新型媒體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高校校園的信息傳播形式要求多樣,也亟須建立專業的媒介經營機構。[18]
高校的新聞宣傳與校報、廣播站、網絡等校園媒體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以高校新聞媒體為載體的新聞宣傳活動出現了一系列問題,蔡心軼認為,高校媒體卻存在缺乏策劃意識、對校園生活關注不夠、宣傳方法程式化等不足,[19]張承帥則指出,管理上的高度集權性和資金來源的單一性是導致“宣傳第一、新聞第二”的狀況的原因。[20]
江英颯從整體出發,指出高校新聞工作應該走群眾路線,并貫徹到高校新聞工作的全過程。[21]徐保山提出,高校新聞宣傳應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貫徹“三貼近”原則,與社會媒體建立良好的關系,并建設高素質的新聞宣傳隊伍。[22]此外,萬慧蘭研究了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新聞宣傳的問題及其對策,[23]楊俊探討了新媒體時代高校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設問題。[24]
當前學界對高校新聞媒體及宣傳工作的研究呈現出以下特點:
(1)研究數量較少。《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指出,高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做好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目前學界對該問題的研究數量不多,與其重要的戰略地位不匹配。因此,進一步加強對高校新聞媒體尤其是高校思想宣傳工作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2)研究力度和深度不足。目前學界對該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媒體特征及要素、管理體制、職能及作用、工作內容、發展戰略等方面。雖然呈現深入和多元的趨勢,但整體上看,在研究廣度和深度上均顯不足。在研究廣度上,探索新的研究方法,重視受眾調查研究,加強宣傳效果分析,在深度上,研究高校新聞媒體在新聞傳播專業教育中的作用,探討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新聞媒體及宣傳工作的發展改革,也是未來相關研究的重要方向。
(3)理論分析不足,缺乏實踐經驗總結。目前學界的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上均顯單薄。理論方面,更多停留在媒介特征及要素、職能及作用等方面的描述上,缺乏系統、深入的理論研究,尤其缺少傳播學、心理學、教育學等跨學科理論的運用。在實踐上,對具體個案關注不足,相關的先進工作經驗甚至是教訓的介紹和反思較少,導致很多理論表述缺乏現實支撐。因此,首先應該深入系統研究高校新聞媒體及宣傳工作理論研究,注重各學科的理論運用,同時更好的結合實際運作狀況,重視實踐經驗和教訓的總結,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檢驗、發現、總結新的發展規律,是未來重要的研究路徑。
[1]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E] . http://news. xinhuanet.com/2015-01/19/c_1114051345.htm . 2015.
[2] 郭婧.高等院校傳播媒體的發展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1(12).
[3] 胡勇華.高校新聞媒體面臨的發展困境與對策思考[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
[4] 張嘯,邱天.校園媒體現狀思考及資源整合分析研究[J].學理論,2011(9).
[5] 關文波.高校媒體系統優化的必要性及實現路徑[J].新聞世界,2010(3).
[6] 潘祥輝,吳振瑜.高校校園媒體的發展現狀與受眾評價分析——以杭州下沙高教園區的調查為例[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2(10).
[7] 寧智沛.高校校媒資源配置思路探析[J].新聞天地,2012(3).
[8] 王明華.開拓整合高校媒體資源建設新聞教育實訓基地[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2).
[9] 彭這華.新時期高校新聞媒體育人功能探微[J].長沙大學學報,2012(5).
[10] 白忠德.加強高校媒體育人功能的路徑探究[J].新聞知識,2012(5).
[11] 陳惠.關于高校校園媒體德育功能的幾點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1(7).
[12] 趙正陽,關文波.論高校校園媒體的運作方法[J].新聞愛好者,2010(2).
[13] 邱哲.論校園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教育影響的評估機制[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0(4).
[14] 李果.論校園媒體在高校新聞教育中的實踐平臺功能[J].新聞研究導刊,2014(5).
[15] 王慧,劉凱,杜穎華,郭劍歡.高校學生記者隊伍建設策略探析[J].出國與就業(就業版),2011(14).
[16] 張燁.高校校園新聞的同質化現象解析[J].新聞知識,2012(10).
[17] 盧夢君.滬上高校新聞媒體公信力賓征調查[J].新聞愛好者,2011(5).
[18] 黃海珠,劉娓,竇一晨.高校校園媒介商業信息傳播的渠道及效果分析——以廣西為例[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0).
[19] 蔡心軼.關于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新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43).
[20] 張承帥.關于高校新聞宣傳工作的初探[J].才智,2014(7).
[21] 江英颯.論高校新聞工作的群眾路線[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6).
[22] 徐保山.高校新聞宣傳現狀與發展策略[J].新聞愛好者,2010(6).
[23] 萬慧蘭.獨立學院新聞宣傳問題分析[J].新西部,2014(4).
[24] 楊俊.新媒體時代的高校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新論[J].新聞知識,2013(6).
G210
A
1674-8883(2015)14-01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