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超
(重慶大學,重慶 401331)
中國近代報人陳冷的新聞職業道德
王慧超
(重慶大學,重慶 401331)
陳冷是我國清末民初的名報人,頗負盛名的小說家和翻譯家,曾先后擔任《時報》和《申報》的主筆,首創“時評”專欄并頗具影響力。本文以清末民初的報人陳冷作為研究對象,探索分析陳冷的新聞職業道德。
陳冷;新聞職業道德;時報;申報
1904年,《時報》在上海創刊,陳冷被聘為主筆。在任《時報》主筆期間,他不斷嘗試業務改革,最終奠定現代報紙的基本版面形式,同時他創造了一種配合事實來抒發議論的短評欄目,后被稱為“時評”,各報紛紛仿效。
1912年史量才聘請陳冷作為《申報》主筆。此后至1929年的18年間,陳冷為《申報》奉獻了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時間。他和史量才整改編輯部,使《申報》順利發展,銷售數額一度達到十五萬份以上,達到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1930年,陳冷因為新聞理想受挫而離開報業。1946年抗戰勝利之后,《申報》邀請陳冷繼續主事,然而由于彼時《申報》被國民黨CC系統所掌握,不可能實現其新聞理想,陳冷遂而放棄,再次脫離《申報》。
(一)不畏權貴,堅守理念
陳冷作為當時的報界名人,多為達官貴人所拉攏,但他性格清冷,面對權力的施壓,他絲毫不為所動,依舊堅持著自己的理念。
1928年,陳冷應蔣介石之邀上廬山為其講孫子兵法,此后被蔣介石引為好友,“每有大事,蔣氏必到上海訪陳,聽聽他的議論”。[1]當時蔣介石所代表的國民黨被文人們當作改變中國現狀的希望,因知遇之感而為蔣介石所用的報人也確實存在。《商報》主筆陳布雷就因感恩成了蔣介石的文膽和謀士,并為蔣介石撰寫了許多有利于他的文章。陳冷卻始終沒有成為蔣介石的幕僚。曹聚仁曾說:“只有陳景韓可以有進入國民政府,成為蔣介石張子房的機會,卻留在望平街的崗位,并不以為鴻鵠將至?!标惱浔3种毩⑶逍训念^腦,堅守自己的理念,繼續奮斗在新聞事業上。
雖然他與蔣介石仍是朋友關系,但他試圖保持一定的距離。陳冷支持史量才抵制國民黨以新聞檢查的名義派人進駐《申報》,并極力保持報紙在輿論上的自主性。在陳冷任職《申報》期間,《申報》始終沒有被蔣介石控制,依舊進行了許多客觀真實的新聞報道,甚至揭露了國民黨在“四一二”政變中的殘酷行徑。
(二)致力改革與實干
陳冷在新聞業務方面致力于實干與改革。在成為《時報》主筆之后,陳冷參與了報紙的創新改革。
⑤Alpert F.H.,Kamins M.A.“Pioneer brand advantage: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propositional inventory”,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94,22(3),pp.244 ~253.
首先,在論說、上諭、宮門抄之外將新聞分為三大部分:要聞、本埠新聞、外埠新聞三欄,要聞中又設立專電、北京通信,這兩種都可算是《時報》創始。其次,在每一欄的新聞旁又配上一則“時評”,用簡短扼要的文字,對此一欄的重要新聞進行點評,讓讀者能立刻獲知新聞的要點。這種時事、時評結合的方式奠定了現代報紙的基本版面形式,并為其他報紙所效仿。第三,在報紙上直接設立“小說”一欄,刊登著、譯各種小說,當時的小說成了最受歡迎的文體。
戈公振對此創新改革進行了概括,說《時報》“獨創體裁,不隨流俗”。[2]而胡適也曾經說過:“他(《時報》)的內容與辦法也確然能夠打破上海報界的許多老習慣,能夠開辟許多新法門,能夠引起許多新興趣。”[3]由此可見陳冷在《時報》改革創新之成功。
當時的《時報》中,以陳冷為代表的報人不斷進行著“文人”到“記者”的角色轉型,成為專業的新聞人員。他們致力實干,拒絕空談的作風,體現出相當高的新聞職業報人的素質和優秀的新聞職業道德。
(三)認真負責,全身心投入
陳冷先后在《時報》《申報》擔任主筆,勤勤懇懇,努力工作,全身心投入了新聞事業中,沒有絲毫懈怠。
在《時報》期間,撰寫時評之余,陳冷還主編新聞,工作時間長,工作量大。他負責的“要聞”專欄內容主要是晚上十一二點以后才能送到的來自北京的專電。為了不遺漏當日要聞,陳冷每日都在報館里等待。此外,陳冷作為總主筆,每天還要審查報紙大樣。
進入《申報》之后,陳冷對待新聞工作更加勤勉。他曾提到“凡百事業,任事皆在日間。而報館之編輯,獨在于夜。凡百事業,任事之人,皆有休息之時。而報館之編輯部,則一年僅有數日之休息。”[4]感嘆新聞工作的忙碌。其實陳冷自己也知道報人之艱辛,但依舊無悔前行,其全情投入可見一斑。
《最近之五十年·申報館五十周年紀念》在編者按中提到陳冷:“視新聞事業恍如第二生命,新聞事業以外,一切謝絕,二十年殆如一日……最近十年間,因病告假者未有一日,因事告假離職者不及五十日……”[4]至此,陳冷其認真負責之態,勤勉努力之姿,對新聞事業的全身心投入,也就不用再多言說了。
(四)高尚無私
陳冷對新聞保持著高尚的品德,并不妄加利用,他認為“報紙上之記載與議論,記者斷不可因權在于手之故,任以私意侵入其間?!保?]
1945年,《申報》由國民黨CC系統掌握,為了恢復民心,他們請陳冷繼續主報事。但此時的《申報》難以卻恢復昔日自由民主的主張和風采,陳冷遂拒絕了邀請。該報依舊打其名號辦報,并每月打一支票,致送薪金,陳冷悉數退回,拒不接受。由此也可看出陳冷高尚的新聞職業道德,正如他自己所言,并不為金錢所動。
陳冷從報業20余年,致力于報業改革,將精力和熱情都獻給了新聞事業,為民國時期的新聞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不畏權貴,堅守理想,保持著高尚的道德和節操。但面對嚴酷的社會現實,他遇到了保證新聞真實性和保證報紙延續性的兩難處境,其堅持新聞輿論獨立自主的理想還是破滅了。雖然陳冷的新聞理想最終難以為繼,但其新聞職業道德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學習。
[1] 曹聚仁.上海春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M].商務印書館,1928.
[3] 胡適.胡適作品精選集[M].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
[4] 申報館.最近之五十年·申報館五十周年紀念(1872-1922)[M].申報館,1923.
G214
A
1674-8883(2015)14-03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