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穎
(河南理工大學 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關于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主體的變遷芻議
王 穎
(河南理工大學 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伴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國的新聞傳播主體逐漸發生改變。傳統媒體不再作為唯一的傳播媒體,而新聞傳播主體也在不斷地擴大和完善。新聞傳播的過程當中,組織機構乃至個人都逐漸可以成為新聞傳播的主體。傳播主體的單一轉變為多元已經成為新媒體時代下新聞傳播的一大特點。本文就新媒體的特點和含義切入,淺要論述了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傳播主體的變化。
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主體變遷
經濟不斷發展也就促進了我國科學技術進步,進而我國的新媒體行業也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進步。新媒體的進步沖擊了傳統媒體的發展,對新聞傳播的主體也有了一定的影響。換言之,從前人們接受新聞信息都是被動接受,而現在人們已經不能夠滿足這樣的信息傳播方式,需要自動檢索以及自動進行信息的獲取,所以新聞傳播的主體也就相應的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一)新媒體的定義與概念
經濟快速進步的背景之下,必然醞釀著一場科學文化的變革,新媒體就是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應運而生的。因此,新媒體具有保留傳統媒體特點并且又在傳統媒體基礎上不斷進步和發展的特點。不同的歷史時期,媒體的變化有所區別。從最初的紙媒開始,人們依賴于報刊和雜志,通過這些紙質的媒體進行新聞內容的獲取。直到后來出現了相應的廣播電視,人們開始通過收聽廣播或者收看電視獲得相應的信息。而現在,廣播電視之后應運而生的新媒體就是互聯網。互聯網具有更為開放和廣泛的應用空間,人們可以更好地進行信息的檢索和獲取,同時也可以利用PC端或者是移動電話以及平板電腦連接無線網絡之后進行相應的新聞索取,所以這時候的新聞傳播主體也就發生了變化。傳播媒體的多元化推動了微信、微博、論壇等相關平臺的出現。越來越完善的網絡平臺建設幫助人們更快獲得相應的信息和新聞內容。
(二)新媒體的特點
(1)數字化。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數字化。所謂數字化,實際上就是對一系列信息和數字進行相應的整理與處理。然后實現整合,進而通過網絡這些平臺呈現給信息的索求者。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可以將傳統媒體不具備的海量信息模式體現出來,也可以更好地將信息呈現給更多的信息需求者,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新方式。
(2)互動性。互動性往往是指增強了信息的傳播面,從前的傳統媒體在進行信息傳播的時候,大多數都是點對點的信息傳播,而新媒體則是點對面的信息傳播,這樣就可以加大信息的傳播量。同時,也可以為信息獲取者提供信息交換的平臺。另外,新媒體還可以針對不同的群體進行不同的信息劃分,便于人們更好的接受信息和新聞內容,為人們提供了更為便利的新聞傳播效果。
(一)傳統大眾媒介的變化
新媒體的出現對于傳統媒體來說,確實產生了較為明顯的沖擊和影響。而以報紙、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在當前新媒體應運而生的今天,只有積極的應對挑戰才能夠更好地解決當下遇到的挑戰和問題。
首先,傳統媒體要依靠其這些年來發展起來的隊伍和穩定的資源進行自身壯大。傳統媒體在新聞傳播之前需要進行非常嚴格的編輯審查制度,所以一般都是嚴格審查之后才在大眾傳播平臺進行播放,所以這樣的新聞價值相對較高且新聞都是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但是傳統媒體由于在信息傳播和發布上缺乏互動性和及時性,這就會導致信息的相對滯后。尤其是一些新近發生事情的報道,當記者采訪之后還需要拿回到電視臺內部進行整理編輯和剪輯。最后,進行電視臺的播出,所以很多時候信息難以實現第一時間的報道,這也就會導致傳統媒體的新聞不具有最強的實效性。所以傳統媒體的發展應該發揚其優秀的特點,將其嚴格的審查制度一直延續下去,并且將新媒體的優勢與自己的發展結合起來,共同促進我國新聞行業的進步與發展。
(二)非專業化的傳播組織與機構
新媒體發展的大背景之下,一些非專業化的傳播組織機構也逐漸興起,通過利用互聯網平臺,建立起自己的微信公眾賬號、微博平臺以及一些論壇的平臺。抑或者通過相應的新聞使用授權,利用第一時間對一些新聞進行發布,相比較傳統媒體而言,更是體現了新聞傳播的互動性和及時性。由于現代化信息高速發展,所以信息的大量涌入往往需要不斷地進行新聞更新,而這些非專業化的傳播組織與機構恰好可以實現對這類新聞的快速更新,滿足信息快速發展的要求。另外這些非專業化的傳播機構也可以自制一些當前發生的大事,這些事件不需要和傳統媒體所播報的新聞一樣中規中矩,包含的內容也越發的廣泛,從而確保受眾可以接收到更多的新聞信息。
(三)以個人為基礎的新聞傳播
在當今時代,個人為基礎的新聞傳播活動開展也是非常普遍的。人們可以利用微信或者微博這類公眾平臺,發表一些新聞事件,或者是個人對于某一事件的觀點,然后人們進行相應的轉發和互動,體現出新聞傳播的互動性。另外,伴隨著媒體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有許多的相關媒體從業人員也開始逐漸以個人的名義與視角進行相關的新聞傳播和報道,另外現在還有許多的業余記者,也是通過讀者提供的一些信息自己編撰相應的新聞稿件進行發表,體現出個人為基礎的新聞傳播主體,也可以實現新聞傳播的多向性、互動性和及時性,在很大程度上實現新聞傳播的靈活性,進而體現出新聞傳播主體的新特點,及時地彌補了傳統媒體所不具有的特點和劣勢。
新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傳播主體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傳統媒體自身就應該實現科學的自我定位,發展其優勢的同時結合新媒體的優點,共同發展才能促進傳統媒體的進步。以個人為基礎或者非專業化的新聞傳播組織也應該實現自身的優勢,多利用互聯網等全新的公眾平臺,為讀者提供更多的新聞信息,實現新聞傳播的及時性、有效性和互動性。
[1] 欒鵬.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主體變遷的討論[J].才智,2015(04):308+310.
[2] 陳李發.論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主體的變遷[J].新聞研究導刊,2015(06):190.
[3] 張聰然.淺析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主體的變遷[J].新聞研究導刊,2015(08):212.
[4] 肖琳婕.論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主體的變遷[J].新聞研究導刊,2015(08):216.
G210
A
1674-8883(2015)14-03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