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峰
(東北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 遼寧沈陽110819)
淺析外語教學中的錯誤認定標準研究
姜峰
(東北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 遼寧沈陽110819)
課堂糾錯反饋研究近年來逐漸成為外語研究的熱點問題,針對不同反饋模式的效度問題的爭論也越來越多,本文從錯誤認定的標準出發,力求為外語教學課堂反饋研究提供一個不同的視角。
糾錯反饋 反饋模式 錯誤認定
對于外語教學中課堂反饋研究來說,糾錯問題一直處于重要的地位。在這個問題上,長期以來存在著兩種相互對立的觀點。第一種觀點是:“錯誤如同罪過,必須避免,其影響必須消除1。”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創造一種學生想講話的氣氛,比要求說話不出錯誤更為重要2”。強調教師應努力使學生運用目標語言來進行交際。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者們進行了廣泛的探討,Hendrickson曾經提出了外語教學糾錯中首要解決的五大問題,即是否有必要糾正學習者的語言使用錯誤?如果需要糾正,哪些錯誤應該被糾正?應該何時糾正?應該由誰來糾正(老師、同學、自我糾錯)?應該采取什么具體方法來糾正?3但經過長期的研究,學者們仍然沒有根據這些問題達成一致的意見。然而,大多數學者都認為,認真考慮怎樣適合學生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否則就會阻礙他們的學習4。
2.1 以語言表述的正確性為標準
如果以語言的正確性為標準,那么所有與語言系統規則相偏離,違背官方權威機構普遍認同的語言規則的使用都將視為錯誤。這種錯誤的認定標準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反對觀點主要集中在:如果這個認定標準在某個語言中有效,那么在必須存在一個正式的,不以使用者意志為轉移的語法規則系統和普遍認同的語言學規范。這就無法解釋許多與語法規則相沖突的表述能夠被人們在母語交流或外語交流中準確理解,有些甚至逐漸被納入語言使用的現象。
關于這個標準的另一個爭議是,錯誤的認定參數問題。因為同一種語言,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使用群體中有時會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德語,德國,瑞士和奧地利都是以德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但是在詞匯使用和表達方式上又有所卻別。所以,如果想要制訂出一套在各個地區都適用的錯誤認定標準有較大的困難,這也為DaF(德語作為外語教學)的教學者提出了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2.2 以滿足交際要求為標準
滿足交際要求是指,檢驗學習者的表述是否能夠滿足交際的需要,即是否阻礙交際的進行。所有可以被交際雙方理解的內容,即使與語法規則不符,都不視為錯誤。反之則視為錯誤。所以在外語課堂教學中,滿足交際的需要被視為錯誤認定的核心。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語言作為交際的工具,交際性應該位于第一位。這樣在滿足交際需要的同時,還可以最大限度保證課堂交際的流暢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2.3 靈活的錯誤認定標準
這種錯誤的認定標準的重點已經不再是學習者錯誤的客觀存在性,更多的關注學習者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難度等因素。根據不同的學習者和學習內容等具體因素來決定,哪些錯誤需要被糾正,哪些錯誤需要被糾正,那些錯誤可以被忽視,從而達到以學習者為導向的教學目的。
綜合前文敘述的不同錯誤認定標準,筆者認為在實際的外語教學糾錯中應該注意一下幾點:
(1)放棄單一的錯誤認定模式,以學習者為導向,最大限度的鼓勵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隨著糾錯分析的不斷發展,語言使用的正確性早已不是課堂糾錯的唯一標準,學習者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接受者,而更多的以參與者的身份參加到教學活動中去。特別是在互動課堂教學已經被廣泛使用的今天,學習者不應該只作為知識的接受者,更應該作為參與者融入教學5。這樣教學者才能更充分的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情況,從而根據具體的情況進行相應的課堂設計,并在實際的教學中采用不同的標準來進行錯誤認定,從而選擇相應的糾錯反饋方法進行。
(2)因時因地制宜,采用靈活的錯誤認定方式
不同的學習者,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的課堂反饋需求是不同的。如何是學生在課堂反饋的過程中獲得更大的進步,是每一個教學者都應該考慮的問題。所以,錯誤的認定方式也不應該是一層不變的。同時,除了語言因素以外,文化背景等因素也是外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
錯誤的認定標準研究對于課堂糾錯反饋研究有重要的意義,我們必須對錯誤的認定標準有一個全面清除的認識,才能夠選擇合適的課堂糾錯反饋模式。但是,在這個框架內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如如何處理錯誤認定標準與反饋模式選擇的關系,針對書面和口頭糾錯的不同情況,哪種標準更適合等等。只有不斷的深入研究課堂教學反饋中的每個細節,我們才能夠不斷完善教學設計,為學習者提共更好的課堂支持。
[1]Brook,N.(1960):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2nd Ed.)[M].New Yo rk:Harcourt,Brace&World Inc.
[2]Chastain.K.(1971):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anguage skills:Theory to practice[M].Philadelphia:Center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Inc.
[3]Hendrickson,J.M.The treatment of error in written Work[J].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80,62(4):387-398
[4]邱兆杰.EFL教學中的糾錯問題:學習者的看法和要求[J].外語界1997,(2):41-45.
[5]Kleppin,K. (2010):118.Fehleranalyse und Fehlerkorrektur.In:Krumm,H.-J.;Fandrych,Ch.;Hufeisen,B.;Riemer,C.(Hrsg.):Deutsch als Fremd-und Zweitsprache.Ein internationales Handbuch.1.Halbband. Berlin;New York,1060-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