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新占
(保定市清苑縣第二小學 河北清苑 071100)
提高小學生環保和"低碳生活"意識的策略
——保定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課題成果論文
段新占
(保定市清苑縣第二小學 河北清苑 071100)
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是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基本準則。小學生是人一生中良好品格養成的最佳時機,對孩子進行低碳環保教育業已成為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筆者認為:"環保低碳教育要從小抓起,從小事做起",加強孩子的低碳環保教育,提高孩子的低碳環保自救意識從而帶動越來越多的人來保護環境,走低碳之路。
環保教育 低碳生活 行為習慣
全球氣候變幻無常、霧霾天氣的危害、水土流失嚴重、溫室效應明顯、土地沙化蔓延、生存環境日益惡化,嚴重威脅著人類特別是小學生們的健康與生存。全球氣候變暖及其帶來的一系列后果將環保和低碳生活的必要性沉重地擺在每個公民的面前,環保和低碳生活將是人類生活方式的一次重大變革,也是青少年學生面臨的必然選擇,更是我們肩負的光榮使命和責任。在這樣的契機下,我們需要一起攜手,一起追求低碳新生活,為了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地球大家庭,更為了還孩子們幸福美好的生活。
環保和低碳生活不僅是一種思想,是一種觀念,一種認識,更是一種行為和實踐過程。要讓這種觀念扎根于小學生的頭腦,要讓這種實踐成為小學生自覺的行為和習慣,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走進課堂。
語文課文可以講環保,數學課可以以各自的方式、方法給學生講些環保知識,美術課也可以組織學生用畫筆把環保理念畫出來,音樂課也可以發動學生編排和演唱環保歌曲。從而使環保意識扎根在學生的腦海中。因此作為二小校長,我必須大膽改革,要充分利用好各科課堂對學生進行大力宣傳,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感受環保和低碳生活的尤為重要。在各位教師的不斷滲透中,孩子們會明白人類再不節水,那么最后一滴水將是我們人類自己的眼淚:如果不節約用電,將永遠生活在黑暗之中,對森林亂砍亂伐,會有無盡的地震、黃沙、霧霾來襲……從而幻想孩子們那顆純真、善良的心靈。學生也明白低碳生活就是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碳,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從而減少對大氣的污染,減緩生態惡化,主要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并要求學生把低碳生活帶入自己的生活中,并去影響自己的家庭,并做好自己的低碳計劃。
環保低碳意識的培養與滲透要從課堂抓起,從一點一滴做起,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融入低碳理念,培養一種低碳的生活態度,為社會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環保低碳人才。
各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應定期召開環保主題班會,組織開展環保主題隊會活動。
主題一:白色污染;沙塵暴;生活垃圾、生產垃圾(廢水、有毒氣體、廢渣)的隨意排放造成的酸雨、海洋赤潮、水資源污染等現象;農藥;電磁波輻射;海洋赤潮;亂砍亂代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泛濫、大地荒漠化;洗滌劑;大氣臭氧層稀薄;濫殺野生動物;各種噪音;人滿為患;汽車尾氣;核污染;廢電池無法處理;光污染;吸煙等等
從學生回答調查統計中,我們發現93.6%的小學生都能例舉一些目前存在著的如:生產垃圾(廢水、有毒氣體、工業廢渣)的隨意排放造成的酸雨、海洋赤潮、水資源污染等環境污染現象,大部分學生對環保問題已開始有所認識,但環保意識仍停留在較低層次上,他們往往只注意、關心自己的身邊事,缺乏一種大環境觀,即仍不能把自身所處的小環境看作是全國乃至全球大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還沒有形成主動學習和掌握環境保護知識的意識。這是很多學生環保知識欠缺的主要原因所在。
主題二:關于環保低碳行為習慣
小學生家長環保行為習慣問卷統計:
1、您吸煙嗎 2、公益活動 3、您吃青蛙、蛇肉嗎4、公共場合吸煙嗎5、您對垃圾進行分類碼?
對"您吸煙嗎?""您在公共場合吸煙嗎?"這兩個問題,所有的家長都認為吸煙對環境、對身體健康有消極影響,但仍有74.04%的家長承認自己在家中及公共場合有吸煙行為。在被調查的家長中,煙民的比例很高。"吸煙有害健康",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尤其是對未成年的孩子)都會產生危害,這一道理顯然大家都知道,但在行動上往往還是我行我素。
對"您家在處理垃圾時,會給垃圾分類嗎?"這一問題,只有3.82%的家長經常給垃圾分類,34.35%的家長有時給垃圾分類,還有大部分家長沒有意識到:給垃圾分類可以使得一些有用的廢棄物(如金屬、紙、薄紙板、塑料、玻璃、舊衣服等)回收利用,不僅能養活對原材料的需求,節約能源,減少垃圾填埋地,而且能降低環境污染。
學校每學期最少檢查一次,以使之落實到實處,從而使環保低碳意識及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能夠全面的有序地進行下去。
為更好地在小學生階段進行環境保護和低碳生活的早期啟蒙教育,家校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
1.通過家校聯系,讓家長了解小學生開展環保低碳教育的目標與內容。
a.知識方面:初步了解人與環境的關系以及周圍環境污染的危害,幫助小學生獲取與環境相關的一些常識
b.行為習慣方面:培養小學生愛護、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習慣。幫助小學生形成初步解決實際環境問題的行為方式。
2.定期舉辦有關環境保護專題講座,利用國際國內一些主要的與環保有關紀念日,采用共同參與、觀看錄像、講座改進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向家長宣傳環保的意義、內容和方法等。
3.傳授小學生進行環境教育低碳生活的方式和方法,如:自覺給垃圾分類;從自己做起,不制造噪音等。
4.請家長參與小學生的環境教育課程決策和教育過程,轉變其教育觀念,使家長成為環境教育的積極參與者,家校共同促進環保教育事業的發展。
小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讓他們擁有一個強壯的體魄,擁有一個智慧的大腦,擁有一個健康的理念,擁有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是我們刻不容緩的責任。因此我們必須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從遠處著眼,培養小學生環保和低碳生活行為習慣的意識。
段新占(1965.6-)男,漢族,大學專科學歷,小教高級。現任職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第二小學,從教以來教學成績一直名列前茅,2011-2013年度連續三年榮獲縣政府嘉獎獎勵。2012-2013年連續兩年被清苑縣委縣政府授予“教育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撰寫的學術論文曾多次獲省、市級獎勵。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
注:此論文為河北省保定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課題成果論文【課題立項編號143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