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軍 戴貴韜
(山東濟南 250001)
成人教育本科畢業生就業情況
劉 軍 戴貴韜
(山東濟南 250001)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而作為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畢業生則面臨著更大的就業困境,造成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既有來自于宏觀環境的影響,也有來自于成教畢業生自身因素的影響。
成人教育 畢業生就業
成人高等教育學生在學習程度、工作能力和受教育水平等方面與普通大學生有著很大的不同,成教學生相對于普通本科生具有較強的職業能力,由于成教教育的目標是以直接服務于經濟建設為目的,培養的是技術和應用型人才,成人高等教育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實踐教師師資水平等方面明顯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所以成教學生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其次,成教學生學習針對性很強,通過學習能不斷找到差距做到實踐與理論的結合;第三,成教學生生源來源復雜、學業水平良莠不齊,在這方面形成了知識結構與教育程度良莠不齊,對成教的絕大多數學生而言,面臨著比普通大學生更為嚴峻的就業形勢,成人高等教育畢業生的就業影響因素也有自己的特殊性。
1.社會就業人數激增,競爭壓力大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引起了社會勞動大軍的變化,四股勞動大軍紛紛涌向中國的勞動力市場:一是由于大學擴大招生帶來的大學生畢業人數激增;二是農民進城打工大軍蜂擁而至,很多農民放棄農田進城打工;三是下崗工人數量由于產業結構調整而急劇增加;四是海歸人數增加。越來越多的海外學子歸國尋找發展機會。
2.社會用人單位對成人高等教育畢業生存有偏見
在我國就業緊張的環境下,社會對于成教畢業生的文憑認可度不高導致成教畢業生的就業更加困難,大部分成教學院的師資力量很有限,加上招收的學生自身素質相比統招生有差距,這就導致了成人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差距日益明顯。
3.成教畢業生自身能力有限及各種心態誤區影響就業
要解決成教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需要弄清影響成功就業的因素,從而為制定就業對策提供科學依據,來自于外在因素(社會、家庭、學校等)和內在因素(知識、技能、個性等)共同影響大學生的就業,因而提高成教畢業生就業能力有賴于外部因素的支持和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升。
1.外部因素的支持
1.1 政策支持
國家應制定關于成教畢業生的就業政策,把成教畢業生的就業納入大學生就業的體系,成教高等教育畢業生在就業時一定要了解國家和學校的一些政策法規,了解求職單位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當地的勞動政策。
1.2 學校支持
成人高校和普通高校的成教學院要克服重專業教學而輕就業教育與指導的傾向,應重視和加強對成教脫產學生的就業教育和就業指導工作,在我國當前的就業體制下,求學和求職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成教學生入學后普遍關心將來的就業前景。成教學院在教學的時候應根據成教脫產學生的特點,有計劃分層次地安排就業教育內容,確定就業教育的重點和采取的教育形式,使成教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逐步樹立正確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觀念,增強就業競爭能力與職業選擇能力,為他們順利實現就業創造條件。
1.3 信息支持系統
成人高等教育畢業生需要積極地利用以往的方式和信息時代先進的技術來獲取就業信息,把握求職的主動性,獲取就業信息的方法和渠道有很多,比如國家主管部門、學校以及具備條件的各種人才中心組織舉辦的供需見面會、招聘會、洽談會等校內外的畢業生就業信息網,一些學校還在校內辦有就業信息櫥窗,所在院系就業工作小組負責老師提供的信息等等。
2.學生自身能力的提升
1.強化學生的就業危機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
據中國社科院2009年《社會藍皮書》中的就業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大學生就業率最低的幾個專業中,藝術類專業首當其沖,而成人高等教育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率則相對更低。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在談到繪畫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現狀時不無憂慮地說:“高校藝術專業越開越多,學習繪畫專業的人數也越來越多,可是學生以后的出路也是個大問題。”面對目前我國人才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我們結合學生普遍關心的就業問題,通過組織分析討論等多種形式,側重解決了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引導學生把就業壓力轉化為學習動力。通過學習討論,讓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了解大學生就業形勢極為嚴峻的現實狀況,客觀正確地面對就業問題,增強就業的壓力與危機感,提高把握就業的認知能力,使學生既有憂患意識,又有自信心,認識到就業難的焦點問題就是就業能力水平低,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如果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就不愁沒有用武之地。從而應激勵學生刻苦學習,奮發自強,使壓力成為動力;二是引導學生正確分析自我,明確職業目標。
2.努力提高學生的特殊就業能力,培養專業拔尖人才
一是加強基礎教學。成人高等教育在學生專業基礎明顯薄弱的現實情況下,加強基礎課教學顯得更加必要和艱巨。人才培養方案中基礎課的教學時數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打好專業基礎,著實要下一番功夫。有些成人教育單位嘗試縮短周課時數,同時延長教學周數,雖然總的教學時數沒有變,但是學生有了相對較長的訓練和理解消化的過程,對知識的記憶會更加扎實深刻,這是值得推廣的;二是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教育理念。尤其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要以健全和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為核心,不斷深化課程改革,最大限度地開拓學生自我創造發展的廣闊空間。
3.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為學生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
面對就業現實的需要,學生僅掌握了基本理論、基本技能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加強人文科學修養,加強理想、信念、能力、氣質、性格、價值觀和思想品德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教育,如,開設通識教育課等,還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一些課外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質等,全面塑造學生謙恭自信健康向上的人格,切實提高學生的一般就業能力。
總之,成教畢業生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迎接就業。首先,要對自我合理評估、準確定位,成教既然是繼續教育,其工作定位也必然有別于普通大學生,這個概念必須讓學生及早明確。其次,依據自己的個人情況盡早做出決定以明確行動方向,是求學、出國,還是工作。最后,樹立責任意識,我們大多數學生在畢業后將踏上工作崗位,這就意味著你將真正成為一名社會的人,此時你就必須承擔起應負的責任,作為一名公民你必須承擔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