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霞
(華中科技大學學生工作處 湖北武漢 430030)
強化四個轉變做好"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
馮霞
(華中科技大學學生工作處 湖北武漢 430030)
"以學生為中心教育"是一種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指導思想、教育觀念,也是高校未來發展的一種策略。高校學生管理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學校人才培養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承載著管理和育人的雙重功能。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作為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強化學生教育"自我"化、學生管理工作柔性化、學生事務工作專業化、學生工作體系的立體化的轉變,才能更好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培養好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四個轉變 以學生為中心教育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
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以學生為中心教育”既是一種指導思想、教育觀念,又是高校未來的一種發展策略。它是對人的本質屬性認識的深華,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體現了人的生命價值,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本位,最重要的是依靠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1]在學生工作中遵循“以學生為中心”工作理念是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和社會對人才提出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內涵式發展的需求。在新的形勢下如何做好“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的學生工作,應當強化以下四個方面的轉變:
在學生工作中“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就是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要通過“外在的規范”激發學生“內在動力”。除了為學生提供寬松、創造的外在環境外,更重要的是要喚醒學生勇于承擔起自身發展的使命感,充分發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功能,點燃學生的心智火焰,將其內在的潛能開發、啟蒙出來,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去追求自己美好的未來。
首先,提升學生的自主意識。這是學生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源動力”。學校教師、管理人員在學生基本物質得到滿足的情況下,用親情般的關愛走進學生,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努力激發學生形成正確而積極的自我意識,并努力形成自我實現的需求,從而使學生成為既有益于社會又最適合他自身的“自己”。
其次,完善學生自管組織。完善學生的各個管理組織;通過團委組織會議、學生會、班委會、班級管理小組等自管組織,加大各類學生組織的支持力度,充分發揮學生自管組織的下學生個體的自律精神、進取意識和學生管理組織的互助來促進個體自主發展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從而自勵人生。
再次,改進教育服務過程。明確“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通過對學生的日常的思想引導、學業輔導、就業指導、心理健康疏導、幫困助學、權益維護等教育服務過程,及時解決學生思想、學習、生活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和困難,為學生個性和各項能力的發展創設寬松的環境,來形成一種良性的教育互動。
最后,推動學生自我發展。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和杰出人才,關鍵要在教學上跟上時代的步伐,打造一個寬松、自由、多向交流的學習環境,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要著眼學生的全面發展,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通過改革課程內容,調整專業設置,改革教學方式方法,更新教學內容,完善科學創新培養及服務體系,使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通過有針對性的培養、啟發式的提問,互動式的思想碰撞,激發學生正確的學習動機和自主成長的意識,推動學生實現“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我會學習”并“快樂學習”的心靈體驗,并最終讓學生成為他/她自己。
在我國的高校學生管理中一直沿襲的是“剛性管理”模式,運用的自上而下實行單向管束,以規章制度為中心,采用“說教式”和“管教式”兩種模式對學生進行管理。在新的形勢下,我們的學生工作管理需要依靠師生間高層次的“情”、學生自覺的“意”等非理性內在力量和“校園文化場”的無形制約,以激勵為動力來實現“無為而治”的境界。因此,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管理要增強從剛性管理到柔性管理的轉變。
柔性管理是相對剛性管理而言,突出強調的“以人為中心”,通過對人的心理和行為規律的了解和遵循,來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和精神氛圍,以期通過非強制性的方式來進行人格化管理,達到將組織意志轉化為個人自覺。
柔性管理的實踐特點就是“非強制性”,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發展角度的需要出發,在我們的實踐管理中就要緊緊圍繞“以學生為中心”和為學生服務這個主題,尊重其個體差異性,改變千篇一律、程序化、公式化的思維定勢,增強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尊重學生的尊嚴和情感,接受學生的個性,針對大學生不同階段的心理、生理等變化及內在需求等因素,從學校、院系、班級軟環境的角度調整管理內容,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和管理策略,使管理活動更具人性化;學生在民主、安全的氛圍中,才能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才會做出更高的自我期待,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在參與集體的管理中充分地鍛煉自己,施展自己的才華,這也將有助于我們提升學生工作管理水平。[2]
現今的學生工作,無論內涵、外延還是職能都有別于過去單純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包含了學生校園服務、解困助學、心理健康、就業指導等新的內容、方式和使命。因此,學生工作要適應教育發展規律的客觀要求就必須要推進學生事務工作服務專業化水平。
第一,轉變學生工作方式方法。學生事務管理工作者一直被視為“保姆”、“消防員”,就是因為學生工作所展示的工作方式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學生工作被認為是單純的思想政治工作,游離于對學生的培養發展過程之外;單一的缺乏人性化的工作方式容易激發學生對立抵觸情緒,既影響了工作成效,也影響學生的發展。在學生事務整體的工作上要既要科學規范又要體現人性化發展,要從傳統的保穩定向保穩定,促發展的目標出發,考慮學生的需要,關心學生的成長,改變學生的依賴心理,激發學生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自覺意識,實現管理模式從管理向自我管理,他律向自律更新,提升工作的科學性。[3]
第二,推進服務水平的專家化。學生工作服務職能的凸顯及服務領域的延伸發展迫切需要相應的專業水平和專業資格的人來承擔。學生工作隊伍人員不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專家,同時也是學生事務工作的專家;各高校要加大力度和投入來建立學生工作職業化、專家化隊伍的培養機制。充分依托輔導員培訓等平臺優勢,協同其他職能部門和院系做好學工隊伍的專業培訓工作,著力打造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秀的學生工作隊伍。推行本科生導師制,將本科生班級導師制納入學生工作專業化隊伍建設的重要一環;建立班級導師及相應的激勵機制,為每個學生班級配備一名班級導師;為每個本科生一、二年級配備一名優秀研究生工作班主任,著力打造職業化、專家化的輔導員、班主任隊伍。
第三,加大對學生工作的研討和研究力度。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建立、健全學生工作的學科體系,可以通過課題申報、職稱評定,鼓勵學生工作人員依托教研室開展教學和研究工作,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學習型、研究型團體。
第四,建立和完善學生工作的考核機制。考核是落實學生工作各項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強化學生工作科學管理的一個有效載體。在建立和完善學生工作的考核機制上要充分的考慮輔導員的職業和專業特點,注入人性關懷,運用激勵機制,制定科學合理、易于操作的工作考核體制和有利于學生工作隊伍發展的評價體系,充分調動學生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工作熱忱,使其更好地發揮的作用。
在我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基本呈現的還是“金字塔式”的三級管理,這種管理模式權利集中,責任分明,上傳下達,便于管理。但是在這樣一套垂直的管理系統下,實際工作最終由基層輔導員來承擔具體任務的落實,在這樣的“千條線一根針”的工作模式下,造成了院、校兩級的“單向流動”,繁重的日常事務和院、校眾多的行政學生活動令輔導員分身乏術,無暇顧及,無形中削弱了對班級的學生專業指導工作的力量,無法從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出發實現服務學生、引導學生、提升學生的工作目標。[4]
第一,加強宏觀調控,構建“班—院—校”三級學生工作宏觀統籌體制。
一方面,學校需要整合校內的資源,要使有限的資金、設備、人才資源在班、院、校三級學生工作中合理分配、合理流動,行使協調服務、教育、管理的功能,使其權責一致。另一個方面,要保持與學校各個服務部門定期的接觸,分享相互之間的工作思路和落實辦法。建立黨務部門、行政部門、學生工作部門、研工部門、教務部門聯合召開學生管理工作的聯席會議制度,深入分析學生管理工作中現實存在的制約因素和主要問題,共同明確推進工作的基本策略和協作機制,各個系統深層溝通、協同工作,提升學生服務的質量與效率,真正維護學生的利益,減少學生心理抗拒,促進其學生在良好的全員育人和全員自育的環境氛圍中成人成才。
第二,加快集成學生工作一站式服務體系。
學校的各級管理者和建設者能夠從整體上,戰略上以及思想上深入認識“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大數據時代,需要盡快建成和完善學生實際需求方面的深度服務,建立專業化、高水平、有特色、全程化的學生一站式服務的體系。學校要將有關學生服務的各項內容進行整合,調整學生工作的辦事機構,優化和規范內部管理運行機制,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學生的怨氣,要形成一個涵蓋學生班級、學生支部、學生組織、學生社團、院系、學生工作各職能部門、后勤、學校等各個層面與學生相關組織服務的服務體系,為學生學習、生活、思想和成長、發展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務,諸如學生辦理的日常工作事務:學籍注冊、就業指導、心理咨詢、成績查詢、學生獎懲、貸款補助等服務一站式平臺,在教師、學生和社會之間搭建互動的、順暢的工作機制。
“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的學生工作是高校內涵式發展,提升管理水平的具體體現,通過以上強化四個轉變,站在學生的實際需要角度,針對學生不同層次、不同專業、不同階段采取剛柔并進的管理模式,依靠民主、平等、尊重、理解,從內心深處啟迪學生的心靈,激發每個學生的內在潛能、讓他們自信、感興趣、愿意學、有追求,培養他們的自由、獨立、創新之精神,并把他們培養成為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的棟梁之才。
[1]《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一個重要的戰略轉變》李培根中國高等教育2011.13、14
[2]《柔性管理理論在高校學生工作中的應用》申萬兵思想教育研究2009.08第8期
[3]《學生發展理論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借鑒運用》趙睿 思想理論教育2015.04
[4]《論“以學生為中心”》劉獻君高等教育研究2012.08
馮 霞:女1977年生,華中科技大學醫學學生工作處辦公室主任 從事高校學生事務管理工作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