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紀鳳
(沂源縣第一中學 山東淄博 256100)
談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
徐紀鳳
(沂源縣第一中學 山東淄博 256100)
沒有情感,就沒有教育。情感教育是教育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育過程中,通過老師的熱情與關愛,更多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這不僅是一種教育手段、方法,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文章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對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和實現途徑進行了分析和闡述。
情感教育 教學 作用
列寧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真理的追求”。只有培養學生豐富的積極情感,才能使學生充滿熱情地去攀登知識的高峰。高中階段的學生心理和思想發展比初中階段更成熟,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也比以前有所增強,他們渴望被關心但又不想被約束。實踐證明,恰倒好處的愛與關心對于這個時期的學生在人格、心理等方面的發展十分重要。情感所獨具有的激勵、調控和感染效能使其成為加強青少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途徑之一。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觀點而產生的體驗。情感一般分為消極情感和積極情感:興趣、動機、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屬于積極情感,而焦慮、抑郁、厭惡等屬于消極情感①。如果一個學生受到過多的消極情感的影響,勢必會影響其學習態度、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重視這一因素,幫助學生克服消極情感,激發積極情感,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情感因素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顯著,情感教育已經成為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是現代教育教學環節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所謂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始終以人為本,時時處處注意用自己真摯而深厚的情感去感染和感化學生,以期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于。可見,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可用的情感教育因素,并通過這一方式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讓學生們始終處于最佳的情緒狀態,進而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具體知識的學習中去。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愛因斯坦認為,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現實生活中卻有不少“老師講什么,我就學什么”的學習觀點,嚴重制約了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情感教育則會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的點滴變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及學習熱情,促使其在積極、昂揚的精神
注1:宋翠利,《有關我國當代情感教育的現實思考》,《當代教育論壇》,2009年第12期(下半月刊)。
注2:劉寶華,《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考試周刊》2011年25期。
狀態下主動完成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實現“要我學”向“我要學”狀態的積極轉變。
有利于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的真誠和關愛是贏得學生信任的基礎,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心理基礎。但是師生之間由于閱歷、年齡、生活等方面的差異,一般在交流方面都存在“代溝”。但是,如果教師注重情感教育,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多和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互通,學生才會主動與老師接近,從而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反之,師生關系則越來越疏遠。有剛參加工作的班主任為了樹立威信,安排班級工作或者與學生說話時的語氣很是生硬,對于違反學校規定的學生也是狠心處罰不留余地,處處體現了嚴格,但是學生們見了老師都躲著走,不敢靠近,這就很難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
有利于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如果教師能用真情來教育學生,而不是一味的懲罰、責罵,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喜歡上這門學科,甚至把老師當作偶像,愿意聽他的課,喜歡聽他的課。老師也會因為學生的喜愛,而更加熱愛這個工作,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此外,交流還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了解,可以傳遞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愛與感情,可以實現教與學的“同頻共振”。在情感教育過程中,教師也無形中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表達、學會了交往,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綻放更美麗的人格魅力。
教師是陽光下最崇高的職業,被人們譽為辛勤的園丁。在這個信息千變萬化的時代,過去家長式的師生關系已經不再適合當今的學校,師生之間應建立一種和諧、良好的關系。因此,只有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寬容學生,才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心靈距離,實現教育目標的最大化。
要尊重學生。就是要努力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課堂上死氣沉沉的氣氛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思維,因此,老師教師高昂的情緒、親切的話語、和藹的表情、精彩的開場白都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迸發創造思維的火花,學生也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
要關心學生。所有的學生都希望得到關心,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如此,學習成績差的亦是如此。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要常用一些鼓勵的話,讓不同的學生都能體驗成功喜悅和自身價值。對學生的消極情緒,思想顧慮,精神負擔和困難要給予耐心指導和幫助。對于那些成績不好或進步不大的學生,努力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制定改進措施,并找出他們的優勢所在,鼓勵他們。“親其師,則信其道。”老師這種沒有在大庭廣眾之下點名批評,而是個別幫助他們分析得失的做法會對學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學生不僅會從中學會關心別人,也會重新建立自信。
要寬容學生。俗話說,三句好話,滿山雪融化。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有一顆寬容的心,允許學生在錯誤中成長。當學生學習成績差或者違反紀律的時候,如果老師惡語相向,學生就會對這個學科產生厭倦情緒。面對這些情況,教師必須要用自己的人格去感化他們,以情感打開學生的心靈之窗,用現實生活中的道理說服他們,用淵博的知識讓他們口服心服。這樣,學生們才能燃起熊熊的青春之火,爆發出耀眼的光芒。
[1]盧家楣,《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肖川,《教育的理想與信念》[M],長沙:岳麓書社,2002。
[3]宋翠利,《有關我國當代情感教育的現實思考》,《當代教育論壇》[J]2009年第12期(下半月刊)。
[4]劉寶華,《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作用》,《考試周刊》[J]2011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