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新英
(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 江蘇蘇州 215021)
語文老師巧引導,兒童讀書正酣時
——引導一年級的兒童愛上閱讀
袁新英
(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 江蘇蘇州 215021)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一年級語文老師應該創設各種機會,讓兒童從兒歌、繪本開始閱讀之旅。老師在兒童的閱讀之路上有著引領的作用,同時也要巧妙地激活家長的閱讀力量,家校共創讀書氛圍,綻放讀書之美。班級里開展漂書活動,值得一試。
閱讀 兒歌 繪本 閱讀氛圍 共享資源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一年級是學生開始閱讀的起步階段,《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放在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第一位。語文老師要巧妙引導孩童讀好適合自己的書,帶領孩童開展閱讀活動,開啟閱讀之門。
初入校園的六歲稚童,識字量已有很大差別。以筆者2014級一年級某班學生為例,有的已經有五、六百的識字量,自己可以獨立閱讀一般的繪本,這在班級僅占少數,屬于鳳毛麟角;有的僅能認識自己的名字和“大小上下”之類的數十個簡單漢字,這在班級中占絕大部分;還有個別孩子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認識,甚至于連如何拿書翻頁都不懂。絕大部分學生不會拼讀音節,孩子這時候基本沒有閱讀能力,只能讀讀最簡單的繪本,以圖片為主。
1.兒歌入手,朗朗上口
一年級上學期,老師應該創設各種機會,帶領孩子反復讀兒歌,從中感受兒歌的趣味,為孩子下學期的自主閱讀積累識字量。筆者為了給孩子們尋找合適的讀本,加入了中國海量閱讀群,通過和群里老師一起探討學習,發現了不少適用讀本。例如:薛瑞平的《日有所誦一年級》、玄老漢和韓興娥老師編寫的《好媽媽兒歌四百首》,通過和孩子們一起朗讀,發現孩子們對《成語兒歌100首》《俗語兒歌100首》特別感興趣。我們可以嘗試讓孩子們用不同的節奏來讀兒歌。例如:學習成語“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老張老張,懶懶洋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沒兒沒女沒婆娘,餓著肚皮曬太陽。”這類兒歌音韻和諧、節奏歡快。前面幾遍,可以先聽老師讀,兒童跟讀,小手指同時指讀。幾遍后,老師做示范節奏讀,打著節奏加上身體晃動相同的節奏。兒童非常喜歡節奏讀法,他們甚至會一邊大聲朗讀,一邊跺著腳、敲著桌子助興。節奏讀可以根據孩子們的喜好來確定快節奏、慢節奏的讀法。每天都抽一點時間來和孩子們一起讀兒歌,不知不覺中,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可以讀完四百首兒歌。相信絕大部分的孩子,除了語文課本積累的固定識字量(上冊255個,下冊483個),一定增加了更多的識字量,更是積累了成語、俗語等語文知識,為今后的自主閱讀奠定了扎實的基礎。選好適合的兒歌,帶領兒童開啟蒙學之旅,實在是合適不過。
2.共讀繪本,愛上閱讀
一年級上學期的孩子,是閱讀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段。由于識字量不足,現階段的兒童大都對枯燥文字的書籍不感興趣,除了朗讀朗朗上口的兒歌,老師要巧用繪本來培養兒童的閱讀興趣,滋養他們的閱讀情懷。作為啟蒙老師,給孩子們尋找一些富有童趣、有愛、有寓意的繪本,同樣很重要。我們可以在學校里創設時機共讀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可愛的鼠小弟》(一套共六本)《爺爺一定有辦法》《驢小弟變石頭》……這類經典的繪本都是我們的閱讀教材。隨著識字量的增加,我們可以發揮孩子們的力量來推廣閱讀繪本,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愛表現的時候,只要老師給予機會,他們一定會爭先恐后地來推薦讀本。這樣也帶動孩子們在家里閱讀更多的繪本。一學期過后,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大大加強,這時候,老師就是適時推進閱讀的深度和廣度。僅讀兒歌、繪本,這對于一年級下學期的兒童來說,這是不夠的。老師需要開出適合的書單,引導孩子讀書。例如:“我在這兒”成長閱讀叢書系列(9冊)、《小豬唏哩呼嚕》《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中國神話故事》……可以讓孩子們嘗試著通過拼音讀物逐步走向獨立閱讀。
“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老師在兒童的閱讀之路上有著引領的作用,學生在校時間有限,我們更要巧妙地激活家長的閱讀力量。現在的家長都能和學校老師一樣認識到閱讀對于孩子的重要性,兒童離開學校回歸家庭的時候,同樣需要家長的引導。老師要利用好家長會,教會家長如何在家創設閱讀環境、陪伴閱讀,讓孩子在黃金閱讀期養成閱讀習慣、并大量閱讀。
1.家長放下手機,全心陪伴閱讀
據筆者調查,父母下班后,更多的家庭這樣的:爸爸媽媽玩手機、刷微信,孩子在一邊玩電子游戲。老師可以引導家長利用好兒童的黃金閱讀期。家長可以帶領兒童在家里布置閱讀區域,固定好閱讀時間。最初的閱讀,一定是親子閱讀,爸爸或者媽媽陪伴兒童共讀一本書,需要出聲讀,需要手指指著字詞,一句句指讀。每天堅持15分鐘以上,孩子的識字量一定是驚人的。一兩年后便可獨立閱讀純文本的書籍。即使是孩子到了高年級,需要讀文字功底深厚的讀物,爸爸媽媽也需要適當的陪伴引領。筆者女兒五年級的時候,曾陪她讀過余秋雨寫的《文化苦旅》。這樣才能更好的帶領孩子進行有深度的閱讀。
由家長們陪伴孩子一起讀書、一起成長,這是造物主饋贈父母的絕佳禮物。家長們一定要抓住這樣的良好時機。筆者班級里一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大、閱讀能力強的無一例外,家里有著共讀的父母。
2.讀書漂流活動,共享閱讀資源
班級里同樣也要創造濃郁的讀書氛圍。老師利用好晨讀、班會、書香課,營造靜靜讀書、文字流淌的氛圍。除了給孩子們自主閱讀的時間,老師還可以開始一系列“書蟲旅行家”的活動。根據自己班級的讀書情況,老師自行設計。筆者認為其中的漂書活動值得一用,筆者和熱心家長共同設計了個性化漂書袋,品質良好的書袋讓孩子們感受到書應該很好地愛惜起來。兒童背著屬于本班獨有的書袋到校,自豪感油然而生,小小讀書郎焉有不讀書之理?我們每個兒童備好三本適讀的書本,設定在周四的書香課上漂書,按照學號操作。1號的孩子把書漂給2號,2號的孩子把書漂給3號,以此類推,試想一學期下來,每個孩子的讀書量該有多大。筆者班級的孩子每到周四,等不及書香課漂書就早早把書漂給下一位同學了。
課標指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作為一年級的語文老師,我們應該創設各種條件,讓孩子愛上閱讀,浸潤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