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濤
(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0)
校園英語戲劇節的創辦及其對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分析
韓濤
(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0)
英語戲劇表演不僅是藝術層面的交流和欣賞,更是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的有效教學手段。廣西高校大學生英語戲劇節旨在加強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幫助其適應新形勢的要求。基于此,文章探討分析了英語戲劇節的創辦背景及其對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英語戲劇節 背景 學習 影響
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雖然目標規劃明確強調要培養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尤其是聽說能力,但胡壯麟(2002)指出,目前中國英語教學還存在著高投入低成效的問題,經過多年學習不少學生的英語水平仍停留在“啞巴英語”層次。另有,楊雅鑠等(2008)教學實踐表明,采用英語戲劇表演這一課堂教學形式是卓有成效的,打破了傳統英語教學中的非真實性和機械沉悶氣氛,不但激發了學生練習口語的興趣,提高了開口說的自信心和在具體情境里運用英語的交際能力,還增強了他們的人文修養,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
1.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
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總是會將重點放在單詞的拼寫及詞義解釋上。而戲劇教學的引入使教師和學生都會著重關注英語的發音、語言的應用技巧以及語言使用的流暢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首先要聽懂教師的指令和要求,以及其他學生就一個情節或情景的展現或陳述;其次,當學生自己做角色扮演時,所展示的內容也要令教師和其他同學聽懂。當學生在英語單詞發音、應用方面出現錯誤的時候,教師的更正會令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并且記憶深刻。有了課堂的不斷練習后,學生會更加愿意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使用英語進行有效的交際。
2、促進建立良好的生生和師生關系
羅杰斯教學理論極其強調環境氣氛對于教學的作用,他說:“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引入戲劇教學的英語課堂比傳統的課堂更加隨意、輕松,學生不被要求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而是允許在教室里走動。由此加強了同學之間的互動,使同學之間加深了解,相互間建立了信任。良好的生生關系的建立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戲劇教學引入英語教學中時,無論是在上課表演還是下課排練中,教師都會給學生提出方向和建議,學生也會主動地問教師問題。戲劇使這些話題變得透明,使討論變得自由,學生與教師的距離感因此縮小,教師也贏得了學生的尊重和信任。
現代語言教育學家認為“外語教學培養從事跨文化交際人才,使他們具備所學外語的語言能力、認知能力、語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活躍校園文化的英語戲劇節,準備階段周期長、頭緒多、工作繁瑣。筆者結合實踐探索出一些經驗,認為英語戲劇表演的組織和實踐可分為兩個方面。
1、教師發揮著引導作用
教師首先要把握好學生所選戲劇和具體表演的自由度,既不拘束學生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又要引導學生選擇合適在課堂上展示的戲劇。在小組英語戲劇表演展示前,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協助、指導和鼓勵,幫助學生設置恰當的戲劇舞臺氛圍,及時指出問題所在并給予學生鼓勵。在戲劇表演展示過程中,教師要細心觀察學生表演的優缺點,在表演結束后給出客觀全面的評價。
2.學生是英語戲劇表演的主體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所有工作,不僅要在語言上下功夫,還要深人到劇本及角色的體驗中去反復實踐,使自己真正融入到角色和場景中,這就要求學生做好吃苦耐勞的思想準備,不斷熟悉劇本和臺詞,加強對角色的深入了解與把握,適當發揮自己對角色的全新理解,并入木三分地表演出來,這樣才能真正打動觀眾,引起共鳴。
英語戲劇節雖是大型的校園活動,實際上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生活大舞臺,也是語言交際的鍛煉機會,學生除了表演以外,還需準備大量的道具、服裝、場景設置等,這一切都為英語戲劇參與者提供了空間,更能鍛煉他們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戲劇社各成員有較豐富的經驗供戲劇參與者學習和模仿,而社團干部也具有良好的組成和溝通能力,他們的加入使戲劇節各部分分工更加明確,有條不紊地做好準備工作。
基于Richard Via(1976)提出的英語戲劇表演應用于語言教學時應注意的原則,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開展小組英語戲劇表演展示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和基本原則。
1.創造戲劇氛圍
語言學習者需要在教室有限的空間內創造一個有戲劇氛圍的小舞臺,才能讓他們更容易發揮想象力,設身處地地進入角色,在相應的情境中體會戲劇人物角色,更重要的是能讓他們意識到自己要展示的只是戲劇角色,從而緩解內心的極度緊張情緒,保證英語戲劇的正常展示。
2.忘我原則
在戲劇表演中,學生不是以語言學習者的身份展示,而是忘記自己原來的學習者身份,以自己即所演角色的態度進入角色,這樣才能賦予表演者之間的對話真正的交際意義,才能放松自然地彈唱說笑,自如地運用合乎英語文化的語言和肢體動作表達角色的情感思想。
3.五種意識的培養
Richard Via總結的戲劇表演的五種意識(自我意識、觀眾意識、觀眾與自我表現之間關系的意識、場景意識和目標意識),往往是初次嘗試戲劇表演的學生所不具備或者沒有意識到的。事實上,這五種意識其實在我們的實際語言交際中也會時常應用到,能否在用英語交際時很好地運用這五種意識也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日常交際效果,所以通過戲劇表演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這五種意識,從而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
英語戲劇獨特的語言魅力吸引著一批又一批英語學習者。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文化交流需求的增加,大家也越來越關注英語的使用能力而不是應試英語的測試水平。然而不管是對于英語專業還是非英語專業學生,以戲劇作為學習英語的模式都開啟了一個新的英語教學變革,我們應當重視這種積極的影響和改變,以英語戲劇為載體,進一步從各個方面鍛煉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真正做到學有所用。
[1]王昕.英若誠:“奇才奇藝”的“多面手“(上)[N].21世紀英語教育報,2006-11-27.
[2]胡壯麟.中國英語教學中的“低效“問題[J].國外外語教學,2002(4).
1、2014年度廣西高校科研項目,英語戲劇節平臺下高職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研究(LX2014580);2、2013年度廣西交院院級教研項目,英語戲劇節平臺下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研究(JZY2013A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