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蕾吟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外語教研室 湖北武漢 430000)
語言游戲教學法在美國漢語教學模式中的文化教學影響
郭蕾吟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外語教研室 湖北武漢 430000)
本文對游戲教學法在美國漢語文化教學中的地位、內容、教學策略及教學案例等方面所具有的作用和影響進行了分析,力求找到解決漢語文化教學中這些問題的途徑。語言教學中融入文化教學會幫助學生增加理解,增加趣味。實踐證明,融入了文化的教育游戲才具有生命力。
游戲教學法 漢語教學 文化教學
漢語課堂在美國各地成長發展,正在成為美國外語課程中發展最為迅速的語種之一。我們要意識到漢語教學不僅僅是作為單純的語言教學而存在,而是已經成為中美兩國人民相互了解、相互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也認為傳統的語言教學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對文化知識的需求日益增長;同時,了解中國文化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和積極性的有效渠道。但是目前美國的漢語教學卻普遍存在著重語言、輕文化的現象,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還不能很好的結合起來。在教學實踐中,常會導致如下問題:1.只重視語言知識的學習而忽視語言作為交際工具的正確使用。2.只重視語言要素的學習而忽視目的語文化背景的了解,說的是漢語用的卻是母語的思維方式和文化習慣。這無疑成為漢語在美推廣的一大遺憾和障礙。
事實上,語言教學中也必然要涉及“知識文化”,語言與文化并不是對立的。漢語教學是一種語言教學,同時也是一種文化教學。通過游戲教學法滲透知識文化,推動文化教學成為語言教學最為生動有趣的部分,是許多漢語教師優化教學環節、提升課堂魅力的關鍵,也是課堂教學組織管理的難點。美國學生評價老師的標準與中國學生不同,是中美教學一大差異。在中國,嚴格要求學生,布置很多作業,在課堂上自己唱主角,讓學生多聽和記筆記的老師會被大部分學生認為是好老師。但是,如果用這種方式來教美國學生,必然會使他們覺得這種課堂枯燥無趣。大部分美國學生認為好老師應該是能想法設法讓每個學生能參與課堂,能讓學生在玩中學,寓教于樂。好老師應具備幽默感,能經常讓他們捧腹大笑。有效的課堂教學組織使游戲教學成為活躍課堂、和諧師生關系的教學環節,能夠讓學生對教師產生親切感和認同感,提高漢語教師的課堂魅力。所以,游戲教學法對激發學生語言學習熱情的作用不可小覷。
在強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的同時,教師也應把握好尺度。要愉快但不能嘻嘻哈哈,要輕松但不能松松垮垮。愉快輕松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如果課堂過得輕松愉快,但并未掌握教學內容,就失去了課堂教學的意義。所以,什么游戲活動最受歡迎,聽、說、讀、寫要怎么練才會有效又有趣,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后,逐漸形成體系。根據教學目的、教學對象、教學設備的不同,設計不同的課堂活動模式。美國賓州南里海學區2011-2012年部分游戲教學案例:
案例一、聽力練習中的文化知識教學
1.大風吹。要求學生記住自己代表的生詞。每個人有兩個生詞,每個生詞派給兩個學生。如果學生人數是單數,可以讓落單的學生隨便念生詞,被點到的兩個學生換位置。念過大概3、4個以后,他可以隨便跟某一個同學換位置代替他的生詞,再繼續玩。這個游戲讓他們可以集中注意力聽,同時熟悉了同學的發音,還可以讓他們不停走動,耗掉過于旺盛的精力,特別適用于中小學課堂。
2.舉生詞排順序。通過講解“聽其言,觀其行”解釋游戲規則。分兩組競爭。讓學生拿白紙自制卡片。念一個句子,學生需要占到正確的位置,哪個組最先排好算勝出。適用于中學和大學課堂。
3.老游戲:“西蒙說”也很有效。改編版:“老師說”。論語版“子曰”。注意:不適合人數太多的班級。根據需要練習的字詞制作卡片,保證每個學生有兩張以上不同的卡片的同時,也要保證有至少兩個學生持有的兩張卡片相同,在充當“老師”的學生念到某個字詞,持有該才字詞卡的兩個學生需互換座位,同時“老師”也要參與到搶奪座位中,沒有搶到座位的需要到講臺上充當“老師”的角色,游戲繼續。此游戲適用于練習聽力和活躍課堂氣氛,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初步了解儒家文化。
案例二、讀寫練習中的文化知識教學
1.課文接龍?!爸L城”。分兩組,每個人至少讀一句,使用時間最少、組成課文最完整的組勝,獎勵一個烽火臺。這個可以讓學生熟悉課文,幫助不太會念的組員,在筑長城的形成過程中貫穿中國地理知識。
2.習字練習。在語言諸要素中,漢字最能體現漢文化的獨特性。漢字是與拼音文字差別最大的獨特的方塊字,是表意兼表形的文字,也是注重審美形象的文字?!皾h字如歌如畫如符咒”。作為自源文字,漢字是漢族祖先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是漢文化的產物。漢字在其發展演變中,承載著厚重的中華文化。漢語教學要重視漢字文化意蘊的教學。
漢字接龍。分兩組,每人寫一筆,哪個組用時最少就算勝。適用于零起點課程。待學生詞匯量有一定積累后,可以升級為詞語接龍和成語接龍。漢語的任何一個語言要素,如一個詞、一個句子、一種語氣,都與使用漢語的社會密切相關,與中國歷史、中國人的生活這個大語境相關。所以,話語的意義一定要放在具體的場合中才能確定。在漢語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了解中國人的言語交流習慣,懂得漢語文化背景下的語境含義,懂得在特定語境中應該說什么話,并能正確理解在特定語境中他人的話,這是漢語教學的主要內容。
學生要順利完成用漢語與中國人交際的目的,在教學中應注意創造條件設置漢語使用語境。比如安排豐富多彩的活動方式,運用多種方法。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無論對外漢語課堂還是漢語國際課堂,都要盡量組織學生參加一些中國文化活動。學生只有在活動中運用語言知識,才能把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漢語教學不只是課堂上的語言學習,而應該是綜合性很強的課內課外相結合的全方位的系統活動。比如,踢毽子、貼春聯等活動,讓學生在濃郁的中國文化氛圍中進行口語練習和寫字練習,體現了漢語教學中重視漢文化語境的學習,必然會涉及到了解中國和中國人的方方面面。因而這種教學方式十分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國際推廣。
綜上所述,語言游戲教學法在漢語文化教學中具有觀念革新、策略重組、方法改革的價值,對于改變漢語文化教學中語言文化分化現象和提高學生語言運用技能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1]呂必松,華語教學講習。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1992
[2]王蒙,漢字與中國文化,2004年9月3日作者在北京文化高峰論壇上的演講
[3]布拉德福德·J·霍爾,跨越文化障礙,麻爭旗等譯。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4]劉珣,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簡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2
[5]亓華,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界文化研究20年述評,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
[6]江怡.維特根斯坦,“語言游戲”思想戰線,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