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兩漢關內侯的爵位繼承

2015-02-28 20:07:36師彬彬
許昌學院學報 2015年4期

師彬彬

(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天津300071)

兩漢爵位繼承事關政治身份、社會地位、法律優待、經濟權益的傳遞,反映了當時家庭成員之間的等級差異及政府對繼承權的控制。漢代爵位繼承主要涉及繼承形式、繼承順序、繼承人的選擇三項內容,不僅是爵位制度、繼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漢律重點調整的一個對象。

學術界雖已關注兩漢爵位繼承問題并取得了豐碩成果①參見[日]牧野巽:《西漢的封建相續法》,《牧野巽論著集》第一卷《中國家族研究》(上),東京:御茶之水書房1979年版;[日]西嶋定生:《中國古代帝國的形成與結構——二十等爵制研究》,武尚清譯,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版;楊光輝:《漢唐封爵制度》,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版;曹旅寧:《張家山漢律中的后子制度及身份繼承法》,《張家山漢律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版;[韓]尹在碩:《睡虎地秦簡和張家山漢簡反映的秦漢時期后子制和家系繼承》,中國社會科學院簡帛研究中心編:《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研究文集》,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劉欣寧:《由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論漢初的繼承制度》,臺北:臺灣大學出版社委員會2007年版;朱紹侯:《軍功爵制考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版;王彥輝:《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與漢代社會》,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版;臧知非:《張家山漢簡所見西漢繼承制度初論》,文史哲編輯部編:《早期中國的政治與文明》,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呂利:《律簡身份法考論:秦漢初期國家秩序中的身份》,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閆曉君:《從張家山漢簡看漢代繼承問題》,王沛主編:《出土文獻與法律史研究》第一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曹旅寧:《秦漢魏晉法制探微》,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廖伯源:《漢代爵位制度試釋(上編)》,《新亞學報》,1973年第1期(下冊);李均明:《張家山漢簡所見規范繼承關系的法律》,《中國歷史文物》,2002年第2期;徐世虹:《張家山二年律令簡所見漢代的繼承法》,《政法論壇》,2002年第5期;周美華:《〈二年律令〉中的“置后”與“戶后”繼承制度》,《東吳中文學報》,2009年第18期;尤佳、周斌、代唯醞:《東漢列侯推恩分封問題辨正——東漢侯爵繼承制度研究之一》,《古代文明》,2013年第2期;李恒全:《從出土簡牘看秦漢家庭繼承制度》,《中國農史》,2013年第6期;尤佳:《漢晉紹封制度論考》,《中華文史論叢》,2014年第3期。,但學者大多只關注諸侯王、列侯的爵位繼承和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所涉及的西漢初期的爵位繼承法,并未全面揭示漢代爵位繼承制度的發展脈絡。目前學術界有關兩漢關內侯爵位繼承的研究相對比較薄弱,一些結論仍可商榷。本文擬在梳理史料與總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挖掘法律條文背后的關內侯爵位繼承的運作實態以揭示爵位制度的復雜性、繼承法的變動性,相信有助于我們從爵位繼承的視角探究兩漢二十等爵制的演變。不足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鑒于爵位繼承具有協調家庭關系和維護社會秩序的重要作用,西漢政府制定了比較完備的身份繼承法。西漢初期的爵位繼承法主要集中于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其法既強化了宗法倫理關系,又導致了家庭成員之間不平等地位的形成。如《二年律令·置后律》規定了爵位繼承人的順序、權益、身份限定、政府的置后職責及家屬到政府辦理置后的時效,維護了后子完整的爵位繼承權。《二年律令·傅律》亦規定關內侯后子之外的兒子可以通過傅籍部分繼承父親的爵位,不僅嫡庶之別分明,而且長幼有序。

此外,西漢政府還以詔令的形式調整爵位繼承法,反映了皇權對身份繼承權的重視。如平帝元始元年(1)正月,“令諸侯王、公、列侯、關內侯亡子而有孫若子同產子者,皆得以為嗣。”顏師古注曰:“子同產子者,謂養昆弟之子為子者。”[1]349—350平帝時期,漢律規定關內侯的同產子、孫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成為嗣子①漢代,諸侯王、公、列侯、關內侯的后子亦稱嗣子。并繼承爵位,從而擴大了爵位繼承人的選擇范圍。

一、后子嗣爵

秦漢時期,后子即有爵者生前選定并上報政府登記認定的作為合法繼承人的兒子。秦律中已有關于后子的內容,如《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載:“士五(伍)甲毋(無)子,其弟子以為后,與同居,而擅殺之,當棄市。‘擅殺、刑、髡其后子,讞之。’可(何)謂‘后子’?官其男為爵后,及臣邦君長所置為后大(太)子,皆為‘后子’。”[2]110

置后即有爵者在生前依法選定后子作為爵位繼承人和戶主繼承人,包括置爵后、置戶后兩種形式。漢律規定遺腹子可以繼承父親的爵位,如《二年律令·置后律》曰:“主死,其寡有遺腹者,須遺腹產,乃以律為置爵、戶后。”[3]60西漢時期,遺腹子繼承父親爵位者較多。例如,“孝文二年,(閼氏)文侯(馮)遺以它遺腹子嗣”。[1]592另如昭帝元鳳元年(前80)春,“泗水戴王前甍,以毋嗣,國除。后宮有遺腹子(劉)煖,相、內史不奏言,上聞而憐之,立煖為泗水王。”[1]225再如成帝河平元年(前 28),“安成侯王崇薨,謚曰共侯。有遺腹子奉世嗣,太后甚哀之。”[1]4018

后子嗣爵是兩漢爵位繼承的法定形式,后子一般為嫡子,嫡長子優先。如文帝元年(前179)正月,有司曰:“立嗣必子,所以來遠矣。高帝始平天下,建諸侯,為帝者太祖。諸侯王及列侯始受國者皆亦為其國祖。子孫繼嗣,世世弗絕,天下之大義也,故高帝設之以撫海內。”[4]419嫡子嗣爵是漢高帝制定的“漢法之約”,在漢代得到了貫徹。如景帝前元三年(前154),“景帝與(梁)王燕見,侍太后飲,景帝曰:‘千秋萬歲之后傳王。’太后喜說。竇嬰在前,據地言曰:‘漢法之約,傳子適孫,今帝何以得傳弟,擅亂高帝約乎!’于是景帝默然無聲。”[4]2090

兩漢關內侯的爵位繼承人一般依據父系血緣關系確定,大多在疾死置后時進行。西漢初期的法律規定關內侯疾死置后時,后子的選定以嫡子優先為原則,無嫡子時則由庶子依據母親身份(下妻的地位高于偏妻②參見王子今:《“偏妻”“下妻”考》,《古史性別研究叢稿》,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的高低依次為后子,嫡庶之別分明。如《二年律令·置后律》規定:“疾死置后者,……關內侯后子為關內侯,……其毋適(嫡)子,以下妻子、偏妻子。”[3]59西漢初期,關內侯爵位繼承的法定順序依次是嫡子、下妻子、偏妻子。西漢初期,后子的選擇不僅嫡庶之別分明,而且和其年齡長幼、是否擁有爵位密切相關。如《二年律令·置后律》載:“□/先以長者、有爵者即之。”[3]60

西漢初期,有爵者到政府辦理置后要有里典或里正以及同里同伍五人以上擔保后子的身份合法,負責辦理置后的縣尉、尉史若置后有誤或超過置后時限則要處以一定罰金。如《二年律令·置后律》曰:“□□□,、史各。當置后,留弗為置后過旬,尉、尉主□。……諸當拜爵后者,令典若正、伍里人毋下五人任占。”[3]61王彥輝先生認為:“置后的工作流程大體由里向鄉部提供‘置后’的文字材料和擔保書,經鄉部統一呈報到縣,再由縣尉、尉史等審定和造冊,爵位繼承人的資格認定才最后完成。”[5]87為了減少爵位繼承中的糾紛以協調家庭關系與維護社會秩序,漢律還規定了家屬到政府辦理置后的時效:家屬必須在父母、妻子安葬完畢三十日之內,在兒子、同產、祖父母、祖父母的同產安葬完畢十五日之內到政府辦理置后。如《二年律令·置后律》載:“父母及妻不幸死者已葬卅日,子、同產、大父母、大父母之同產十五日之官。”[3]60西漢初期的后子在一定時效內上報政府登記認定才可嗣爵,反映了政府對爵位繼承權的重視。

為了協調有爵者的家庭關系并維護社會秩序,漢律嚴格限定了爵位繼承人的身份。①漢律關于爵位繼承人身份限制的規定來源于秦律,如《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十八種·軍爵律》曰:“從軍當以勞論其賜,未拜而死,有罪法(廢)耐遷其后;及法(廢)耐遷者,皆不得受其爵及賜。其已拜,賜未受而死及法(廢)耐遷者,鼠(予)賜。”(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編:《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55頁。)首先,漢律規定有爵者若自殺,則剝奪其后子的爵位繼承權。如《二年律令·置后律》曰:“其自賊殺,勿為置后。”[3]60另如元帝初元二年 (前 47)十二月,“(蕭)望之有罪死,有司請絕其爵邑。有詔加恩,長子伋嗣為關內侯。”[1]3289此例說明漢代有爵者若因罪自殺,其子一般不能嗣爵。

其次,漢律規定有罪曾被處以耐刑以上刑罰者不得作為爵位繼承人。如《二年律令·置后律》曰:“嘗有罪耐以上,不得為人爵后。”[3]61《二年律令·爵律》亦載:“當拜爵及賜,未拜而有罪耐者,勿拜賜。”[3]61西漢時期,列侯后子有罪不得嗣爵者較多。例如,“孝惠七年(煑棗侯革朱)薨。嗣子有罪,不得代。”[1]616另如,“(武帝)太初元年(陰城侯劉蒼)薨,嗣子有罪,不得代。”[1]445再如,“(平帝)本始元年(隨桃侯趙昌樂)薨。嗣子有罪,不得代。”[1]656上述史料說明,嗣子有罪不得嗣爵在西漢得到了執行。

再次,漢律還規定了非子罪、非正罪以維護嫡子的爵位繼承權。西漢時期,列侯因非子罪或非正罪而奪爵者較多。例如,“(文帝前元)五年,(涅陽)莊侯子成非子,不當為侯,國除。”[4]932另如,“(昭帝)元鳳三年,(益都侯劉嘉)坐非廣子,免。”[1]441再如,“(哀帝元壽二年)八月,(汝昌侯傅昌)坐非正免。”[1]712—713又如,“(平帝)元始三年,(平周侯丁滿)坐非正免。”[1]711

兩漢關內侯的爵位繼承人一般首選嫡長子,嫡長子嗣爵者居多。若嫡長子早死或有罪,則由其他嫡子以年齡順序嗣爵。例如,“孝宣王皇后。其先高祖時有功賜爵關內侯,自沛徙長陵,傳爵至后父奉光。”[1]3969另如元帝時期,“(關內侯丙)顯卒,子昌嗣爵關內侯。”[1]3149再如元帝時期,“(關內侯孔)霸薨,(長)子福嗣。福薨,子房嗣。房薨,子莽嗣。”[1]3365又如元帝初光五年(前 39),“(馮)野王嗣父爵為關內侯,免歸。數年,年老,終于家。子座嗣爵,至孫坐中山太后事絕。”[1]3305關內侯馮奉世因長子馮譚早死,而以次子馮野王嗣爵。西漢關內侯若不犯罪、無后或詔令的特別規定,爵位則可世襲,呈現政治身份世襲化的傾向,反映了政府對高爵階層的優待。

東漢關內侯的政治身份、社會地位下降,關內侯的爵位被繼承者也較少。司徒馮勤、曾為帝師的太常桓榮父子因與皇帝關系密切,后子才得以嗣爵關內侯。例如,“(光武帝建武)中元元年,(關內侯馮勤)薨,……勤七子。長子宗嗣,至張掖屬國都尉。”[6]911另如明帝時期,“(關內侯桓)榮卒,郁當襲爵,上書讓于兄子泛,顯宗不許,不得已受封”。[6]1257再如和帝永元五年(93),“(關內侯桓郁)子普嗣,傳爵至曾孫。”[6]1254為了鼓勵富人買爵以緩解嚴重的財政危機,靈帝時期允許買爵關內侯者的后代繼承爵位。靈帝中平四年(187),“賣關內侯,假金印紫綬,傳世,入錢五百萬。”[6]40

此外,光武帝追封關內侯侯霸為則鄉侯,其后代得以嗣爵列侯。建武十三年(37),“(光武帝)追封謚(關內侯侯)霸則鄉哀侯,食邑二千六百戶。子昱嗣。……昱后徙封于陵侯,(明帝)永平中兼太仆。昱卒,子建嗣。建卒,子昌嗣。”[6]902—903

從上述史料來看,“(漢代)賜爵則但爵其身,不能世襲。即使是特令食邑的關內侯亦如此。《漢書》《后漢書》諸賜關內侯者,無一例傳后”,[7]40與史實并不相符。

二、紹封繼絕

兩漢列侯若犯罪或無后(一般為無嫡子),除國則比較常見。如西晉武帝時期,河內太守劉頌上疏曰:“(漢代)不崇興滅繼絕之序,故下無固國。”[8]1301西晉武帝詔書亦曰:“古者列國無嗣,取始封支庶,以紹其統,而近代更除其國。”[8]1171此詔書中,“近代”應指漢代。紹封繼絕即除國列侯的子孫或親族成員在皇帝許可時可以完全或部分繼承列侯的爵位②學術界對兩漢紹封制度的研究,參見尤佳:《漢晉紹封制度論考》,《中華文史論叢》,2014年第3期。,“純粹為皇帝對列侯后裔之恩澤”[9],目的在于“褒功德,繼絕統,所以重宗廟,廣圣賢之路也”。[1]3150

兩漢皇帝紹封一些除國列侯的后代為關內侯,成為關內侯爵位繼承的重要補充形式。漢代紹封繼絕并未普遍推行,只是皇權擴大統治基礎的一項重要措施。兩漢王朝紹封的關內侯以高帝時期功臣侯的后代居多,恩澤侯、宦者侯的后代被紹封為關內侯者極少,有助于維持各種政治集團勢力的基本平衡。

哀帝元壽二年(前1)以來,西漢皇帝紹封除國列侯的后代為關內侯者規模極大。例如,“元壽二年八月,詔賜(清河侯王)吸代后爵關內侯,不言世。”[1]534—535此次詔書明確規定清河侯王吸后代的關內侯爵位只可維持一代,取消了爵位繼承權。另如,“元壽二年八月,詔賜(潁陰侯灌)嬰代后者誼爵關內侯。”[1]548再如平帝元始二年(2),“賜故曲周侯酈商等后玄孫酈明友等百一十三人爵關內侯,食邑各有差。”[1]353又如,“元始四年,賜(長平侯衛)青玄孫賞爵關內侯。”[1]687平帝時期,大司馬王莽建議紹封諸侯王與列侯的后代為列侯和關內侯,成為他籠絡人心和鞏固權勢的一種手段。如元始元年(1),“(王莽)建言宜立諸侯王后及高祖以來功臣子孫,大者封侯,或賜爵關內侯食邑”。[1]4048

東漢時期,皇帝紹封除國列侯的后代為關內侯可考者僅三人。例如,“桓帝延熹二年,紹封(鄛鄉侯鄭)眾曾孫石讎為關內侯。”[6]2513和帝時期,宦官鄭眾因協助和帝鏟除外戚竇憲集團之功而封宦者侯。另如《史記索隱》姚氏案:“《漢紀》桓帝延熹三年,追錄高祖功臣李必后黃門丞李遂為晉陽關內侯也。”[4]2669

三、其他形式

兩漢關內侯的爵位繼承不僅包括后子嗣爵、紹封繼絕兩種形式,而且涉及其他三種類型,有助于保障爵位傳承的穩定性、持續性。

首先,西漢初期,關內侯后子之外的兒子可通過傅籍的方式部分繼承父親的爵位①李恒全先生認為西漢初期,關內侯后子之外的其他兒子可以通過傅籍的方式由政府賦予部分爵位,并非繼承父親的爵位。參見李恒全:《出土簡牘看秦漢家庭繼承制度》,《中國農史》,2013年第6期,第76頁。,既維護了高爵者的利益并鼓勵其后代立功以保持社會活力,又可以減輕政府的負擔。傅籍簡稱傅,指成年男子到政府登記在冊并開始承擔徭役、兵役。漢代傅籍者在承擔徭役的同時,開始按等級獲得爵位、田宅、實物、減免刑罰等特權。②參見臧知非:《秦漢“傅籍”制度與社會結構的變遷——以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為中心》,《人文雜志》,2005年第1期,第112頁。如《二年律令·傅律》規定:“不為后而傅者,關內侯子二人為不更,它子為簪裊;卿子二人為不更,它子為上造;五大夫子二人為簪裊,它子為上造;公乘、公大夫子二人為上造,它子為公士;官大夫及大夫子為公士;不更至上造子為公卒。當士(仕)為上造以上者,以適(嫡)子;毋適(嫡)子,以扁(偏)妻子、蘗子,皆先以長者若次其父所以,所以未傅,須其傅,各以其傅時父定爵士(仕)之。父前死者,以死時爵。”[3]58西漢初期,關內侯后子(首選嫡長子)之外的兒子通過傅籍的方式部分繼承父親的爵位時,嫡子優先,無嫡子時則由庶子繼承爵位,不僅嫡庶之別分明,而且長幼有序;后子之外,其中的兩個兒子可繼承不更爵位,其他兒子則繼承簪裊爵位,這是爵位繼承權的一種擴展,既反映了西漢初期關內侯擁有較高的政治地位、社會身份,又體現了政府對有爵者的優待。

西漢初期,關內侯后子之外的兒子通過傅籍部分繼承父親爵位的時間較晚,縮短了為政府承擔徭役、兵役的年限。如《二年律令·傅律》載:“大夫以上至五大夫子及小爵不更以下至上造年廿二歲,卿以上子及小爵大夫以上年廿四歲,皆傅之。”[3]58西漢初期的繼承法規定關內侯的爵位不均等繼承,維護了后子完全繼承父親爵位的特權并兼顧了其他兒子的部分爵位繼承權,通過維護家庭成員之間的等級差異以協調家庭關系,有助于維護社會秩序。西漢初期,有爵者后子之外的兒子若身高不滿六尺二寸或先天殘疾則不能通過傅籍部分繼承父親的爵位。如《二年律令·傅律》曰:“當傅,高不盈六尺二寸以下,及天烏者,以為罷癃。”[3]58

其次,兩漢皇帝多次賜包括關內侯后子在內的為父后者爵位,以提高后子的政治身份、社會地位,成為爵位繼承權的一種延伸。文帝以來,西漢政府多次賜包括關內侯后子在內的為父后者一級爵位,有時還賜列侯嗣子爵五大夫,大多在春季或夏季立皇太子或皇太子行冠禮之時。如文帝元年(前179)春正月立劉啟為皇太子,“因賜天下民當代父后者爵各一級。《集解》韋昭曰:‘文帝以立子為后,不欲獨饗其福,故賜天下當為父后者爵。’”[4]420另如,“(武帝元狩元年夏四月)丁卯,立皇太子。賜中二千石爵右庶長,民為父后者爵一級。”[1]174再如元帝竟寧元年(前33)春正月,“皇太子冠。賜列侯嗣子爵五大夫,天下為父后者爵一級。”[1]297—298又如成帝綏和元年(前 8)春二月詔亦曰:“其立(劉)欣為皇太子。……賜諸侯王、列侯金,天下當為父后者爵”。[1]328

光武帝建武三年(27)以來,東漢政府亦多次賜包括關內侯后子在內的為父后者二級或三級爵位,有時在春季正月和大赦天下同時進行。例如,“(建武三年春)二月己未,告祠高廟,受傳國璽,賜天下長子為父后者爵,人二級。”[11]61另如,“(安帝永初)三年春正月庚子,皇帝加元服。大赦天下。賜王、主、貴人、公、卿以下金帛各有差;男子為父后,及三老、孝悌、力田爵,人二級”。[5]212再如,“(桓帝建和元年春正月)戊午,大赦天下。賜吏更勞一歲;男子爵,人二級,為父后及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級”。[6]289

再次,西漢平帝時期允許關內侯的同產子、孫子在一定條件下成為嗣子繼承爵位,但控制在父系血緣關系的范圍之內,從而擴大了爵位繼承人的選擇范圍。平帝元始元年(1)正月,“令諸侯王、公、列侯、關內侯亡子而有孫若子同產子者,皆得以為嗣。”顏師古注曰:“子同產子者,謂養昆弟之子為子者。”[1]349—350相似內容亦見于《居延新簡》E.P.T5:33:“□/同 產 子 皆 得 以 為 嗣 繼 統 □/□/……”[12]20,這條律文應屬于西漢后期。元帝時期,已有以同產子為嗣子繼承爵位的事例。如初元元年(前48)三月,“(元帝)封外祖父平恩戴侯同產弟子中常侍許嘉為平恩侯,奉戴侯后。”[1]279從上述史料來看,認為“(漢代)在制度上只承認兒子的爵位繼承,疏遠親屬自不必說,孫及兄弟之子也不被認可繼承,他們間或也有被許可繼承一事,是例外的、恩賞性的,決不是制度上的當然認許”,[13]58—59與西漢后期爵位繼承的實際情況并不相符。

四、結語

綜上所述,兩漢關內侯的爵位繼承呈現類型多樣化的特征,主要反映在以下五個方面:其一,后子嗣爵是漢代關內侯爵位繼承的法定形式,后子按嫡長子優先原則確立并上報政府登記認定后才可嗣爵。其二,西漢哀帝以來,兩漢皇帝紹封一些除國列侯的后代為關內侯,成為關內侯爵位繼承的重要補充方式。其三,西漢初期,關內侯后子之外的兒子可以通過傅籍的方式部分繼承父親的爵位,不僅嫡庶之別分明,而且長幼有序。其四,西漢文帝以來,兩漢皇帝多次賜包括關內侯后子在內的為父后者爵位。其五,西漢平帝時期允許關內侯的同產子、孫子在一定條件下成為嗣子繼承爵位,但控制在父系血緣關系的范圍之內,從而擴大了爵位繼承人的選擇范圍。

漢代關內侯的爵位繼承呈現形式多樣化特征,有助于維護關內侯爵位的穩定傳承,這既反映了身份繼承法的變遷與爵位繼承機制運行的復雜性,又體現了政府重視維護高爵階層的權益。兩漢關內侯的爵位繼承權并不完整,主要取決于法律的規范和皇權的支配,部分關內侯因犯罪、無后或皇帝的命令而喪失爵位繼承權。

[1]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3]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釋文修訂本[M].北京:中華書局,2006.

[4]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5]王彥輝.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與漢代社會[M].北京:中華書局,2010.

[6]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7]楊光輝.漢唐封爵制度[M].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

[8]房玄齡,等.晉書[M].北京:北京:中華書局,1974.

[9]廖伯源.漢代爵位制度試釋(上)[J].新亞學報,1973(1):93-184.

[10]臧知非.秦漢“傅籍”制度與社會結構的變遷——以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為中心[J].人文雜志,2005(1):112-118.

[11]袁宏.后漢紀[M].北京:中華書局,2002.

[12]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文化部古文獻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居延新簡:甲渠候官與第四燧[M].北京:中華書局,1990.

[13]西嶋定生.中國古代帝國的形成與結構——二十等爵制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另类综合视频| 久操中文在线| 欧美色图久久| 久久国产毛片|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丰满的少妇人妻无码区|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亚洲V日韩V无码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四虎影视国产精品|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日韩美毛片| 国产精品浪潮Av| 五月婷婷综合色|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露脸真实国语乱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免费久久| igao国产精品|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久操中文在线| 亚洲精品桃花岛av在线|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亚洲色图另类| 97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不卡在线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国产清纯在线一区二区WWW|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3p视频| 91偷拍一区|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久久大香香蕉国产免费网站| 91精品国产一区自在线拍| 久草性视频|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久草性视频|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黄色|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999精品视频在线|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网友自拍视频精品区| 色综合成人| 国产精品第一区|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日韩二区三区| 亚洲看片网|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伊人蕉久影院|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青青操国产视频| 青青青国产视频| 国产毛片网站|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第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国产福利2021最新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无码精品|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青青网在线国产| 伊人欧美在线|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小视频网站|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在线国产资源|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视频一|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女同疯狂摩擦2|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