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萍,袁 可,張開鳳
(四川省樂山市人民醫院, 四川 樂山 614000)
痔瘺手術由于對肛門直腸及鄰近組織的牽拉、擠壓損傷引起局部水腫、劇痛,導致反射性尿道及膀胱頸括約肌痙攣,或因麻醉阻滯了陰部神經,引起會陰部感覺喪失,神經失調引起排尿障礙,從而影響手術后病人的舒適和康復[1,2]。本研究采用臨床對照性研究,探討中藥八正散預防痔瘺術后尿潴留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經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選擇2013年2月至10月在我科行痔瘺手術患者120例,按入院順序采用拋硬幣方法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例。實驗組中男34例,女26例;年齡30~53歲,平均42.8歲;混合痔38例,肛瘺22例。對照組中男36例,女24例;年齡33~56歲,平均43.5歲;混合痔42例,肛瘺18例。兩組病例均排除泌尿系統疾病,均采用局部麻醉,由同一組醫生完成手術。兩組病例一般情況比較無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實驗組遵醫囑術后2h口服八正散50mL,每3h重復一次,直到自行排尿。對照組采用痔瘺手術后常規護理。如患者術后12h仍未排尿而膀胱充盈平臍,可用新斯的明0.5mg肌肉注射,仍不能排尿者,可給予導尿。觀察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尿潴留發生情況及第一次排尿時間。
1.3 評價方法:術后2h開始叩診膀胱高度,根據叩診膀胱高度的變化及患者的自覺癥狀,將尿潴留分為輕度、重度。輕度尿潴留:膀胱高度在恥骨聯合上2~4橫指,患者可以忍受,不需要任何處理。重度尿潴留:膀胱充盈平臍或術后已超過12h未排尿,給予導尿。
1.4 統計學方法:兩組病例尿潴留發生情況比較用χ2檢驗,兩組病例術后第一次排尿的平均時間比較用t檢驗。
2.1 尿潴留發生情況比較:實驗組尿潴留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尿潴留發生情況比較 (n)
2.2 兩組患者術后第一次排尿時間比較,實驗組較對照組明顯提前,兩組患者平均排尿時間比較差異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第一次自行排尿時間比較 (n)
3.1 痔瘺手術患者術后尿潴留對機體的影響:尿潴留是痔瘺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一般在術后6h出現,應及早預防[3]。尿潴留使患者不舒適,影響患者進食、睡眠,重度尿潴留可引起患者下腹部劇烈疼痛、坐臥不安。其主要原因是痔瘺手術過程中操作、麻醉等因素使部分神經支配被阻斷,及手術過程中對部分組織的牽拉、擠壓致局部水腫反射性引起膀胱頸括約肌收縮所致。所以,此類患者術后尿潴留應引起護理人員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預防或減輕其帶來的不適。
3.2 中藥八正散能有效預防痔瘺術后患者的尿潴留:對于痔瘺術后患者尿潴留過去采用腹部局部熱敷、針灸、聽流水誘導排尿等,這些方法都是尿潴留發生后采用的措施。我們認為,預防更加重要,中藥八正散能有效預防痔瘺術后患者的尿潴留。八正散的主要成分為木通、瞿麥、扁蓄、梔子、大黃、車前子、燈芯草等,具有清熱瀉火、利水通淋之功。而痔瘺術后尿潴留為濕熱蘊結下焦所致,方中木通、瞿麥、車前子、扁蓄清利濕化、利水通淋,梔子清瀉三焦濕熱,大黃瀉火降濁,燈芯草導熱下行,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尿之功,并使麻藥代謝加速,從而達到恢復膀胱括約肌功能的目的。本研究對實驗組病人術后2h未發生尿潴留即服用八正散,結果顯示,僅有3例發生輕度尿潴留,無1例重度尿潴留;而對照組有9例輕度尿潴留、5例重度尿潴留;實驗組第一次平均排尿時間為5.1±2.2h,而對照組為7.1±3.8h,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口服中藥八正散能有效預防尿潴留,促進患者早日恢復自行排尿功能。
3.3 中藥八正散預防尿潴留的應用方法:中藥八正散為中藥方劑,在我院由中藥制劑室按痔瘺科醫生方劑煎制成水劑,袋裝密封,每袋50mL,每次服1袋。在痔瘺手術前,由手術醫生和主管護士詳細詢問病史,排除病人相關的服藥禁忌,如腎積水、輸尿管結石、前列腺肥大等。按醫生醫囑給予病人用藥宣教,告知服用八正散藥劑的目的和作用,在術后2h指導病人服用,觀察排尿情況,如效果不佳,3h后可重復使用。該藥劑在我院應用中,口感適中,病人樂于服用。
[1] 許敏英.拔罐中極穴治療痔瘺手術后尿潴留的臨床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06,33(6):719.
[2] 陳紅楠.痔上黏膜環切術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河北醫學,2014,20(5):857 ~859.
[3] 楊敏,周斌,陳國,等.輸尿管鏡在尿潴留導尿失敗處理中的應用(附16例報告)[J].西南國防醫藥,2013,23(9):957~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