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康 徐慧芬
(衢江區職業中專 浙江衢州 324000)
竹炭工藝專業專家工作站運作管理的實踐思考
劉小康 徐慧芬
(衢江區職業中專 浙江衢州 324000)
以解決竹炭工藝專業建設中的“專業師資問題、專業核心課程開發問題、校企深度合作問題”為目標,引進專家組建專家工作站,通過專家工作站的建設管理,發揮專家的引領、指導和幫助,有效地解決了專業建設中的重點問題、難點問題,推進專業建設有序開展,取得良好成效。提出了專家工作站的運作與管理需要政府支持,項目載體,拓展功能。
竹炭工藝專業 專家工作站 運作管理 思考
竹炭工藝專業是為助推竹炭產業發展而開設的地方特色專業。之前,我國中、高職教育中沒有這一專業,更沒有師資、沒有教材等一系列問題。在推進竹炭工藝專業建設中,通過引進專家建立專家工作站,加強專家工作站的管理等系列舉措,有效地發揮了專家對專業建設的引領與指導作用,推進了專業建設,取得了可喜成效。
竹炭工藝專業原本只是“灰頭土臉、小打小鬧”校本專業。2012年,該專業申報成為浙江省中職特色專業課改項目,成為省級特色專業。同年,又被列為浙江省改革發展示范校建設重點專業,實現了“華麗轉身”。作為省改發校建設的重點項目,要將該專業建設成特色鮮明,在全省具有引領示范作用的專業,面臨許多困難。
一是專業師資培養問題。在我國,無論中職或高等教育,都沒有相應的專業,沒有師資可提供。解決專業師資問題,成為專業建設的關鍵。
二是專業核心課程開發問題。開展專業建設,必須開發專業核心課程。但我國中、高職教育中之前沒有這一專業,幾乎沒有可借鑒的課程資源、教材資料等,一切要從零開始。參與專業建設的教師,也都是半路出家的外行。專業核心課程的開發,時間緊任務重,需要得到專家的指點、幫助。
三是校企深度合作問題。專業建設的終極目標是人才培養,需要架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以往的校企合作,存在學校單方的“剃頭挑子一頭熱”現象。激發企業積極性,推進校企深度合作,構建起校企緊密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是提升專業建設成效的重要內容。
面對上述各種問題,完成竹炭工藝特色專業建設,困難重重。
1.專家工作站建設目標
為解決上述一系列問題,確立“筑巢引鳳,借力發展”思想,通過引進知名專家(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建設學校專家工作站,借助專家團隊的引領與幫助,著力解決竹炭工藝專業師資培養、課程開發、校企合作等人才培養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推進特色專業建設。
2.專家工作站建設
(1)組建專家團隊。結合竹炭工藝專業建設的實際,邀請浙江省著名竹炭專家、浙江農林大學工程學院張文標教授,擔任學校專家工作站首席專家。由張教授帶領研究成員(其他教授及研究生)作為工作站專家團隊成員。同時,邀請知名竹炭行業企業專家作為工作站行業企業專家,組建起由“高校引領、企業合作”的多方專家共同參與的專家工作站。
(2)簽訂合作協議。簽訂《合作協議》,確定合作框架內容、雙方責任與義務等。與進站高校專家合作的主要內容是:為學校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專業建設,打造專業品牌特色,提升教師素質,完善社會培訓等系列化工作,提供指導服務和信息、技術幫助。與企業專家合作的主要內容是:根據校企雙方的實際情況和需要,互相提供信息和服務、技術援助;互相提供一定的設備、場地及人員,為專業教學、員工培訓和技術研究服務等。通過簽訂《合作協議》,明確了雙方的責任與義務,更主要的是讓專家知道學校需要那些幫助。
(3)配備辦公場地。學校專門騰出一間辦公室和一個小型會議室,作為專家工作站,配齊辦公設施設備,保證工作站專家有一個舒適的工作環境,便于開展交流、指導、咨詢和講座等活動。
3.專家工作站的管理
(1)明確建站專家工作職責。專家工作站建起后,為發揮專家的作用,制訂了《進站專家工作職責》,主要包括:為學校提供業務指導和信息、技術幫助;定期開展學術講座與交流活動,指導培養教師;幫助學校拓展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引領學校開展產學研聯合體建設活動;為學校提供相關產業行業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等前沿化的信息或資料。有了《進站專家工作職責》,有效地將專家的工作職責確定了下來,解決了專家工作站“干什么”的問題,為專家工作站的后續運作,確保各項指導、咨詢、服務等有序開展,奠定了基礎。
(2)提高專家工作站的保障條件。首先,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進站首席專家和分管副校長為副組長的專家工作站領導小組,負責專家工作站日常運作、管理與考核等工作,解決了專家工作站“由誰管理”的問題。同時,制訂《專家工作站管理辦法》、《專家工作站科研經費使用制度》、《專家工作站績效考核制度》等相關制度,解決了專家工作站“怎么管理”的問題。通過管理機構建設和管理制度的實施,為專家工作站正常化運作提供了機制保障,
其次,學校將專業建設骨干教師作為工作站配套教學研究人員(5-10人,青年教師不少于三分之一),與進站專家進行對接,保證專家團隊有具體的指導對象。這些人員就是竹炭工藝專業的重點培養師資,也是專業建設的核心力量。這樣,為專家工作站提供了人員保障,解決了專家團隊來校“指導誰”的問題,為專家工作站正常化運作提供了人員保障。
再次,學校通過壓縮日常辦公經費,爭取政府支持幫助等形式,多方籌措資金,用于專家工作站建設與運作,保證了專家工作站項目研究經費和專家指導經費如期足額到位以及改善專家的食宿生活條件,為專家工作站正常化運作提供了經費保障。
4.專家工作站的運作
(1)推進課改項目研究活動。專家指導、幫助教師設計課改技術線路圖,確立竹炭工藝專業課改的調查方法、形式和內容,幫助協調聯系調查對象,提供較為全面的企業生產狀態、生產特色、產品前沿信息、工藝特征等,為教師開展全面細致的企業人才需求調查,摸清竹炭企業工作領域、工作任務、職業能力要求提供支持。繼而,指導教師提煉專業核心技能,制定課程標準,架構課程體系,開發教學項目,有效推進專業課改項目研究。
(2)常態化開展交流、咨詢活動。在專業建設中,我們常常會碰到一些重點、難點問題。如培養的人才應具備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問題;核心教材編寫時跨教材整合問題;專業實訓設備配置問題等。為此,專家工作站需開展常態化交流、咨詢活動,教師與專家面對面咨詢,解決問題。另外,我們還采用電話、QQ、電子郵件或安排教師到專家所在單位去等形式,進行交流、咨詢,獲取專家的指導。靈活多樣的常態化交流與咨詢活動,有力地幫助解決了專業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3)師資培養活動。除常規的指導、交流與咨詢活動外,在師資培養方面,還從以下方面入手。一是進站專家定期為教師開設竹炭產業、行業方面的專題講座,提高教師的專業理論素養。二是為教師赴企業頂崗實習提供了便利,提高教師的專業動手能力。根據教師需求與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要求,工作站專家有針對性地幫助聯系相關企業,并與企業商討教師頂崗培訓內容,拓展培訓渠道。使學校專業師資培養目標與教師崗位需求有效對接。三是帶領教師開展項目研究實踐工作,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訓活動。如安排教師參與行業標準制定、參與企業新產品研發等。
(4)產學研聯合體建設活動。在竹炭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企業也在積極尋求高校專家的指導幫助與成果支持。基于此,在專家工作站的倡導與引領下,我們與相關高校及竹炭企業建立“產學研聯合體”,制定章程,開展常態化的活動,促進校企深度合作,對推進專業建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專家工作站的建設管理,保證了專家工作站的常態化運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有力地推進了竹炭工藝專業建設。本專家工作站也先后被評為區、市級專家工作站,并獲得政府每年10萬元的經費資助。
1.創新了特色專業建設的新模式,形成了系列建設成果
作為地方特色專業,在專業建設中,面臨“沒有現成課程、沒有現成師資”等一系列問題。在專家團隊的引領、指導下,一項項完成了建設任務,達到了預期目標。通過建設專家工作站來引領特色專業建設,創新了特色專業建設的新模式。
在專家工作站的引領下,解決了一系列重點問題、難點問題,完成了竹炭工藝專業教學指導方案、課程標準的制定,并通過省級鑒定。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成專業教學項目設計、核心課程開發和教材編寫、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等一系列成果,很好地落實了我省中職專業課程改革“以核心技能的培養為專業課程改革的主旨,以核心課程的開發為專業課程建設的主體,以教學項目的設計為專業教學改革的重點”基本理念。
2.提升了對地方經濟的服務力,深化了校企合作
在專家團隊的引領、幫助下,我們緊緊圍繞竹炭產業,開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教學模式改革,準確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推進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開發教學實訓項目,推行工學結合、商學結合的專業教學模式;建立起校內外實訓基地,制定專業技能考核評估細則;組織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或開展生產性實習;培養專業師資,組建兼職教師隊伍;加強企校之間人員交流與資源共享,組織師生參與企業產品創新實踐,積極開展企業員工培訓。
三年來,本專業教師有16項成果在市級以上獲獎或發表;有2位教師參與的3項新產品研發成果通過浙江省科技廳鑒定評估;有5人次教師獲市名師、市教科研標兵等榮譽稱號,學生制作的竹炭系列產品榮獲省“傳統特色成果金獎”。學生頂剛實習常態化,畢業生就業率達98%,專業對口率達81.6%,培訓員工486人次,有效地解決了本地竹炭企業“招工難”的困境,助推了竹炭產業發展。專家工作站的建立與運作,提升了本專業對地方經濟的服務力,深化了產教一體的校企合作。
3.推進了專業特色品牌建設,為兄弟學校提供了可借鑒的操作范式在專家的引領幫助下,我們不但完成了建設任務,而且取得不菲的成效,得到了省、市有關部門的高度評價,受到了兄弟學校的追捧。竹炭工藝專業被確立為浙江省十四個特色專業之一,在省內中職學校享有較高的知名度。本專業建設的圓滿成果,實現了本專業的全國首創,為我國各地中職學校開設本專業,提供了范本,彰顯了本專業特色性和品牌性。
通過專家工作站建設與管理,走出了一條成功的特色專業建設之路。三年來,有兩位專業教師,先后在省教師專業發展培訓中及本地區各兄弟學校作了近十場特色專業建設經驗介紹,為兄弟學校開展地方特色專業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操作范式。
4.實現了零的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
竹炭產業是衢州市衢江區的特色產業,竹炭工藝專業是我校特色專業,是浙江省十四個特色專業之一,在省內中職學校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在我省乃至全國也是絕無僅有的。專家工作站有力地推進了我校竹炭工藝專業特色品牌建設,填補了國內中職教育專業領域的空白,為我國各地中職學校開設本專業,提供了范本,彰顯了本專業特色性和品牌性。
1.專家工作站建設與運作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
建立專家工作站,是引進人才,促進本地社會事業與經濟發展的有效舉措。在專家工作站的建設與運作過程中,不僅要求學校有各項保障措施,更重要的是需要政府政策、經費的支持。這樣,我們才能將“不為我所有,但可為我所用”發揮的更好,取得跨越式進步。
2.專家工作站需要以項目為載體
專家工作站不能為建站而建站,只圖名利不圖實效。專家工作站建設需要以項目為載體。有了載體,引進的人才才能發揮作用,專家的指導幫助才會落到實處,從而真正實現“提升內涵、促進發展”的目的。
3.專家工作站建設需要拓展功能
建立專家工作站的初始目的是為了通過專家的引領,有效推進專業建設,引領學校內涵發展。此外,還需要進一步拓展功能。學校要通過專家團隊的引領、幫助,打造一支專家型教師團隊,使之成為專業建設的發動機,持續給力專業建設,使專業建設成為產業發展的助推器。
[1]方展畫.切實推進專業課程改革全面提升職業教育內涵[J].職業技術教育,2008(33):46-47.
[2]趙堅.技能大師工作室的規范管理與制度建設[J].中國培訓,2014(04)
[3]楊麗.淺談學會院士專家工作站的運行管理.學會,2013(0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