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雙
(吉林省大安市聯合鄉中心小學校 吉林大安 131300)
幼兒園紀律教育之我見
金 雙
(吉林省大安市聯合鄉中心小學校 吉林大安 131300)
良好的紀律是實施課堂教學的前提和保障。紀律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教育活動開展,教育任務完成和幼兒園安全管理的有效手段,更為深遠的是幫助幼兒從小樹立自我約束和尊重他人的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為將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現結合教育實踐就幼兒園紀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幼兒園 紀律教育 問題和不足 對策
我們先來分析分析當前幼兒園紀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隨著學前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對幼兒園的紀律教育越來越重視,紀律教育的內容越來越細化,紀律教育的效果越來越明顯,但在教育實踐中也存在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教師對幼兒紀律教育的深遠意義認識不足。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這一要求的最終目的是讓幼兒體驗和理解基本的社會規則,從小樹立自我約束和尊重他人的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為長遠發展建立良好基礎。然而在現實中,由于機制、體制和教師素質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教師普遍在紀律教育深遠的意義的認識上存在局限性,往往只片面認識到紀律教育是保證正常教育活動的需要,是教育任務完成的需要,是幼兒園安全管理的需要,而忽視了有利孩子長遠發展這一最終目標。
其二,教師對幼兒紀律教育的方法多樣性認識不足。
孩子是初升的太陽,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隨著形勢和社會的發展,教師承擔的責任和壓力越來越大,特別是承擔的安全責任更大,這就從客觀上造成了要求教師必須加強對幼兒的紀律教育,因此也直接導致教師更加注重以有序性來確保安全性,片面追求一切為安全,一切保安全的唯安全論理念,結果在教育活動中出現了許多不合理的規則,過多的要求和限制孩子的行為,教育至上變成了安全至上,立竿見影的簡單教育成為主要手段,形成教師與學生的對立,約束管理與教育引導的脫節,不僅挫傷了孩子的積極性,而且影響了教育的結果。
接下來我們談談加強幼兒園紀律教育的對策:
(一)管理好整個班級
當一個老師在管理一個班級的時候,假如他只懂得幫助兒童發展的方法,只知道讓兒童自由地去表達自己,他就會發現自己面對著很多頭疼的問題,這些孩子變得散漫起來,隨便地去拿自己周圍的東西,要是老師不加管理,情況就會變得更糟,吵鬧聲迭起,對于這種局面,教師一定要研究一下兒童簡單又豐富的心理,老師要向這些亂爬亂跑的孩子們提供幫助,應該讓某種方法讓孩子們警惕,使用略帶威嚴但又不失和藹的口氣或許能起到一些作用,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判斷來處理問題,做好準備工作,使兒童感覺到老師能夠幫助他,老師夸獎和教導兒童時的語調要平靜而堅定,體現出一定的耐性,有些方法可能會非常有用。例如:讓孩子們輕輕地把桌子、椅子放到適當的位置去,或者把椅子排成一排再坐到椅子上去,當老師感到時機成熟了,就可以說:“孩子們,大家安靜一下吧!”然后就會神奇地出現安靜的局面,這些簡單的方法能夠讓孩子們把散漫的心轉回自己要做的事上。
(二)要求教師樹立正確的紀律觀念,幫助幼兒形成內在的紀律
在幼兒園,教師首先需要有一個正確的紀律觀,指導紀律的真正含義,能夠正確地處理好自由與紀律之間的關系,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過分壓制幼兒,教師應該先讓幼兒有一個關于紀律的概念,而不是命令式的做法,做到讓幼兒真正理解這些紀律,將外在的紀律轉化成內在的紀律,幫助幼兒形成內在的、積極地、有序的紀律,而不是紀律的被動者。其次,教師在紀律的形成過程中需要充當的是觀察者、指導者、監督者的角色,慎用懲罰。教師需要先觀察幼兒,了解幼兒,指導幼兒哪些方面需要加強,并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嚴格執行,按照不同層次,分階段練習,不強制,用說教來達到形成良好的紀律的目的,由于幼兒的自制能力較為薄弱,所以教師要對幼兒的行為加以監督,才能形成長久的內在的紀律,并且盡量將這些紀律觀念融人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通過游戲、音樂等活動的方式讓幼兒樂于遵守紀律,而不應該通過教師的權威來壓制幼兒,并要做到慎用獎懲制度,獎懲的作用只是暫時的、表面的,只能在維護外部紀律上起到一定的作用,過度使用獎懲有時甚至會造成消極影響,不利于內在紀律的形成。讓幼兒成為真正享有內在紀律的人,能從內在生命中產生的人格的力量、自由的源泉和更大的積極性。
(三)還為幼兒提供有準備的環境,需要家長的配合,做好家園的工作
幼兒園常規教育需要幼兒園的積極努力與探索,創造一個有準備的環境,也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家園教育一致,使常規教育發揮最大的功效,以更好地幫助幼兒形成規則意識,開展幼兒園的常規活動。
幼兒園需要根據幼兒的特點來制定科學的合理的園規班規,為幼兒提供一個有準備的紀律環境,建立良好的園風班風,一旦制定出園規班規就要持之以恒地幫助幼兒堅持下去,將紀律意識貫穿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如小班的幼兒能自己穿鞋子,大班的幼兒能自己穿衣服,并且能夠幫助同伴穿衣服,每一個活動區規定多少人玩,如果有人想加人需要自行按照規則協商等等,這些簡單易行的規則在家庭中也需要家長加以實施。現今社會家庭結構大多是“421家庭”結構或者核心家庭結構,許多幼兒從小被寵愛,規則意識薄弱,需要教師定期或不定期地與家長溝通,了解幼兒的近況,觀察幼兒,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采取適當的方式幫助幼兒建立紀律意識,開展各種關于紀律的活動,幫助家長了解如何幫助幼兒建立紀律意識,家長則需要配合幼兒園開展關于幫助幼兒樹立紀律意識的工作,主動了解關于常規教育的先進理念與具體的做法。如通過從老師處得知信息、閱讀等方式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觀察幼兒,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與興趣愛好開展一些家庭活動或小游戲,幫助幼兒建立規則意識,讓幼兒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幼兒的獨立性以發展紀律意識,積極參與幼兒園所開展的關于培養幼兒紀律意識的活動,盡量將這些紀律教育的方式融入幼兒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