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兆玲
(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鎮官田小學 佛山順德 528300)
如何引導小學生寫好寫景作文
梁兆玲
(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鎮官田小學 佛山順德 528300)
寫景狀物是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重點。而寫景記敘文是以描寫自然景物為主的記敘文,寫景就是學生用語言文字把聽到的、看到的和接觸到的各種自然景物具體地、生動的寫出來,以此來烘托環境氣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襯托人物的心情,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寫景記敘文是以描寫自然景物為主的記敘文,它是小學生經常練習并要掌握其方法的重要作文類型之一。三年級是學生學寫作文的起始階段,從看圖寫話到寫文章是一個轉折,作文的要求要比一二年級高一個層次,如果引導得不好,學生會產生恐懼心理。如何引導三年級學生寫好景物的作文?掌握寫景作文起步教學的常用方法及有效策略,有利于引導孩子們寫好景物作文,讓孩子們喜歡作文,輕松作文。
寫景 恐懼心理 三年級學生 寫好景物作文
我在教學了第五冊第二單元的《秋天的雨》、《聽聽,秋的聲音》這兩課后,我要求學生也寫一寫秋天的景象,學了第五冊第五單元的《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我要求學生寫一寫一處景物或者介紹自己去過的地方,我發現學生寫秋天的景象時,沒有抓住秋天特點的景物來描寫,有的學生是這樣寫的“秋天秋風送爽,碩果累累,公園里菊花競相開放,田野里稻谷熟了,天上大雁往南飛”寥寥幾句話,有的學生是這樣寫的“秋天到咗,我嘚來到公園,發現秋天來了,菊花開了,這些菊花好靚,我被這些菊花迷住了,秋天好美啊!我好喜歡秋天!” 這是口語化作文。三年級是學生學寫作文的起始階段,從看圖寫話到有條理地文章是一個轉折,作文的要求要比一二年級的看圖寫話高一個層次,如果引導得不好,學生會產生恐懼心理。不引導三年級學生寫好景物的作文,三年級學生“就會“怕作文”、“抄作文”、“口語化作文”。學生就不能在習作中寫出景物的特點,不能按一定順序寫清楚,抒發出自己的思想感情。那么何指導學生寫好寫景作文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做法:[1]
引導學生寫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不同的環境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景物它的特點是也是不同的。如有的以山景為主,有的以水出名,有的以花著名,因此,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景物的不同特點。所以這我在指導學生寫作時要抓住這些不同景物的特征,寫出景物的特點。抓住景物的形狀、大小、色彩、數量、變化等特點進行描寫。抓住特點具體,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如,引導學生寫《家鄉的海》引導學生按照地點的變化向我們介紹,如可以先介紹了海面--(海水顏色多),海底--(珊瑚、海參、大龍蝦、魚多),海灘--(貝殼、海龜多),海島上--(鳥、鳥蛋、鳥糞多),并且在介紹的過程中緊緊抓住了它們的特點,使得這些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面前。[2]
指導學生寫景物時要按一定的順序寫。如有的可以按景物的遠近寫;有的可以按方位寫;有的可以按整體到局部的關系寫,有的可以按時間順序寫等等。但不能像記流水帳一樣地把所有景物都寫下來,要抓住景物的特點,有重點地寫。比如:引導學生寫《家鄉的小山》時引導學生按時間的順序抓住一年四季家鄉的山不同特點去寫;引導學生寫《美麗的校園》時引導學生按方位的順序抓住校園不同地方的景物的去寫。
所謂動靜結合,就是指描寫景物時,不僅要寫出景色的靜態,而且要寫出它的動態,使他們很和諧地展現在讀者眼前。只有這樣、學生筆下的景色才能活起來,才能使讀者的印象更深刻。如因引導學生寫《春天的桃花》描寫桃花時,引導學生抓住桃花的各種優美姿態及桃花長勢的不同特點,寫出桃花的動態美去寫。
自然景色是迷人的,令人留戀的。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寫景色時,一定要文辭優美,語氣生動形象,恰當地運用一些修辭方法。這樣,文章才會給讀者以美的感受。引導學生要注意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如引導學生品讀三年級下冊《珍珠泉》的一些比較好的句子“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發黑的樹葉。”三個“那樣”從“綠、深、清”不同的角度寫出了泉水的特點,充滿美感,體現了作者的贊嘆之情。又如三年級上冊22課《富饒的西沙群島》“海底的巖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這句話運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寫出海底珊瑚的各異形態。”[3]
讓學生寫景的目的,不是為寫景而寫景,重要的是要寫出作者的真情實感。只有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有活力。要寫出真情實感,就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景物,認真體驗景物在自己內心喚起感情、充分發揮想象力。[4]
充分利用教材的寫景課文、寫景段落、寫景句子、寫景詞語作為習作前的指導材料,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熟記、仿說,然后仿寫,去提高學生寫景作文的質量,三年級上冊第22課《富饒的西沙群島》整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也是總分總,按照海面、海底、海灘、海島的順序介紹了西沙群島風光和西沙群島物產,學習這篇課文后,我我引導學生模仿這篇課文寫《家鄉的小河》,學生都能按照河面、河底、河岸的順序介紹了小河的風光和小河的物產[5]
作文素材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大自然。學生只有用心觀察,才能解決“言之無物”的問題。在寫《美麗的秋天》這篇作文時,我帶領學生去田野、樹林、校園、果園……去尋找秋天的足跡,使學生發現田野、山坡、果園、深林、校園、公園、校園等處都有美麗的景象,給學生以真實的感受,使學生覺得寫作文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大自然,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培養了學生觀察洞悉的能力,“讓學生把寫好作文看作是自己的愿望與需要,變“老師要我寫,變成我要寫”以此來大面積提高學生寫景的作文能力。”[6]
[1]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
[2]《小學語文教學參考》2002第12期。
[3]楊禾《文章源于積累》湖北出版社:《小學語文教學參考》2001第1期
[4]吳立崗《作文教學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上海師范大學《小學語文教學參考》2002第9期
[5]王娟麗:《淺談指導小學生寫好寫景作文》《現代教育探索》,2010年第6期。
[6]袁昌俊 :《 風景這邊獨好——如何寫好寫景作文》《小學生作文向導》,2009 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