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波
(乾安縣教育科研所 吉林松原 131400)
有效提高現代文閱讀能力方法初探
劉玉波
(乾安縣教育科研所 吉林松原 131400)
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能力。閱讀能力是其中頗為重要的一環。由于現代文閱讀測試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所以各級考試中閱讀題的分量越來越重,本文就如何有效提高現代文的閱讀能力談一下個人的觀點和看法。
提高 現代文閱讀能力 方法
通過誦讀,出于口,入其耳,通其心,從而直接感知文章的意蘊,進入作者所描寫的藝術境界,感知全文,通過富有表現力的朗讀,便能耳熟能詳,如臨其境,達到整體感知文章的目的。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說的正是這個道理。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明白文章的主要表達方式,即文體,快速明了此文屬丁二人文體中的哪一類,只有這樣,才能迅速打開閱讀的入門。無論是哪一種文體,都有它的兒大要素。在根據文章體裁聯想到各要素時,要迅速聯想到各要素所包含的內容并與文章相聯系。如想到“論證”就要聯想到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等,并看文章是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抓住了文章的要素,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骨架。一篇文章,或者一個語段,我們要學會用簡煉的語言歸納其大意,多則兩三句,少則一句。必要時,我們還可嘗試用更簡煉的語言給文章或語段加上一個標題。能夠做到這一點,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靈魂。但是,切忌把文章搞得支離破碎,斷章取義,否則,將會顧此失彼,回答不到點子上,或者回答不完整。
葉圣陶先生曾提出“要領會那話中之話,字里行間的話,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讀得太快,得仔細品味,這就需親咬文嚼字的功夫”。白古詩人講究煉字,可謂精雕,而作為讀者,就要細琢,重視咬文嚼字的閱讀。在語言體系中,一個詞語本身往往具有一個或幾個固定的意義,但一旦進入一定的語言環境中,便只能是某一個固定的意義。而在特殊語境中,有些詞原來的意思可能被轉化,引申或被賦予了新的內容。要準確理解這些詞的含義,就必須聯系上下文,聯系作者的創作意圖,寫作背景以及文中人物的心態,性格等來作分析。一篇語言優美的文章往往大量運用比喻,擬人、排比、反復等修辭方法。在典范性的文章中,修飾成份是文句中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它是不能隨隨便便去掉的。所以,一定要培養學生細琢的習慣,善于咬文嚼字,善于激活思維,反復揣摩,仔細品味將作品中的知、情、意,內化為自己的認知結構,以達到由點及面,由表及里的閱讀效果。而對具體句子的分析理解,則是賞析語言,探究含義的最高境界。根據不同的情況,可以有以下幾種分析技巧:
1.從重點詞入手分析句子。大凡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總有一些關鍵性的詞語貫穿其中,找出這些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弄清其意義,句子的含義就可明了。
2.聯系文章的時代背景分析句子。有的文章中作者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寫成的,所提示的思想內涵往往帶有濃厚的時代氣息,分析句子含義時如不聯系時代背景,用今義去“套”解文句的內容,往往就會曲解句子的真正含義。
3.結合藝術手法分析句子的含義。在文章中一些至關重要的較深含義的句子,常常采用了一些藝術手法,要想全面透徹地把握句子的含義,就應結合其藝術手術手法進行分析,以獲得深刻理解。
提高閱讀理解題解答的速度和準確性,固然應在平時提高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上下功大,但讓學生掌握一些具體的方法也很必要。在閱讀理解題解答時有一個總原則:所有問題的答案都是顯現或隱匿在原文中的,將問題還原到原文中,通過搜集,篩選有關問題的信息,.進而獲取所要尋求的答案。所以,對一些看似平常的語句,我們如果能仔細咀嚼,便可在探尋藝術境界中諦聽以作者跳動的心聲,以順利地解決閱讀理解的內容。
文學作品的藝術之美,具有多層次性,未定性特征,它往往隱蔽在藝術形象給我們留下的深廣的,多層的審美空間里,蘊含在生動逼真的藝術境界中。要想讓學生深入到作者為我們提供的多維的審美空間和藝術境界,就必須調動學生的聯想才能,讓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將文字符號變成生動活潑,色彩紛呈的生活圖畫。鼓勵學生閱讀后能得出自己的心得體會,這就是閱讀的頓語。然后由此聯想到彼岸并能加以運用,這就是閱讀的創新。讓學生通過閱讀聯想到白己的生活.體會到生活的意義,體會到幸福所在。深入其中,有效外延,去感悟文章,只有感受文章的意境,才能感受文章的主旨,那么想象便是最恰當的方式了。
總之,要想在一段時間里提高現代文閱讀的能力。以上三方面的訓練都是很有必要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劉玉波,女,1966年1月生,漢族,吉林省乾安縣人,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學歷,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教育科研所,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