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驥
(重慶市開縣中和中學 重慶開縣 405413)
讓學生變得更有人情味
譚 驥
(重慶市開縣中和中學 重慶開縣 405413)
語文課程是教育系統中一門獨具特色的學科。語文課程的教學可分為四大部分:基礎知識教學、聽說教學、寫作教學以及閱讀教學。而閱讀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關鍵環節之一,在語文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解決當前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普遍低下的問題,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研究的重要議題之一。本文試圖從情感教育著手,以情感促閱讀,在閱讀中融入情感,借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情感教育 閱讀教學
針對目前中學生閱讀能力低下的情況,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重點應該抓些什么呢?經過教育學家們多年來的實踐求證,要解決當前中學生閱讀能力下降的問題所先就必須搞好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以情感促閱讀,在閱讀中融入情感,發揮情感教育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助推器”作用,借此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1.對情感教育的理解與把握
筆者認為,情感教育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通過有機恰當融入情感,注入情感,滲入情感,從而達到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深受感染,情感隨之發生積極變化的一種教育。因而,情感教育不僅存在于各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而且貫穿于各門學科的某個環節的教學過程中。就譬如,情感教育不僅存在于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而且還應滲透到語文課程的各個環節中,包括寫作教學、閱讀教學等。
2.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為何要重視情感教育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就是說,要令人心動,使人產生興趣、愛好等,就必須先使人產生強烈的情感震撼。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贊可夫也說過:“學生積極的情感、歡樂的情緒能是學生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容易形成新的聯系,而消極的情緒則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可見,若要使學生能夠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進行閱讀學習,就應該在閱讀教學中適當地融入情感教育、注入情感教育、滲入情感教育,發揮情感教育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助推器”作用,嘗試以另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水平。
1.情感的熏陶調動
文學作品本身并不是沒有感情的物體,它通常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思想、觀點等。語文閱讀教學要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領會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內涵,方法很多。但更合理有效的,且最為重要的是朗讀。“朗讀是一種眼、口、耳、腦同時并用的思維和語言的綜合活動,它是把無聲文字變成有聲語言的一種閱讀方法,也是表現情感、陶冶情操的一種藝術技巧。在語文教學中,正確地指導學生朗讀,不僅有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和領悟,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欣賞水平和表達能力。”由此可見,朗讀是一種綜合運用了眼、耳、口、腦多種器官共同參與的活動,他通過眼睛將文字轉化為有聲的語言,再用嘴巴表達出來,最后經由耳朵傳入大腦里,從而把單調無味的書面文字“借助”聲音轉變為富有感情色彩、抑揚頓挫的語言,潛意識地“釋放”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種“借聲釋情”的朗讀方法,為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賞析文章、掌握文章搭橋鋪路,最終將會有利于學生閱讀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2.情感的參與激發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學生學習貴在懂疑敢問。學生若在閱讀過程中有了疑問,或對老師的教學有了不同的見解,他們就會調動自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強迫著自己去尋求正確的答案,激發自己情感的參與活動。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應該遏制學生的“問”,相反,應該大力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善于獨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有疑必問,不論是低級的、幼稚的,甚至是錯誤的,從而激發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的情感參與活動。
3.積極開展課外活動,豐富情感
“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課外閱讀,不僅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語文課外閱讀量的積累,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講,還能夠彌補語文課堂上閱讀的不足和缺陷,促進學生在閱內、課外閱讀過程中更多更好地調動情感的熏陶以及激發情感的參與活動。
由此得出,對于學生的閱讀,我們不能只強調于課堂上的,局限于課本內的,,而應該鼓勵他們盡量廣泛涉獵各類優秀的課外書籍,參加各種形式的課外閱讀活動,使學生的情感能夠得到更加的豐富和完善,這樣才能在閱讀過程中全面發揮情感教育的“助推器”作用。
韓愈說過,“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可見,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語文閱讀教學過程,雖然是以學生為主體地位,但同樣不能離開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閱讀教學過程中融入情感教育,促使情感教育能夠更好地發揮“助推器”作用的關鍵。因而,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如何準確把握并發揮自己的情感,將會直接影響到閱讀教學中情感教育的付諸實施。
1.以身作則,通過真性情誘發學生的情感
中學生閱讀能力普遍低下的想象,很大的因素之一是語文教師的教學存在著問題。目前,大多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讓學生自行“閱讀文章—回答題目—對答案”的教學模式,語文教師自身在很大程度上已經逃離了實際的閱讀教學過程。
教師的教學是言傳身教的行為,教師的方方面面,無論是立場、觀點、思想,還是意志、態度、興趣愛好等情感,無時不刻地、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必須時時刻刻警醒自己,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優秀的榜樣。
2.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情感教育要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發揮“助推器”的作用,也需要師生之間的關系融洽、和諧。只有如此,才能使情感教育的“助推器”作用有機合理地運作起來。因為:⑴、只有師生之間的關系融洽和諧,教師才會真正無私地、全身心地付出所有的情感,真情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⑵、只有師生間的關系融洽和諧,學生才會認真、用心地接受教師所傳遞的情感,愉快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中。
情感教育這個新概念的提出,不僅僅是我國教育體制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所取得成果的證明,更為我國現行教育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了一個解決的辦法。因而,針對于我國當前中學生閱讀能力普遍低下的現狀,我們可以嘗試通過在閱讀教學中灌注情感教育,努力使情感教育成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水平的“助推器”,讓學生變得更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