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昂,張曉東
(北京交通大學 交通運輸學院,北京 100044)
乘用車整車出口物流標識最大尺寸與粘貼位置研究
李 昂,張曉東
(北京交通大學 交通運輸學院,北京 100044)
針對乘用車整車出口物流中,物流標識的尺寸和粘貼位置不規范,給現場操作人員讀取信息帶來不便,甚至成為了安全隱患這一問題,通過研究駕駛員行為和汽車設計標準,設計了分析乘用車整車出口物流標識最大尺寸和適合粘貼位置的實驗方法,并通過實例驗證了該方法的可行性。不僅為《汽車整車出口物流標識規范》國家標準的制訂提供了支撐,也為研究汽車駕駛安全,特別是前擋風玻璃障礙物對駕駛員視野的影響提供了理論參考。
乘用車;整車出口物流;標識最大尺寸;標識粘貼位置
整車出口物流標識是指在汽車整車出口過程中,粘貼或吊掛在車身上,為整車物流操作人員展示其所需信息的標識。目前,我國汽車整車出口物流標識缺少統一標準。大部分出口整車只是按照港口規定,由貨運代理粘貼簡單標識。標識由貨代公司自行設計粘貼,在項目內容、排版、用紙用墨、粘貼位置等方面都不統一。這一狀況增加了整車出口物流操作人員獲取標識信息的難度,降低了其作業效率。特別是標識尺寸和粘貼位置的不規范,可能使標識影響駕駛員視野,產生安全隱患。這些現狀與粘貼物流標識保障整車出口物流作業準確、高效的初衷背道而馳。
乘用車由于其前擋風玻璃面積較小,駕駛室位置較低,標識粘貼對駕駛員視線的影響最為突出。因此,本文重點針對乘用車整車出口物流標識最大尺寸與粘貼位置,設計了一種實驗方法,可針對某一具體型號乘用車,分析出適合的尺寸和粘貼位置。
2.1 基本原理
乘用車整車在倉庫、碼頭等停放區都是并排停放,標識粘貼在前擋風玻璃上最有利于信息讀取。因此,實驗目的是通過研究駕駛員觀察注視點所通過前擋風玻璃的區域,確定不影響駕駛員駕駛的標識尺寸和在前擋風玻璃上的最適合粘貼位置。為了全面地模擬現場操作人員駕駛汽車進行物流作業,要求實驗中駕駛員要進行直行,左、右轉彎,上、下坡,倒車,車頭、車尾停車入左庫,車頭、車尾停車入右庫共10項作業。
本文參考了國內外駕駛員視野相關研究[1-11]。首先借鑒了Geoffrey Underwood在文獻[12-13]中提出的將人視野內的場景劃分為9個互不重疊的注視區域,并采用錄像回放進行分析的方法。本文參考此法將前擋風玻璃分成9個區域,通過錄像方法分析駕駛員通過這些區域觀察注視點的次數。
孟妮、郭應時、冀秉魁等[14-17]通過實驗方法分析出駕駛員在駕駛汽車時,駕駛員的水平視角主要集中在駕駛員的正前方,越向兩側注視時間越低。袁偉[6]應用注視點位置聚類方法分析出,駕駛員駕駛汽車時主要觀察的8個注視點。這8個注視點除了左右外后視鏡和車內儀表,其余5個都是通過內后視鏡左側邊緣所在垂直平面靠近駕駛員一側的前擋風玻璃觀察到的。參考這兩項研究成果,結合乘用車車內構造特別是內后視鏡的設計標準[18],本文利用內后視鏡的位置,在水平方向上按照觀察頻次由高到低的順序,將前擋風玻璃分成A、B、C三個區。
在豎直方向上,參考Geoffrey Underwood提出的方法,本文將擋風玻璃均分成三份進行試驗。為了最大程度避免標識粘貼阻礙駕駛員視野,規定只有駕駛員通過前擋風玻璃觀察注視點次數為0的區域才能成為標識最適合粘貼位置。因此,本文將實驗設計成循環實驗,即如果分析影像后發現每個區域注視點觀察次數都不為零,則將前擋風玻璃沿豎直方向等分份數加1,重復實驗,直到得到統計次數為0的分區為止。
2.2 實驗步驟
第一步,測量車輛前擋風玻璃的尺寸,包括上邊長、下邊長、中間高度、側邊高度、玻璃傾角。
第二步,為駕駛員戴好錄像設備。要求設備拍攝圖像的廣角寬度可以超過前擋風玻璃寬度的一半,設備清晰度可以保證看清第三步粘貼的彩色貼紙。讓駕駛員身體盡量后靠,使錄像設備的攝像頭滿足GB 11562[19]中規定的V點范圍,并進行錄像角度的校對,使駕駛員正前方觀察點位于錄像中央區域(這樣可使錄像設備拍攝畫面真實可用,雖然錄像設備略高于駕駛員眼睛,也不影響結果準確性)。
第三步,將前擋風玻璃劃分區域并粘貼彩色貼紙。駕駛員取正常駕駛坐姿,頭戴錄像設備,以錄像設備的攝像頭到中央后視鏡左右兩端中點的延長線同前擋風玻璃的交點為參照點,畫兩條豎直的分界線,將前擋風玻璃分成A、B、C三個區。再在豎直方向上將玻璃分成三等份,得到1-9號分區,在分界線的交匯處粘貼上兩種不同顏色的彩色貼紙作為標記。區域劃分方法、貼紙粘貼方向和粘貼位置如圖1所示。
第四步,駕駛員駕駛汽車,進行直行、左右轉彎、上下坡、倒車、車頭車尾停車入庫作業,并進行錄像。其間,實驗記錄人員坐在駕駛員身后(或身旁)觀察錄像情況。為了保證攝像機記錄下駕駛員注視點,實驗記錄人員應不斷提醒駕駛員駕駛汽車觀察左右時,盡量扭轉頭部去觀察,而不是僅轉動眼睛。
第五步,分析錄像,統計駕駛員進行上述駕駛作業時注視點出現在上述9個分區內的次數,得到統計次數為0的分區,即為標識最適合粘貼位置。
如果分析影像后發現每個分區都有駕駛員注視點,則將前擋風玻璃沿豎直方向等分成4份(即份數加1),再重復第三至第五步,直到得到統計次數為0的分區為止。
第六步,測量標識最適合粘貼位置(統計次數為0的分區)的長和寬,分析出適合粘貼的標識最大尺寸。

圖1 前擋風玻璃分區與貼紙標示方法示意圖
3.1 實驗地點、人員和設備
a.場地:北京交通大學機械樓前及其地下車庫;b.人員:駕駛員1人(3年、5萬km以上駕駛經驗)、設備負責人1人、觀察員2人;c.設備:中型SUV車型、頭戴式錄像設備、彩色貼紙(無痕貼)、皮尺、筆、記錄本;d.前擋風玻璃尺寸、指示貼紙粘貼位置如圖2所示。

圖2 測試車輛前擋風玻璃尺寸和指示貼紙示意圖(圓圈內為指示貼紙)
3.2 實驗影像分析與統計
分析錄制的視頻,統計各種作業下通過各個分區觀察注視點的次數。例如圖3所示為駕駛汽車下坡時觀察注視點的位置情況。在序號Ⅰ的圖中,駕駛員通過玻璃的1區觀察入口位置和行人;在序號Ⅱ的圖中,駕駛員通過1、2區再次確定與行人距離以及入口位置;在序號Ⅲ的圖中,駕駛員通過9區確定車輛右前方與行人保持著安全距離(圖中行人頭部被后視鏡遮擋,可以看到軀干部分)。

圖3 駕駛乘用車下坡時駕駛員通過前擋風玻璃觀察注視點情況
通過影像分析,對各種作業中駕駛員注視點和觀察目的進行分析,得到結果見表1。
結合上述分析,對駕駛員通過前擋風玻璃各區域觀察注視點的次數進行統計,結果如圖4(因為試驗中各種作業的操作次數不唯一,且一次操作中通過同一區域的觀察次數可能多于一次,所以最終統計次數大于表1中各分區被提及的次數)所示。

圖4 實驗中通過各區域觀察注視點次數統計
通過影像分析可知駕車過程中,駕駛員沒有通過B區的4號和C區的7號區域觀察注視點。因此可確定在這兩個區域粘貼整車出口物流標識對駕駛員駕駛車輛進行正常取放車作業幾乎不會產生影響。
兩個區域的尺寸:4號區域:寬30cm×高27cm;7號區域:寬43cm×高26cm(兩側高度不等時,取最小值)。因兩區域水平相鄰,故兩區域尺寸相加為允許粘貼標識的最大尺寸,具體尺寸如圖5所示。如果使用國際標準紙張尺寸印制標識[20],兩個區域合并后可以粘貼的標識尺寸為A4及更小尺寸。同理,4號分區允許A4及更小尺寸;7號分區允許A4及更小尺寸。

表1 實驗中駕駛員通過前擋風玻璃觀察注視點的區域和觀察目的

圖5 第4號和第7號分區面積示意圖
如果采用吊掛式粘貼,即寬度要求不變,高度要求應按照式1求得。

其中,H'表示吊掛式粘貼時允許的最大高度;H表示區域高度;α表示前擋風玻璃傾角。
按照式(1)計算(玻璃傾角35°,sin35°取0.57),4號區域允許粘貼的標識最大尺寸為寬30cm×高15.4cm,7號分區為寬43cm×高14.8cm。如果使用國際標準紙張尺寸印制標識,兩個區域是否合并都可以粘貼A5及更小尺寸的標識。
通過研究駕駛員行為和汽車設計標準,本文設計了分析乘用車整車出口物流標識最大尺寸和適合粘貼位置的實驗方法,并通過實際操作證明了該方法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本文不僅為《汽車整車出口物流標識規范》國家標準的制訂提供了方法支撐,也為研究汽車駕駛安全,特別是前擋風玻璃障礙物對駕駛員的影響提供了理論參考。
[1]柳忠起,袁修干,劉偉,等.在模擬飛機降落過程中的眼動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2,28(6):703-706.
[2]楊建國,肖永劍,王兆安.交通微觀仿真中的駕駛員視覺感知模型[J].系統仿真學報,2005,17(10):2 437-2 441.
[3]張殿業.駕駛員動態視野與行車安全可靠度[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 2000,35(3):319-322.
[4]潘曉東,林雨,郭雪斌,等.逆光條件下交通標志的可視距離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23(5):118-120.
[5]Maija M?ntyj?vi,Kaija Tuppurainen,Harri Rouhiainen.Visual function in professional truck drivers[J].International Arch Occup Environment Health,1998,71:357-362.
[6]Trent W Victor,Joanne L Harbluk,Johan A Engstr?m.Sensitivity of eye-movement measures to in-vehicle task difficulty[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2005,8(2):167-190.
[7]Hiroyuki Shinoda,Mary M Hayhoe,Anurag Shrivastava.What controls attention in natural environments?[J].Vision Research,2001,41(25-26): 3 535-3 545.
[8]Dukic T,Hanson L,Holmqvist K,Wartenberg C.Effect of button location on driver's visual behaviour and safety perception[J].Ergonomics, 2005,48(4):399-410.
[9]Torbj?rn Falkmer,Nils Petter Gregersen.Fixation patterns of learner drivers with and without cerebral palsy(CP)when driving in real traffic environment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2001,(3):171-185.
[10]Tanja R M Coeckelbergh,Frans W Cornelissen,Wiebo H Brouwer, Aart C Kooijman.The effect of visual field defects on eye movements and practical fitness to drive[J].Vision Research,2002,2(5):669-677.
[11]Dukic T,Hanson L,Torbj?rn Falkmer.Effect of drivers'age and push button locations on visual time off road,steering wheel deviation and safety perception[J].Ergonomics,2006,9(1):78-92.
[12]Geoffrey Underwood,David Crundall,Peter Chapman.Selective searching while driving:the role of experience in hazard detection and general surveillance[J].Ergonomics,2002,45(1):1-15.
[13]Geoffrey Underwood,Peter Chapman,Karen Bowden,David Crundall. Visual search while driving:skill and awareness during inspection of the scene[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2002,5(2):87-97.
[14]孟妮.不同道路交通環境中駕駛員注視行為分析[D].西安:長安大學,2009.
[15]郭應時,馬勇,付銳,等.汽車駕駛人駕駛經驗對注視行為特性的影響[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12,(5):91-99.
[16]冀秉魁.基于駕駛員視覺特性的駕駛行為預測方法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4.
[17]馬勇,付銳,孟妮,等.道路環境對駕駛人眼動行為影響的試驗研究[J].交通運輸系統工程與信息,2015,(3):82-88.
[18]GB 15084機動車輛間接視野裝置性能和安裝要求[S].2013.
[19]GB 11562汽車駕駛員前方視野要求及測量方法[S].2014.
[20]ISO 216紙張尺寸國際標準[S].1922.
Study on Maximum Dimension and Pasting Position of Export Logistics Labels on Passenger Vehicles
Li Ang,Zhang Xiaodong
(School of Traffic&Transportation,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Beijing 100044,China)
In this paper,through studying the behavior of the vehicle driver and the standard in vehicle design,we developed a method to analyze the maximum dimension and suitable pasting position of the logistics labels on the passenger vehicles to be exported and then through an empirical case,demon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passenger vehicle;vehicle export logistics;maximum dimension of label;pasting position of label
F252.13;F407.471
A
1005-152X(2015)11-0103-04
10.3969/j.issn.1005-152X.2015.11.029
2015-09-28
國家標準項目“2013年第一批國家標準制修訂項目計劃”(20132702-T-469)
李昂(1989-),男,天津人,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張曉東(1973-),男,遼寧沈陽人,北京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現代物流系統規劃與管理、物流節點規劃與設計、鐵路貨運與物流、供應鏈管理、運輸物流市場營銷、采購與供應物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