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盛
基于節約型高校建設的后勤管理模式
◎許盛

勤儉節約是我國的傳統美德,高等院校是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優秀人才的地方。建設節約型校園,不僅僅是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當前的社會責任的要求。但是在我國高校卻浪費資源現象嚴重,因此如何建設節約型高校建設中的后勤管理就是十分急迫的要求。本文通過分析高校建設中各種浪費資源的現象,就如何改進提出一點作者自己的意見,為節約型高校建設的后勤管理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建設節約型社會又是當前社會的熱點,是保持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而高等院校作為引領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培養著未來社會的主人,其現在的行為習慣必然是未來社會的主流,因此建設節約型校園,培養每一名校園學子的節約意識就是現在高校必須承擔的責任。而高校后勤管理就是每一名小院學子的榜樣。因此必須建設節約型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不僅能夠節約資源,同時也是給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的必要環節。本文就我國高校建設后勤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提出作者的一點建議。
自古以來勤儉節約就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尚書》中說“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左傳》中說:“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古人就認為勤儉節約是關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在當今社會勤儉節約不僅是一種社會美德,一種優良品質,同時也是一種社會責任。但是在當今高校建設的后勤管理中的資源浪費卻屢見不鮮,主要表現在水電、食物、辦公材料、教學資源等的浪費。
對水電資源的浪費:高等院校作為人口密集集中地點,在一所普通的高等院校的人口也在2萬人以上,各方面的資源消耗必然數量大,尤其表現在水電方面。根據相關數據的統計表明,某高校一年電的浪費量是133682度,這些電足夠一個普通家庭使用58年,這些浪費電的現象主要集中在學生宿舍、行政辦公室的電腦、打印機、復印機既是在不使用的情況下一全天處于待機狀態、辦公室的日光燈日夜長明。相關實驗表明一個水龍頭一秒鐘滴一滴水,那么100個水龍頭一年就要浪費360噸水,這些水足以滿足一個5口之家5年的生活用水,而在高校中水管的跑、冒、滴、漏又是時空見慣的事情。
對糧食資源的浪費:現在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個父母出于愛子心切的心情每月給孩子的生活費較高,這就使得在高校學生中浪費飯菜的現象十分普遍,據調查統計,一所學校食堂每周浪費的飯菜相當于一畝地的收成,一所高校普遍有幾個食堂,這對飯菜的浪費就是一個相當大的數量。
對辦公、學習材料的浪費:書籍、紙張堪稱學校最大的消耗品,但是現在對這些東西的浪費現象卻越來越嚴重。學生的課本、筆記本學完就丟棄,每當一個學期結束的時候校園內到處都是丟棄的課本、筆記本,這些東西的使用幾乎成為了一次性用品;辦公室中的紙張,僅僅因為打錯了一點就丟棄重打,打印材料用的紙幾乎都是單面的,在一些工作會議上與會材料都是人手一份,這些都是對辦公材料的嚴重浪費。
對教育資源的浪費:現在很多高校為了自身利益,不經過科學的論證和調研就盲目的設置專業,導致新增設的專業招生困難,使得教室、教師、實驗室等資源閑置。有的高校雖然注重引進高層次人才,但是在人才引進之后卻缺乏相應的人才激勵機制,不能夠留住人才,使得大量的教師流動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引起嚴重的教師浪費。
建立健全制度: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度對于人民的行為具有強大的導向功能,他規定者人民怎么做、做什么。北京大學的蔡志洲教授認為:各個層面上的資源浪費都與制度的缺失有關。因此如何才能真正的做好節約型校園建設后勤工作,關鍵是必須完善制度建設,從源頭上把關,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制定出適合自身的獎懲條例,讓所有的師生都為自己的浪費資源行為付出代價,才能夠真正的從源頭上杜絕浪費資源的行為。
加強監督管理工作:制度能否起到作用關鍵在落實,高校建設后勤部門應該成立自己的監督、檢查小組,嚴格監督所制定制度的落實情況,針對資源浪費嚴重的地方,如教學樓、宿舍、辦公區等公共場所應該安排專人進行監督。
加大宣傳力度、強化輿論的引導作用:反思高校浪費現象嚴重的問題,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師生員工進行引導和宣傳,倡行節約、反對浪費。特別是對學生,輔導員要反復強調,能起到驚醒和提示作用。圍繞高校建設后勤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既能豐富學生科課外活動,同時又能夠讓學生真正認識到節約的重要性。
實現高校建設后勤工程的科學管理:高校作為人口密集地區每一項節約新技術、新管理措施的落實必然取得巨大的成績,因此在高校建設中必須積極采用新技術,研究新的管理方法,對老化、損壞設備及時更新,推廣無紙化辦公、教學,合理配置教學資源積極探索最優的人員配置,切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高校建設的后勤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只有每一個人都做好自己本職工作,將節約貫徹到每一名師生,充分發揮每一個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夠正真的將節約型高校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西安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