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近年來,隨著我國股市的大漲大跌,向來以運行平穩、漲跌幅度較小而著稱的銀行股也隨之大幅度漲跌變動,許多投資者開始關心我國上市銀行股價是否處于合理價位。同時,一些銀行近期宣稱將推行內部員工持股計劃。因此,選擇恰當的評估方法對上市銀行股權價值進行評估,有利于投資者檢驗股價是否真正反映了公司的股權價值,以判斷是否購入或繼續持有該公司的股票;另外,有利于銀行自身對其增發股票進行合理定價,從而使不損害原有股東利益的同時,滿足企業員工接受現行定價。
遵循企業價值評估準則,股權價值評估最常用的方法為成本法、市場法和收益法。每一種方法使用的前提條件、優缺點及適用范圍都不一樣,所以在選擇某種方法之前,應了解評估對象的特性以及各種方法的適用性。
成本法的基本思路是分別評估企業各項資產和負債的價值,從而確定企業的股權價值。在我國企業價值評估中,成本法仍然占有重要位置,社會公眾也較為熟知。但是,該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它以企業單項資產的成本為出發點,忽視了企業資產組合額外的獲利能力。
市場法是利用類似企業的市場定價來估計目標企業股權價值的一種方法。最常用的有市盈率、市凈率及市銷率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市場法中常用的三種模型對比
收益法是指通過將被評估企業預期收益資本化或折現以確定評估對象的價值。預期收益可以以現金流量、利潤等口徑表示。因此,又可將收益法分為:以現金流量和以經濟利潤為基礎的價值評估方法。如圖2所示:

圖2 收益法中常用的模型比較
銀行業是經營貨幣的服務型企業,其資產盈利模式、負債結構與一般企業不同,其特性決定了估值所使用的方法和模型的選擇。
首先,銀行主要資金來源于各類存款,其構成相當復雜,存款利率易受國家貨幣政策調控,變動難以預測,使得其負債資本成本的估算異常復雜,甚至很難得到令人滿意的估算結果。其次,銀行主要依靠負債盈利,賺取利差收入,即貸款利息與負債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雖然支付給儲戶的利息成本與銀行貸款所得利息收入之間的差額很小,但估算負債資本成本的細小誤差將會導致銀行價值的巨大波動。所以,在選擇評估方法時應盡量避免估算銀行的負債資本成本。
因此,我們不難發現收益法中的股權現金流量及剩余收益模型為最佳的股權價值評估方法,它們可以避開對銀行負債資本成本的討論,使得評估價值更能貼近實際。而目前我國的上市銀行尚處于高速增長階段,沒有相對穩定的股利分配政策,且存在送股多、派發現金股利少的情況,使得股利現金流量模型在實際運用中存在一定的困難。而實體現金流量模型和EVA評估方法由于要考慮負債資本成本,使得實際運用中評估的價值欠缺準確性。
考慮我國大陸資本市場尚未成熟完善,容易受到政策干擾,因此,與資本市場緊密聯系的市場法,在估算股權價值時可能會因為股市的波動影響評估值的準確性。但是,由于市場法具有易獲取、便計算等特點,銀行可以通過該方法輔助驗證其運用其他方法進行股權價值評估的結果。
考慮銀行的資產相當龐大且分散,運用成本法逐項評估既不經濟也不實惠,并且實際操作起來也相當困難,此外,成本法一般會低估企業股權價值,所以大多數情況下不支持單獨采用此類方法來評估銀行股權價值。
[1]李晴晴.我國商業銀行價值評估方法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3.
[2]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財務成本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5.73-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