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 珠(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扎西宗鄉中心小學 西藏日喀則 857000)
淺談小學語文學習習慣
頓 珠
(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扎西宗鄉中心小學 西藏日喀則 857000)
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說:“語言文字的學習,就理解方面說的,是得到一種知識;就運用方面說,是養成一種習慣。”得到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從而養成閱讀和寫作的習慣,就是語文學習的目標。那么語文習慣究竟包括哪些方面呢?
《新課程標準》特別重視學生良好的語文習慣的養成,在“教學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中更鮮明地提出:“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習慣涵蓋在語文活動的聽、說、讀、寫的全過程中,像串起珍珠的絲線,貫穿在語文學習中。一切語文活動都離不開語文習慣。或者也可以這樣說:要想學好語文,必須養成良好的語文習慣。只有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才能使之內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在校學習語文,從一生來說,畢竟是短暫的,而離開學校,在生產和工作崗位上自學語文,則是終生所需要的。學生不能跟著老師學一輩子。路,總歸是由他們自己去走的。學生從小養成了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將來他就能在沒有任何強制因素的情況下,非常自覺地饒有興味地去讀書,去學習,從而服務于社會。學生時代播下了良種,便可贏得未來的豐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它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真正的良方妙藥。
1.習慣的形成要經過反復的訓練。狄慈根說:“重復是學習之母”。而在不斷“重復”養成習慣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問題,這種困難來自主客觀兩個方面,如學習中的松懈、疲沓、漫不經心、索然。寡味、教材難度大等。為了克服上述種種消極心理因素,可以通過某些心理素質的強化作用予以解決。
1.培養意志。人的意志可以在習慣養成過程中得到充分體現,學習習慣的養成必須強化對自己意志的培養和鍛煉。(1)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決不隨便找理由原諒自己,而不去完成既定任務。這樣就會從每次的勝利完成任務中,提高信心,養成習慣。(2)以名人的學習方法及讀書故事作為自己行動的借鑒,并以他門的箴言、格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以此督促自己,養成習慣。(3)經常進行自我檢查,自我評價,經常和周圍比自己學習強的同學比較,找出自己的差距,奮力追趕,養成習慣。
2.激發興趣。實踐證明,興趣是學習自覺性的起點,興趣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成份。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有一定的興趣來輔助和支撐。興趣的培養和激發可以通過以下途徑。(1)正確認識學習的社會意義,明確自己的歷史責任。興趣是以需要為基礎的,當自己意識到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打好基礎,創造美好的人生時,內心就會產生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2)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興趣與情感的關系極為密切,積極的情緒體驗能增強對學習的興趣。一個學生如果懶于學習,不愿思考,就難以養成好學深思的習慣。(3)廣泛參加課外活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能夠不斷地滿足并不斷地引起學習需要和學習興趣。例如讀寫活動、社會調查活動等。記得一位名人說過:兒童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上了思想的種子,便會有行為的收獲;播上了行為的種子,便會有品德的收獲;播上了品德的種子,便會有命運的收獲。詹姆士有一句名言“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習慣一旦形成,就會變成人生道路上前進的巨大力量,終生受益。現在有些學生往往因為學習習慣沒有養成,影響了成績的提高,因此我們應致力于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從而挖掘出學生的智力潛能,激活學生學習內驅力,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語文學習習慣包括上課聽講習慣、認真做筆記習慣、規范寫字的習慣、認真傾聽的別人發言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先想后說的習慣等。葉圣陶曾說過“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只須一句話,這是要養成好的習慣。”要想學好語文,習慣可是非常重要的。老師要想培養好全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老師仔細觀察本班學生日常學習行為,對普通存在的不良習慣,采取相應的方法來解決。經我細心觀察,本班語文素養不高的學生大都語文學習習慣不好。集中存在讀書不動筆,不認真傾聽別人發言的問題。針對上述兩個問題。首先,我在課堂上對語文學習習慣很好的同學即時表揚。其次,在學生發言時,讓其他同學不僅要聽,還要動筆。如聽別人朗讀課文,其他同學應該邊聽邊將讀錯音的字圈出來。對朗讀好的同學還要其他學生,說說讀得好在何處。最后,請聽得認真,說得精彩的同學示范讀課文。一學期下來,本班學生兩大不良習慣有了很大的改觀。在教學中,每個年段都有相應培養學生習慣的要求,老師應做到心中有數,并有意識地加以習慣上的指導和提醒,引導學生自覺地按照要求去做。
1.耐心發動,逐漸加速。會開車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天氣冷時,車打著火后要過一會兒才能快速行駛,一打著火就快速行駛反而會滅火的。一個人培養習慣也是如此,要循序漸進。一開始先朝著理想目標動起來。一次行動的價值要超過一百句口號,一千次決心。一個學生,在前進的道路上,如果能說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習慣成自然了。
2.控制時空,約束自己。人的行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響。因此,在習慣形成的過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還不十分強的情況下,應從控制自己的活動時間和活動空間入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3.偶有偏離,及時調整。學生多數自制力比較差,在好習慣形成過程中,或者在克服壞習慣過程中,容易出現反復、拖拉、敷衍、放任等現象,容易出現跟著感覺走的現象。這就要求自己要嚴格監督自己,發現偶有偏離,立即作出調整。比如,發現自己的字寫得不規范了,發現上課時自己注意力不集中了,發現自己沒有執行或沒有完成學習計劃了……立即作出調整。培養習慣,就像走路一樣,發現走的路線不對,及時調整到對的軌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條小路便踩出來了。
4.進入軌道,自由飛行。按照良好學習習慣的要求去努力,先是慢慢啟動,繼而逐漸加速,在行進中不斷調整,最后進入軌道。這就像衛星一樣,一旦進入軌道,就再也不會走走停停了,就會沿著軌道不停地飛行。進入軌道以后,你就仿佛進入了自由王國,你再不必著意約束自己,而是順其自然。
總之,千習慣,萬習慣,讓大家學會學習,學會做人,這才是最佳的目標、終極目的。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