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云(進賢第一初級中學 江西南昌 331700)
如何搞好數學課堂教學
吳麗云
(進賢第一初級中學 江西南昌 331700)
數學的教學內容體系中,一般來說是按邏輯的順序來安排教學內容,為了學某項知識,先必須學預備知識,而在這之前又必須學預備知識的預備知識,這樣循序漸進的安排,好處是每走一步都預先準備好了預備知識,天衣無縫,十分完美。但缺點是:學生不知道一開始學這些東西干什么,被動地一步一步跟著走,只管眼前,不管長遠,我們的很多概念、定理,在歷史上發明它們的時候,本來是有很自然的背景的,但經過抽象之后寫在課本上,學生學起來就一頭霧水。所以只有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了很多創新,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聽”會的,而是靠“做”會的,只有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們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要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包括知識的獲取、新舊知識的聯系,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的全過程。書寫定理由因索果或由果索因。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證明定理時,總習慣把定理的條件、結論一起寫出來。這樣做,沒有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學生顯得很被動。實際上,對有些定理,我們可以先寫出條件,讓學生根據條件去猜想、發現和證明結論,這叫由因索果。而對有些定理,則又可先寫出一個結論讓學生去尋找并發現獲得這個結論的條件,這叫由果索因。這樣做,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而且使他們動手、動腦,積極思索、發現、猜想,從而為培養學生在將來的工作中具有更多的新觀念、新思想、新方法,具有更強的創造意識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完全平方公式”時,可以這樣來進行:
1.提出問題:(a+b)2=a2+b2成立嗎?
(顯然學生的回答有:成立、不成立、不一定成立等等)
2.引導學生計算:

3.引導學生發現①算式的左邊就是完全平方式(a+b)2
②算式的結果形式是a2±2ab+b2
4.進一步提出:能直接寫出結果嗎(a+1)2=?
這樣學生也就一下子明白了這個規律可以作為公式…
通過教師的誘導,學生的參與,使學生既認識了完全平方公式的形成,對該公式的掌握也一定有很大的幫助,這種探索精神也勢必激勵學生去習,從而提高學習能力。[1]
要想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發揮其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即學生對于自己學習主體地位、主體能力、主體價值的一種自覺意識。而要喚醒和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必須營造平等、民主和和諧的課堂氣氛。一個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能真正把教師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必須用 “情感”為教學開道。 “教育之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教師與學生之間是相互依存的,只有良好的師生情感,才會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何建立良好的情感?首先,教師應該客觀公正、全面、仔細、熱情地了解學生和理解學生,要平等地看待學生,不能以成績的好壞而用不同的態度來對待學生。要鼓勵優秀學生更上一層樓。對考試成績差或作業錯誤較多的學生要調查原因,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其次,要正確對待學生提出的建議或要求,關心學生遇到的困難,要給予盡可能的幫助。回答學生的問題要熱情、耐心,一遍不懂再來一遍,直到學生真正搞懂為止。在愛護學生、關心學生的同時,不能放松對學生的要求,布置作業一定要求學生保質保量完成。所以教師首先要愛生,這種愛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關懷學生的冷暖、喜惡之愛,更有學習上了解學習情況,填補知識缺陷,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而不輕易否定,恰當指引,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2]
新教材章節的安排呈專題的形式,并增加了許多活動課內容,十分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有利于開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可通過新增設的“讀一讀”、“想一想”、“試一試”、“做一做”等欄目,結合教學內容并輔以一些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知識,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利用“讀一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利用“做一做”,指導學生動手操作,從中體會學數學的樂趣。利用“想一想”,開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試一試”,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3]
鼓勵學生如果有任何疑問,應該立即發問。因為你的問題,有可能就是其他同學不敢問的問題,也有可能是在座所有的人(包括老師)都還沒考慮到的問題。課堂上發問,不僅對自己,對全班同學都有很大的幫助。一個活潑生動的學習環境,不單只是靠老師來營造,也需要同學們的參與。老師很希望,也很重視同學們在課堂上能夠有更主動的表現。相信這樣互動的學習過程,一定能讓同學們在學習數學課程上有更多的收獲。同學們應該相互助合作、共同研討、共同提高,團隊精神對于學好數學同樣重要。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我們制作的計算機多媒體課件,配有豐富多彩的動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概念、定義,強調背景的分析,用生動形象的生活語言幫助學生理解,對重要定理的給出,不是直接給條件、結論、證明,而是采用先提出結論,再從結論尋找條件,引出證明思路,使證明變得水到渠成。學生體會到科學發現的樂趣,而不是枯燥無味的推理。
教學風格風趣、語言幽默是蘇德礦老師的數學課受歡迎的一大法寶,天書般的內容到了他的課堂上就會變得輕松易懂,有時候還會配上特別時髦的段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要在蘇老師的課上犯困,實在是天理難容。
總之,數學課堂不應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 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 課堂上我們的學生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高效課堂,讓學生都喜歡上數學課。
[1]《美國父母家教的科學方法》晨曦編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2]《教育情報參考》2004年第十期
[3]《教育研究》200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