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光(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胡集初級中學 江蘇宿遷 223613)
分析初中物理液體壓強
——熟練運用公式解決問題
李春光
(江蘇省宿遷市沭陽縣胡集初級中學 江蘇宿遷 223613)
在初中物理壓強學習中,常用到公式p=F/s ,這個公式適用范圍對固體、液體、氣體均適用。對于柱狀物體,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等密度均勻,且受力面積為底面積時,可用p=ρgh計算,但是每個物理公式都有其適用范圍,只有合理、靈活的運用公式才能順利解決問題。對于形狀規則的容器中液體壓強而言,這兩個公式都適用。
初中物理 物理教學 液體壓強 方法順序
縱觀歷屆中考物理試題,力學占有相當多的比重。可見,液體壓強在物理考題中可謂重中之重,也是學生不易分析清楚,較難解決的主要題型之一。液體壓強主要涉及物理中的密度、壓力、質量、體積等相關知識點,該部分內容的學習對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極高的要求。而且,在初中物理液體壓強教學中還存在一些難題有待解決,只有物理教師采用適宜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液體壓強知識。[1]
在研究物體壓強的問題中,常用到公式p=F/s和p=ρgh,但是每個物理公式都有其適用范圍,只有合理、靈活的運用公式才能順利解決問題。[2]
對于形狀規則的容器中液體壓強而言,這兩個公式都適用。由p=ρgh可知,液體壓強P和液體密度和深度有關。當液體密度相同時,液體壓強與液體的深度成正比;當液體的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成正比。
1.液體內部壓強的規律
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在同一深度,向各方向的壓強都相等;深度 增加,液體的壓強也增大;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3]
2.液體壓強在生活中的運用
上端開口,下端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連通器的特點是:當連通器里的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在同一高度。這是由于水不流動時,必須使連通器底部的液片左、右兩側受到的壓強大小相等。常見的連通器的實例:涵洞、茶壺、鍋爐水位計、船閘的工作,都是利用了連通器的原理。
3.熟記液體壓強公式的含義
計算液體壓強的公式是 p=ρgh 其中ρ是液體的密度,g=9.8 牛/千克,h 是液體的深度。要求學生熟記液體壓強公式,并能靈活運用,解決一些實際問題。[4]
在分析物理壓強問題時,當液體的密度和深度都不能確定時,常用p=F/s判定液體壓強的大小。利用此法關鍵是判定液體對容器的壓力F與液體重力G的關系(一般情況下,G=F)。
但是,當容器形狀不規則(上下粗細不均勻)時,情況就復雜了。并非所有公式都適用而且使用順序也頗有玄機。
例1:如圖所示為形狀不同的甲、乙、丙三個薄壁容器,它們的底面積都是S,容器內盛有密度為ρ的同種液體,深度都是h。則三個容器底受到的壓力關系大小如何?

圖3
分析:常規思維是V甲> V乙> V丙,所以m甲>m乙>m丙,則G甲>G乙>G丙,則F甲>F乙>F丙。似乎順理成章、十分簡單,但事實真的如此么?
另一種思維是:h甲=h乙=h丙,所以根據公式p=ρgh可知P甲=P乙=P丙,再運用公式P=FS可知F甲=F乙=F丙。
兩種思路似乎都有道理,但結果卻不相同,那么到底孰是孰非呢?
認真思考一下我們就會明白第二種方法是正確的,而會懷疑摒棄第一種方法。我們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容器形狀會影響底面受力。類似于圖甲這樣口大底小的容器,在相同深度情況下的確能盛更多液體,但側壁也承擔了部分壓力,相當于底面有了側壁這樣“向上托”的“好幫手”,所以F<G液。而類似于圖丙這樣的容器,相當于底面有側壁這樣“向下壓”幫倒忙的“壞朋友”,所以F>G液。所以,由于容器形狀的緣故,F甲<G液,F乙=G液,F丙>G液。[5]
例2:三個質量相同的容器底面積相同,容器內裝有等質量的水。關于三個容器中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壓力,以及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壓力大小關系如何?
解析:求水對杯底的壓力、壓強,這是液體的壓力、壓強問題,應先求出水對容器底的壓強,根據公式p內=ρgh可得P甲內>P乙內>P丙內。再求水對杯底的壓力,根據F內=P內S可得: F甲內>F乙內>F丙內。
求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壓力,屬于固體的壓力、壓強問題。應先求出容器對桌面的壓力,根據F外=G總=G容+G液可知F甲外=F乙外=F丙外。再求出它對桌面的壓強,根據P外=F外/S可知P甲外=P乙外=P丙外。
所以,綜上所述,在研究這一類問題時我們要首先分清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壓力(內部問題)和容器對桌面的壓強、壓力(外部問題)。對于內部問題(液體問題)我們要先算壓強后算壓力;對于外部問題(固體問題)我們要先算壓力后算壓強。
綜上所述,我們解決這一類問題的口訣是:內強外力。公式運用的順序也是固定的。

以上只是本人不成熟的幾點思考,希望可以拋磚引玉,引起更多的教育界同仁集思廣益,對固體、液體壓強計算這個中學物理的重要知識點同時也是難點,做出更多簡練精辟的歸納與總結。對于柱形固體對地產生的壓強可以在練習中進行拓展。物理課堂需要立足實驗,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1]郭再平 朱弟清. 固體和液體壓強問題的巧解[J].《理科考試研究》 2013,14.
[2]顧明亮.以液體壓強為例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J].《課堂內外》(教師版),2013,12.
[3]王金隆.一種確定液體壓強的方法[J].《中學物理》(初中版)1994,05.
[4]童國其. 也談液體壓強與溫度的關系[J].《中學物理》 2003,03.
[5]費樂成. 小議液體壓強的計算[J]. 《中學物理》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