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威(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一中342班 湖南岳陽 414000)
如何在生物學習中培養生態環保意識
劉俊威
(湖南省岳陽市云溪區一中342班 湖南岳陽 414000)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繁衍的物質基礎,是哺育人類的搖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條件;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是人類維護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前提。人類是環境的產物,生態環境與人類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但是,人類為了自己的發展,不惜代價“征服”地球,從而引發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例如,極端氣候變化、臭氧層破壞、森林破壞與生物多樣性減少、大氣及酸雨污染、土地荒漠化、有毒化學品污染等。嚴重的環境污染,使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正處于危機之中,世界范圍內的環境危機日益嚴重。因此,增強民眾的生態環保意識,已刻不容緩。本文以此為出發點,討論作為中學生如何在生物學習中培養生態環保意識。
生物 學習 生態 環保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而新常態就意味著新狀態。2015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中,明確指出在新常態下國家部署了一系列新階段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全面推進全國環保系統建設和完善,踐行環境保護的新路,協調、融合社會經濟和環境保護。生物學科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學習目的不僅是掌握生物學基礎知識和技能,還是養成生態環保意識和素質,正確認識自然、社會、人之間的關系,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高中生是我國未來建設接班人,我們應正視生態危機和生態環境問題,亟待在學習中增強生態環保意識,并將其外化為生態道德行為。我們要在生物學習中,汲取生態環保養分,學習環境保護知識,形成生態學創新理念,建立科學生態道德觀。[1]
1.認真研讀教材
在生物學習中,我們首先接觸到的是生物教材,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生態環保內容,通過認真研讀生物教材,緊扣教材中生態環保教育因素,學習環境概念、環境發展概念、環境污染和治理、人口問題、環境惡化和改善、環境政策法規、環境道德和價值等,在學習這些基本概念基礎上,我們對生物教材中生態環境知識形成最基本的認知,了解生態環保問題,對生態環保有正確的觀點和態度。
2.課堂認真學習
在生物學習中,我們其次接觸到的是課堂講授,生物課堂是我們學習生物基礎知識和技能的主場所和陣地,也是我們形成生態環保意識和態度的主戰場。老師將生物教材中的生態環保教育知識點整合后,以生態德育教育為教學切入點,滲透生態環保教學,具體如出生率和死亡、細胞生活環境、光合作用等,這些都教會我們怎樣利用生態環境,如何保護生態環境。我們通過學習這些基本原理,了解到生態環境內容,進一步加深自己對生態環保的認知,強化對生態環保的態度。[2]
3.參與實驗操作
在生物學習中,我們再次接觸到的是生物實驗,在生物實驗中也涉及到很多生態環保知識,加上我們能夠自己親身參與和體驗實驗操作,更加深了自己對實驗的認知,加深了自己對生態環保重要性的重視。可以說,在生物實驗全過程,都滲透著生態環保意識。在生物實驗前,為了更好的順利操作實施,我們需要預習實驗內容,把握其中的生態環境問題,初步構建生態環保意識,注意在實驗中節約使用材料和保護環境;在生物實驗中,雖然我們都標注了操作中注意事項,但是很多時候仍存在操作失誤,需要老師及時糾正和指導,尤其是錯誤操作帶來的生態環保問題,我們印象深刻,也加深了我們對生態環保問題的認識。在《提取和分離葉綠體色素》實驗中,操作中因方法不當,導致有丙酮、苯等毒氣蔓延在空氣,老師及時幫助我們修正實驗方案,控制實驗操作,避免嚴重事態發生;在生物實驗后,老師也要求我們做好生態保護工作,注意實驗后剩余材料的處理,老師告訴我們如果直接將這些剩余的材料倒入下水道,很可能帶來很嚴重的后果。我們慢慢學會在實驗后,將剩余材料分類處理,將廢液廢渣回收利用,避免、減輕、消除帶來的環境污染。在生物實驗全過程,老師向我們宣傳生態環保教育,我們直觀了解生態環保重要性和做法,也切實減少生物實驗給環境帶來的污染,讓我們從生態環保意識上升至新境界,將生態環保意識外化為生態環保行為。[3]
4.加入課外活動
在生物學習中,我們可以接觸到的還有課外活動,包括課外閱讀和課外實踐活動。我們通過閱讀課外資料,進一步擴展自己的生態環保知識,將教材中所學的知識可以和實際生活中的狀態相聯系,深化生態環保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我們也更愿意閱讀課外資料,因其內容比教材更豐富、趣味。我們也通過參與課外活動,將生態環保知識和社會實際相結合,如地球日、植樹節、世界環境日等節日,老師也舉辦相應的主題知識講座,組織課外植樹活動等實踐,生態環保教育融入到課外活動,大大激發了我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鍛煉了我們生態環保實踐能力,進一步增強了生態環保意識。
5.體驗社會實踐
在生物學習中,我們最后接觸的是社會實踐活動,集中體現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特性,我們在接受生態環保理論教育后,老師讓我們組織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理論學習真正外化為行為。我們可以組建“環保志愿小組”,在校園宣傳生態環保知識,開展生態環保活動,如創辦環保手抄報、環保生態墻,倡導在校園內踐行生態環保行動,在全校范圍內撿垃圾、分類垃圾,改善校園環境;組織小組參與社會生態環保實踐,對學校周邊的工廠、社區、河流進行調研,觀察和記錄考察地區的生態環境狀況,動態記錄區域天氣預報和空氣質量數據,以社會實踐的方式,深度調查當地生態環境的污染狀況,觀察當地河流環境變化。通過我們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親身參與生態環境接觸,更加激發我們生態環保的熱情,深化生態環保意識。[4]
生態環境是我們生活依賴的基礎,作為祖國未來中堅力量,我們不僅要學好生物知識,還要提煉出生物學科中的生態德育元素,從教材、課堂、實驗、課外活動到社會實踐,全過程培養自己的生態環保意識,真正將生態環保意識踐行,保護生態環境。
[1]曾鳳球. 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態環保意識[J]. 現代教育科學,2013,No.36404:175-176+164.
[2]郭娟. 高中生物環境教育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3]陳少丹. 高中生物教學中生態德育的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4]段虎虎. 高中生物學教學中滲透生態教育的調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