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維豐(農安縣實驗中學體育組 吉林農安 130200)
略論在高中如何提高對社會體育能力的培養
韓維豐
(農安縣實驗中學體育組 吉林農安 130200)
社會發展要求體育具有社會體育指導能力。高中在培養學生過程中,應結合社會對體育人才的要求,分析社會體育,加強體育的社會體育能力培養。本文從社會體育人才角度,闡述高中體育社會體育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體育 社會體育 能力培養 途徑
高中體育將直接從事體育的基礎勞動,培養青少年樹立健康的體育意識是社會體育發展的需要,也是體育教師的社會責任。體育在接受高中教育過程中,要把具有體育教學能力和社會體育指導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現代社會,體育的社會功能越來越引起廣泛重視,人們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然而每個人卻不能無止境得到滿足。文化對社會的最重要功能就是對人們的需要提供同樣的模式,使之能夠共同生活。體育這種文化對社會具有的重要功能就是促進人的社會化,體育不僅可以為人們提供社會生活所需要的行為能力、行為方式與行為規范等,還可以使他們學到互相尊重,養成良好的社會態度,發展自主性和對道德問題的判斷力,促進個性的形成和發展。高中辦學必須清醒認識到體育承擔社會體育教育這一偉大任務,努力培養學生的社會體育能力,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
1.理論知識
全面發展社會體育能力,首先要對社會體育理論有較深的認識。社會體育工作不同于競技運動和學校體育,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特性,具有自身的特點和任務。社會體育是人們自愿參加,以健身為主要目的的群眾體育活動,它內容豐富,方式靈活,生命力強。社會體育內涵相當廣,有民間體育、民族體育、健身體育、娛樂體育、健美體育、保健體育、嬰幼兒體育、老年人體育、婦女體育、殘疾人體育,還有職工體育、農民體育、家庭體育等等,種類繁多。只有充分理解了它們的內容、功能、意義和組織形式,才能避免盲目性,事半功倍地找到從事社會體育工作的捷徑,有效地把已有能力結合到社會體育工作中,有目的、有步驟地開展工作。
2.身體素質水平
身體素質水平是學生順利完成各項術科學習任務所必須具備的獲得運動能力的基礎,也是從事任何體育運動的基礎,也是開展社會體育工作的重要條件。社會體育項目繁多,如果身體素質水平低,就不能較好地掌握各項運動技能適應開展社會體育運動的需要。因此必須重視身體素質訓練,注重身體全面發展,為適應各項運動需要打下良好基礎。
3.綜合運動能力
社會體育工作指導者必須具備全面的運動實踐技能,不要求具有很高的專業技術水平,但對每一項健身運動都要求能運用自身已有理論知識來指導進行。只有掌握好運動項目的特點、方法、規則、組織形式,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指導作用。
4.組織管理能力
對于缺乏嚴密組織性和管理機制的社會體育,關鍵在于組織管理的好壞。我國社會體育還處于初級階段,體育組織發育尚不成熟,組織管理較為復雜,涉及的人員多、范圍廣、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并以自愿為基礎,組織管理難度大,直接影響著運動的功效,故要求高中體育必須具有較強的教學訓練和指導開展多種體育活動的能力。
5.自學創新能力
目前,高中體育專業設有專門的社會體育課程。但,在三年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也不可能使學生全部掌握體育各方面知識。體育只有充分調動自己學習積極性,主動地吸收有關社會體育知識,運用所學過的知識和方法舉一反三地進行自我訓練,自我鍛煉,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開發智力資源,根據社會實際情況,運用各種體育知識來創造性指導社會體育才能達到出色工作的目的。
1.強化理論知識學習,提高認識能力
高中具有很強的師資力量,應當加強教師對學生的理論指導作用。在當前注重術科教學思想影響下,輕視對學生進行體育思想的教育,使學生缺乏對體育正確認識,體育意識淡薄。社會體育需要較強的理論指導,高中應當為學生提供理論學習的條件,加大課外輔導力度,拓寬理論知識學習面。同時在術科教學中,也應把社會體育知識貫穿于整個體育教學全過程。根據大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能力,應加強理論知識教育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充分了解體育社會化功能,了解運動對身體健康的意義,懂得多種運動健身的基礎理論。
2.強化素質教育,提高運動能力
在加強術科教學同時,強調體育專業素質的重要性,注重身體全面發展,避免單一訓練的疲勞。加大輔修專業和運動訓練力度。結合專業技術教學,延伸到社會體育與本專業有關的體育運動技術,使學生在實踐中產生對體育鍛煉的欲望。有目的地加強學生自我訓練,自我鍛煉,采取定期檢測來督促學生的身體素質全面發展。在此基礎上逐步融人有關社會體育項目,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具備堅實的運動基礎,走上社會才能獨擋一面。
3.充分利用業余時間
高中應當重視利用業余時間培養學生社會體育能力,振出一定的管理人員和師資力量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訓,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社會體育熱門項目,做為課外輔導任務,正確引導學生利用業余時間研究社會體育。
4.與社會體育活動接軌
社會體育活動需要專門人才指導,體育應關心社會體育的發展,把體育教學與社會體育指導結合起來,投入到社會體育熱潮之中。高中在培養學生過程中,應使學生的未來發展與社會需要接軌,針對全民健身運動蓬勃發展趨勢,應為學生提供機會參與社會體育活動。走“請進來”和“走出去”路子,把社會體育各項目優秀分子請進校園教授我們的學生,讓具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參與社會體育工作指導活動和競賽。這樣既能促進學生的積極性又能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高中體育具有一定的專業運動能力,但缺乏面向社會體育的指導能力。從我院每屆學生教育實習情況看,突出的問題是在理論指導,社會體育實踐活動能力方面存在嚴重欠缺。體育也渴望在學習期間接受社會體育知識教育。